成語“百折不撓”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本文已影響1.45W人 

如何解釋成語“百折不撓”?有什麼典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 百折不撓

【拼音】: bǎi zhé bù náo

【解釋】: 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成語“百折不撓”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成語故事】: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一夥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直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直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爲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夥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讚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操。東漢文學家蔡邕在《太尉橋公碑》中寫道:“他的性情嚴肅,嫉恨奢華,崇尚儉樸,有着百折不撓、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決不改變自己意志的氣概。”

折:挫。撓:彎曲。

百折不撓:形容不管經受多少挫折,決不屈服、退縮。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