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倒持泰阿”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本文已影響1.13W人 

如何解釋成語“倒持泰阿”?有什麼典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 倒持泰阿

【拼音】: dào chí tài ē

【解釋】: 泰阿:寶劍名。倒拿着劍,把劍柄給別人。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語“倒持泰阿”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成語故事】:

“泰阿”是一把寶劍的名稱。關於這把寶劍,曾有種種傳說。例如《越絕書·外傳》的《記寶劍》那一段裏這樣說:

春秋時,楚王特派風胡子去找越國的歐冶子和吳國的干將,請他們鑄造幾把寶劍。歐冶子是當時最著名的鑄劍技師,他曾爲越王鑄過5把出色的寶劍,名叫“湛盧”、“巨闕”、“勝邪”、“魚腸”和“純鉤”。干將和他的妻子莫邪,也是當時著名的鑄劍技師。他們接受了楚王的委託,便在茨山(在今安徽涇縣北)開礦取鐵,經過認真的冶煉、鍛造,鑄成了3把鋒利無比的寶劍,其中一把就叫“泰阿”,或作“太阿”;其餘兩把,一名“龍淵”或“龍泉”,一名“工布”或“工市”。

成語“倒持泰阿”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第2張

到了晉代,《晉書·張華傳》又有如下的記載:

晉初,武帝時,在鬥、牛二星座之間(據說即吳、越分界處的上空),發現常有紫氣。當時官爲“中書令”的張華,問善觀天象的雷煥,這是什麼緣故。雷煥說:“這是寶劍的光。從這道直衝牛斗的光來看,那寶劍定非凡品!”張華又問,寶劍大約在什麼地方。雷煥仔細觀測之後,答道:“在豫章郡的豐城縣”(豐城在今江西南昌附近)。張華便推薦雷煥擔任豐城縣令,立即上任。雷煥到了豐城,專心尋找寶劍的下落,終於在一所監獄的地下,找到了劍光的來源。當即搬走監獄,往下挖掘。掘了四丈多深,發現一個石匣,打開一看,裏面裝着一對寶劍,劍上都刻着字,一把是“龍泉”,一把是“太阿”。當天晚上,再觀星空,牛、鬥之間的紫氣,果然不見了。

上面兩段傳說,當然不可能是事實。但是我們既然明白“泰阿”乃是一把寶劍的名稱,那麼對於“倒持泰阿”這句成語,也就不難理解了。

寶劍本是用以自衛的武器,如果雖有泰阿寶劍,而把它倒過來拿着,這不是自動把劍柄送給對方,給對方造成機會,而自受其害嗎?

因爲“泰阿”又作“太阿”,所以“倒持泰阿”也可作“倒持太阿”,或作“泰阿倒持”、“太阿倒持”。《後漢書·何進傳》作“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意思相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