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十字坡煮酒論英雄時,孫二孃對武松說了什麼?

本文已影響2.2W人 

水滸傳十字坡煮酒論英雄時,孫二孃對武松說了什麼?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人氣最高的當然是花和尚魯智深,最令人討厭的,宋江、李逵、董平都有資格入選,尤其是那個雙槍將董平,搶了人家女兒卻殺了老丈人,這人的歹毒已經到了極限——一個女婿半個兒,岳父也是父呀!

當然,也有人說施耐庵先生的性格是有點問題的,他筆下的女士幾乎沒好人:長得漂亮的心眼不好,比如潘金蓮、潘巧雲;梁山三位女將中有兩位奇醜無比,只有一個扈三娘長相不錯,嫁給矮腳虎王英,用東北話來說那就是“糟盡”了。

但是在水滸傳成書之前的宋元話本中,梁山女將並不是奇醜無比,而且她們的胸襟見識也不讓鬚眉,比如大樹十字坡賣饅頭的母夜叉孫二孃,就讓武松十分欽佩,二人煮酒論英雄,武松擺出自己四件英雄事蹟,孫二孃全都冷笑否認,武松聽了孫二孃的話茅塞頓開,那次煮酒論英雄也成了武松人生轉折點,由一個冷血殺手變成了一個豪氣英雄——被《水滸傳》醜化的孫二孃很睿智:武松沒變成李逵,只因十字坡煮酒論英雄被孫二孃一番話醍醐灌頂。

在通行版水滸傳中,顧大嫂和孫二孃的形象確實令人不敢恭維:顧大嫂“眉粗眼大,胖麪肥腰”,相貌醜陋脾氣暴躁,“有時怒起,提井欄便打老公頭;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莊客腿。”

水滸傳十字坡煮酒論英雄時,孫二孃對武松說了什麼?

這樣的描寫是違背常識的,因爲小尉遲孫新不但有一個當登州兵馬提轄的哥哥,而且小夥子長得也很帥氣:“軍班才俊子,眉目有神威。鞭起烏龍見,槍來玉蟒飛。”

按照水滸傳的說法,孫新也是登州軍官(原來這孫新,祖是瓊州人氏,軍官子孫,因調來登州駐紮,弟兄就此爲家。),他怎麼會娶顧大嫂這樣一個惡婆娘?

《水滸傳》中母大蟲顧大嫂形貌醜陋脾氣暴躁,母夜叉不但相貌脾氣都不好,人品好像也有點問題:“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

要把假裝喝了蒙汗藥酒暈倒的武松扳倒肉案子上去,孫二孃的舉動能把所有的夥計都嚇跑:“那婦人一頭說,一面先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着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

不知道施耐庵受了什麼刺激,把孫二孃寫得如此不堪,同時也貶低了“天人”一般的武松武二郎——武松後來是以菜園子張青爲兄、以母夜叉孫二孃爲嫂的。

放下施耐庵不提,咱們還是回過頭來看看《水滸傳》成書前的梁山好漢平話,這其中有《魯十回》是專門講花和尚魯智深的,那本書好像已經失傳,還有一部《武十回》,經過藝人口口相傳,變成了今天的《武松演義》,筆者有幸淘到了一本,今天就跟讀者諸君來分享一下其中的精彩故事。

話說武松血濺鴛鴦樓之後,在張青孫二孃幫助下,化妝成五臺山昊天寺普濟和尚——這段故事還是《武十回》寫得靠譜,《水滸傳》出現了疏漏:度牒上是有名字的,武松頭陀面目示人,自然是要按度牒上的名字報號。

武松打扮成頭陀之後心情十分鬱悶,連孫二孃敬上的餞行酒也不喝,坐在那裏仰天長嘆:“常言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俺武松這樣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上山不怕虎豹,下水不畏蛟龍,在孟州城殺了些狗官、惡奴,便要喬裝打扮,遮三掩四,毫不慚愧人也!”

水滸傳十字坡煮酒論英雄時,孫二孃對武松說了什麼? 第2張

孫二孃一聽就覺得不對勁兒,忍不住發出了一聲冷笑:“二叔確實武藝超羣勇猛過人,但你說自己是英雄好漢,請問你英雄在哪裏?爲嫂倒要請教。”

武松搬起手指頭:“第一件,景陽岡上有吊睛白額大蟲傷人,當地獵戶奈何它不得,是兄弟我三拳兩腳把他打死,爲當地除了一害,所以大家都叫我打虎英雄!”

孫二孃微微一笑:“你是聽說景陽岡上有老虎才主動上山打虎威名除害,還是無意路過之間出於自衛纔打死了老虎?自說自好爛稻草,你當初也想回避,後來爲了保命纔打死老虎,爲民除害只是結果,並非你的本意——如果早知道景陽岡上有老虎,你還會上去嗎?”

武松被孫二孃的誅心之問懟得面紅耳赤:“我還有第二件英雄事蹟,當年我打死老虎之後,去京城高俅殿帥府進獻虎骨神膏,高府僕人索要門包,是潑着膽子去攔住高俅大轎,高俅賞識俺的膽量,要留我在他麾下效力,這還不夠英雄?”

孫二孃笑得更厲害了:“陽谷知縣孫國卿、殿帥府太尉高俅是什麼人?他們對百姓如何?”

武松低頭一想也對:“這事兒確實沒啥可吹的,陽谷知縣是個貪官,殿帥高俅是個奸臣,我替他們辦事,實際也是爲虎作倀。”

心有不甘的武松又擺出了第三件英雄事蹟:“我鬥殺西門慶誅殺潘金蓮,這也是英雄好漢所爲吧?”

沒想到孫二孃還是搖頭:“父兄之仇不共戴天,西門慶潘金蓮該殺,殺得好,但你這是替兄報仇。不然,天下多少惡霸西門慶,你可曾想到?(孫二孃原話如此,筆者覺得好像不大通順)”

連說三件英雄事蹟都被孫二孃否決,武松只好拿出壓箱底的血濺鴛鴦樓:“俺大鬧飛雲浦,殺光都監司衙門中人,做出了驚天大案,這還不算英雄?”

哪知道孫二孃的微笑變成了冷笑:“你只爲了要出胸中那口惡氣,連餵馬的、送菜的、廚工、丫環都殺了,這實在是過分,你這樣意氣用事,怎能除暴安良、救民於水火?”

武松連說事件英雄事蹟全被孫二孃否決,他卻不怒反喜,仰天長嘆也變成了仰天大笑:“嫂嫂一番話,使我茅塞頓開。不過兄弟要請教嫂嫂,怎樣纔算得上英雄好漢?”

水滸傳十字坡煮酒論英雄時,孫二孃對武松說了什麼? 第3張

孫二孃這才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所謂英雄好漢,救人之急,扶人之困,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上除奸佞,下安黎庶,嘯聚山林、弔民伐罪。現在正是你去二龍山,與魯佛爺(孫二孃稱魯智深)共同振興山寨事業的時候了——取捨行藏,英雄之智;魯莽滅裂,匹夫之行。如果你不願意做一輩子頭陀,上了二龍山再改回俗家打扮不就行了?”

武松被孫二孃一番話說得心情暢快,大杯痛飲之後,出門直奔二龍山而去。

在《武十回》中,母夜叉孫二孃深明大義,指點武松迷津的時候更是明朝秋毫,跟《水滸傳》中那個赤膊上陣的悍婦判若兩人。

兩本書差距如此之大,哪個是真哪個是假,筆者一直還真不好判斷,所以最後只好請教讀者諸君:武松擺出四件英雄事蹟全被否認,孫二孃的話是否有道理?如果武松後來遇到的不是魯智深而是宋江,他會不會變成又一個黑旋風李逵?魯智深受智真長老點化,一直沒有脫下袈裟,武松沒有改變頭陀打扮,是不是受了魯智深的影響而大徹大悟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