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口若懸河”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本文已影響2.56W人 

如何解釋成語“口若懸河”?有什麼典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 口若懸河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釋】: 若:好像;懸河:激流傾瀉。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成語“口若懸河”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成語故事】:

晉朝有一位很有學問的大學問家,名叫郭象。他年紀還小的時候,就展現出很高的才華,十幾歲的時候,不但已經就讀完《老子》、《莊子》等古書,而且還能一口氣背誦出來。

成語“口若懸河”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第2張

郭象的名聲愈來愈大,朝廷派人請他做官,他推辭不掉只好答應,於是就當上了黃門侍郎。因爲他平時讀了許多書,知識非常豐富,而且他喜歡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裏,所以提出的見解往往比別人深刻,而且能夠將各種道理說得很清楚,因此他受到許多人的推崇。郭象口才很好,講起話來滔滔不絕、有聲有色,大家都聽得很入神。其中有個太尉叫王衍,聽完他的的議論後感慨地說:聽郭象說話,就好象看到瀑布流瀉下來的水,滔滔不絕,好象永遠不會停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