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滅了張都監滿門後,武松去了哪裏?遇見了什麼人?

本文已影響1.06W人 

武松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且說武松滅了張都監滿門,孟州城亂成了一鍋粥,仵作勘察現場,張府一共15口人遇害,加上飛雲浦四人,一共19口人被殺,簡直是百年難遇的天字號大案。緝拿兇犯成了首要任務,兇犯的名字他自己寫在牆上,都不用偵破了。

知府押了文書,委官下該管地面,各鄉、各保、各都、各村(注意這裏是伏筆,緝捕文書下發到了村),盡要排家搜捉,緝捕兇首。寫了武松鄉貫、年甲、貌相、模樣,畫影圖形,出三千貫信賞錢。(施耐庵寫得很細緻,注意整個細節,後面有用)如有人得知武松下落,赴州告報,隨文給賞;如有人藏匿犯人在家宿食者,事發到官,與犯人同罪(重罪)。遍行鄰近州府一同緝捕。(伏筆)

那麼武松跑到哪兒去了呢?

提了朴刀,投東小路便走。走了一五更,天色朦朦朧朧,尚未明亮。武松一夜辛苦,身體睏倦;棒瘡發了又疼,那裏熬得過。望見一座樹林裏,一個小小古廟,武松奔入裏面,把朴刀倚了,解下包裹來做了枕頭,撲翻身便睡。卻待閤眼,只見廟外邊探入兩把撓鉤把武松搭住。兩個人便搶入來將武松按定,一條繩綁了。那四個男女道:“這鳥漢子卻肥!好送與大哥去!”武松那裏掙扎得脫,被這四個人奪了包裹朴刀,卻似牽羊的一般,腳不點地,拖到村裏來。

武松從上午被髮配出去,走了半天的路程,然後又返回孟州城,張都監等人血濺鴛鴦樓,然後武松又爲了逃命,馬不停蹄地趕路,到這差不多天亮了,所以武松差不多一天一夜沒停歇,燒鵝是高能量食物,提供了足夠的能量。到現在體力消耗太大,實在扛不住了,正好被這幾個嘍囉捕獲。有人問,武松爲什麼不去找孫二孃夫婦呢?他往東邊去,肯定是想找,但是十字坡他也只路過一次,而且離孟州城也有半天的路程,黑燈瞎火的,不一定馬上能找到啊。

水滸傳中滅了張都監滿門後,武松去了哪裏?遇見了什麼人?

只見兩個人入屋後來。武松看時,前面一個婦人,背後一個大漢。兩個定睛看了武松,那婦人便道:“這個不是叔叔?”那大漢道:“果然是我兄弟!”武松看時,那大漢不是別人,卻正是菜園子張青,這婦人便是母夜叉孫二孃。原來這張青十字坡店面作坊卻有幾處,所以武松不認得。

終於找到孫二孃和張青呢,真是巧啊。 武松把自己在孟州城的經歷對孫二孃夫婦說了。

四個搗子便拜在地下道:“我們四個因爲連日賭錢輸了,去林子裏尋些買賣,張大哥這幾時分付道,'只要捉活的。'因此,我們只拿撓鉤套索出去。不分付時,也壞了大哥性命,一時誤犯着哥哥,恕罪則個!”

張青夫婦兩個笑道:“我們因有掛心,這幾時只要他們拿活的行貨。他這四個如何省的我心裏事。(心事,張青和孫二孃什麼心事呢)若是我這兄弟不睏乏時,不說你這四個男女,更有四十個也近他不得!”

(真正好兄弟總是在外人面前有意無意地維護你的面子的)

那四個搗子只顧磕頭。武松喚起他來道:“既然他們沒錢去賭,我賞你些。”便把包裹打開,取十兩碎銀,把與四人將去分。那四個搗子拜謝武松。(自己狼狽不堪的武松,還是不失大哥風範)張青看了,也取三二兩銀子賞與他們。

(爲什麼張青只給了這點?不是說張青摳門兒,而是這幾個是張青的手下,如果給多了,把他們胃口撐大了,以後不好辦,做過老闆的都很清楚,施耐庵對人情世故很透)

張青道:“賢弟不知我心。從你去後,我只怕你有些失支脫節,或早或晚回來,因此上分付這幾個男女,但凡拿得行貨,只要活的。”

孫二孃道:“只聽得叔叔打了蔣門神,又是醉了贏他,那一個來往人不吃驚!有在快活林做買賣的客商常說到這裏,卻不知向後的事。“

我們仔細來看張青這段話,有沒有問題呢?是有問題的,武松到孟州來正常的服刑,本來是沒有什麼危險的,爲什麼張青說等他一去就預見會出事,並且提前3個月(武松發配來孟州是6月初出發,路上走了二十多天,到孟州是六月底,打蔣門神是七月初,兒現在已經是中秋節之後兩個月了,到了10月中旬。記住這幾個時間點)就讓手下準備接應呢?這是不符合邏輯的。

孫二孃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馬上補充,聽說了打了蔣門神。言下之意聽說打了蔣門神,所以他們夫妻兩個感覺要出事,所以開始準備接應。這樣聽起來好像符合邏輯一些了,但是仔細一推敲,還是有點不對,因爲醉打蔣門神是3個月前的事了,連續3個月讓小嘍囉去巡邏,就是爲了接應武松,這是不太現實的。而且武松在牢裏關了2個月,他們一點風聲都沒聽到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最合理的是,他們是在武松被關在牢裏之後得到消息的。

水滸傳中滅了張都監滿門後,武松去了哪裏?遇見了什麼人? 第2張

但是他們得到消息之後,卻沒法去營救,因爲武松是幫施恩纔出事的,白道上的事情有施恩父子在活動,他們不好插手,也插不上手;他們插手就只能攻打州府,最少也要去劫獄,這對他們來說很難做到,或者風險太大,很可能會讓自己的勢力遭到嚴重打擊。所以他們只能先靜觀其變,並且預先做好防範措施,萬一武松越獄,他們可以提供接應。那麼他們爲什麼不坦誠說呢?因爲這些話說出來不好聽啊,說出來傷感情、損義氣。本來他們提供幫助是情義,但是如果說自己沒法去營救,聽起來就像自己沒義氣了。所以他們只好打馬虎眼隱瞞了一下,又把主動接應這個人情送到。

那麼有不有可能是發配動身的時候施恩給他們報信呢?從各個跡象來看,施恩和他們並沒有交往跡象,而且書中特意提到了,知府是當天結案了,當天就發配出去,從時間上看,根本來不及給他們報信,而且如果讓他們知道了武松被髮配出來的具體時間,他們必然會去半路劫道,把武松救出來,因爲在路上對付兩個差人對他們來說是很容易的。

雖然他們做得不是完美無缺,卻是無可指摘的,作爲朋友能夠做到這個份上已經不錯了,雖然他們結拜了,但是其實也還只是一面之緣。我們交朋友,也常常陷入兩個誤區,一種就是分不清敵我,把敵人當成了朋友;第二種對朋友要求過過分,別人很多事情都幫了忙,但是一件事情因爲某種原因沒有辦到,就翻臉,這也是不對的。交情到了什麼份上辦什麼事,不可過分苛責。

且說武松在張青家裏將息了三五日,打聽得事務篾刺一般緊急,紛紛攘攘,有做公人出城來各鄉村緝捕。張青知得,只得對武松說道:“二哥,不是我怕事不留你久住,如今官司搜捕得緊急,排門挨戶,只恐明日有些疏失,必須怨恨我夫妻兩個。我卻尋個好安身去處與你,只不知你心中肯去也不?”

武松道:“我這幾日也曾尋思,想這事必然要發,如何在此安身得牢?止有一個哥哥,又被嫂嫂不仁害了,祖家親戚都沒了!今日若得哥哥有這好去處叫武松去,我如何不肯去。--只不知是那裏地面?”

(武松真是走投無路了,他爲什麼不提再去柴進那兒呢?他有着自己的傲氣,在柴進那兒受了不少氣,好馬不吃回頭草,所以他不會去。而且既然投靠在這裏,當然先聽孫二孃和張青的意見,這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好的處事方式)

孫二孃和張青留武松住了三五天,因爲這個事情太大了,這裏離孟州又太近,擔心藏不住,所以只能給他找出路,讓他去二龍山找魯智深楊志入夥。沒有別的辦法,武松當然答應。

張青隨備細寫了一封書,把與武松,安排酒食送路。只見母夜叉孫二孃指着張青道:“你如何便只這等叫叔叔去?前面定吃人捉了!”武松道:“嫂嫂,你且說我怎地去不得?如何便吃人捉了?”孫二孃道:“阿叔,如今官司遍處都有了文書,出三千貫信賞錢,畫影圖形,明寫鄉貫年甲,到處張掛。阿叔臉上見今明明地兩行金印,走到前路,須賴不過。”

水滸傳中滅了張都監滿門後,武松去了哪裏?遇見了什麼人? 第3張

女性也有女性細心的一面,男人考慮不到的問題,女性有時反而能考慮到,要不怎麼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呢?

孫二孃想起之前有個頭陀留下一身行頭,就給武松打扮起來。古時出家人是需要官方人證的,就是度牒,度牒發放是很嚴格的,不容易弄到,有了這層身份的掩護,就可以合法的去化緣,不容易被盤查。所以武松終於成了後來常見的形象——行者。

離開十字坡之後,半夜三更的,走到蜈蚣嶺上,武松殺了作惡多端的蜈蚣道人,繳獲了戰利品:一個美女和一些銀子,看看他是怎麼處理的。

武行者大叫:“庵裏婆娘出來!我不殺你,只問你個緣故!”只見庵裏走出那個婦人來,倒地便拜。武行者道:“你休拜我;你且說這裏叫甚麼去處,那先生卻是你的甚麼人?”

那婦人哭着道:“奴是這嶺下張太公家女兒。這庵是奴家祖上墳庵。這先生不知是那裏人,來我家裏投宿,言說善曉陰陽,能識風水。我家爹孃不合留他在莊上,因請他來這裏墳上觀看地理,被他說誘,又留他住了幾日,那廝一日見了奴家,便不肯去了;住了兩三個月,把奴家爹孃哥嫂都害了性命,卻把奴家強騙在此墳庵裏住。這個道童也是別處擄掠來的。這嶺喚做蜈蚣嶺。這先生見這條嶺好風水,以此他便自號飛天蜈蚣王道人。”

(這段話聽不出有什麼毛病,一般人短時間編出這麼長一段謊話,不露出破綻是很難的,所以武松選擇了相信)

武行者道:“你還有親眷麼?”那婦人道:“親戚自有幾家,都是莊農之人,誰敢和他爭論!”(也算是合情合理)武行者道:“這廝有些財帛麼?”婦人道:“他也積蓄得一兩百兩金銀。”武行者道:“有時,你快去收拾。我便要放火燒庵了!”那婦人問道:“師父,你要酒肉吃麼?”

(也許,這句話觸碰到了武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是否會陡然想起嫂嫂洗手做羹的模樣,如果潘金蓮象眼前這個女人一樣溫婉,也許一切都不會發生吧?回不去了一切都無法回首,心裏掉落的,那是一滴淚,還是一滴血…..)

武行者道:“有時將來請我。”那婦人道:“請師父進庵裏去吃。”武行者道:“怕別有人暗算我麼?”

水滸傳中滅了張都監滿門後,武松去了哪裏?遇見了什麼人? 第4張

(這句話看起來問得很傻,如果真有埋伏,人家會說嗎?其實這正是武松的厲害之處,一聲質問,如果心裏有事的人,被點住心事,難免會從神色、舉止、言語上表現出來,怎能瞞過他的眼睛)那婦人道:“奴有幾顆頭,敢賺得師父!”(這個回答也很得體)

武行者隨那婦人入到庵裏,見小窗邊桌子上擺着酒肉。武行者討大碗吃了一回。那婦人收拾得金銀財帛已了,武行者便就裏面放起火來。那婦人捧着一包金銀獻與武行者(聰明),武行者道:“我不要你的,你自將去養身。快走!快走!”那婦人拜謝了自下嶺去。

爲什麼說這個女人聰明呢?因爲她很清楚自己現在的身份,如果她還想要這個錢財,說不定武松會突然改變主意,一刀把她殺了,所以她聰明的把財物交給武松來分配。而且可能她現在無依無靠,甚至潛意識裏想讓武松做她的靠山,帶她走。武松自己現在也在亡命天涯,需不需要錢呢?肯定是多多益善,但是一句“我不要你的,你自將去養身。“隱藏着巨大的慈悲。既然饒了這個女人的性命,那麼幫人幫到底,這二百兩銀子,可以讓她回鄉裏買幾十、百把畝地,招贅個丈夫,可以把日子過下去了。內心善良的人,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仍然保持着善良。哪怕自己窮途末路,也不願爲非作歹。

現在武松已經跟過去做了徹底的割裂,以後只能落草爲寇了,下一回,他將遇到他的宋公明哥哥了,滄州一別,已是萬水千山,再次見面又是怎麼的情形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