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柳永所作,反映了漂泊無依的羈旅生活

本文已影響2.63W人 

柳永,原名三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是北宋婉約派詞人,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柳永所作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吧。

宋詞是一個不同於古詩的獨立的文體,古代人常稱作唱詞。有一些被傳唱的詞是先有了曲,然後才由詞人進行填詞,所以今天的我們看到有些詞的韻律非常地像,其實也就是這一個原因了。

在古代,在很多場合,樂人直接將文人雅士的詞賦吟之唱之。每個時代的樂人生存環境大致相同,這和現在的包裝歌星一樣,誰能和大家合作,得到大咖的推薦,誰的粉絲就多,名氣就大,收入就高。北宋景德至慶曆年間,京都汴梁的主要娛樂場所,叫座率最高的是柳永。

或者正因爲柳永經常出入娛樂場所,流連於青樓妓院之間,皇帝宋仁宗和宰相晏殊都不太青睞他,認爲他人品太過輕佻,他的詞又過於俗氣,沒有文人士大夫的氣質。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柳永所作,反映了漂泊無依的羈旅生活

後來,因爲一句詞“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徹底觸怒了宋仁宗,又因爲仁宗皇帝“留意儒雅,而柳永好爲淫冶謳歌之曲”,所以一生都以仁愛對人的仁宗皇帝,這一回卻是記恨在心,把柳永的名字從進士名單上劃掉,說了一句你且去淺酌低唱,要什麼功名?於是柳永備受打擊。

但受到巨大打擊的柳永沒有徹底沉淪,雖流連於煙花柳巷,卻並不沉湎酒色,他尊重風塵女子的人格,同情她們的命運。同時保持着清醒的自我意識,在所謂“淫冶謳歌”之外,也創作了許多境界高絕的名篇,成爲詞壇上的豐碑,真可謂是“白衣卿相”。

因爲沒有功名,沒有穩定的工作,柳永只能過着漂泊無依浪跡天涯的生活,於是羈旅行役也成了柳永生活中的常見經歷。所以,柳永衆多經典詞作中也有比較多的篇目是反映羈旅生活的,如: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柳永說,面對着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面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淒涼的霜風一陣緊似一陣,關山江河一片冷清蕭條,落日的餘光照耀在高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那滔滔的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柳永說,不忍心登高遙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爲什麼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着佳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擡頭凝望思念着我,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會知道我,倚着欄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柳永所作,反映了漂泊無依的羈旅生活 第2張

柳永是較早把遊子羈旅情懷納入詞中的人。這首詞的主題是遊子思歸。全詞語淺而情深,融寫景、抒情爲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寫出了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的典型感受,從而成爲傳誦千古的名篇。

此詞上片描繪了雨後清秋的傍晚,關河冷落夕陽斜照的淒涼之景。

開頭兩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寫雨後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領起全文,也相當於幫讀者設置了觀看的視角。“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起頭的八個字清勁有力,氣勢雄渾而開闊。連着後句“一番洗清秋”,一個“灑”,一個“洗”,用得簡直精妙絕倫。“灑”字有一種在範圍上的寬闊感,而“洗”字一筆寫出秋天的清朗,讀來甚是爽健。

接着“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用一個“漸”字把讀者帶入另一個意境,一場秋雨一場寒,詞意由清秋漸漸過渡到了暮秋。淒厲的北風中,山河大地已是一片蕭瑟景象,秋雨過後殘陽的一絲餘暉照在詞人登臨送目的高樓上。

接着“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兩句即是景物的描繪,也是心情的抒發。情融景而出,愁緣境而生。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緻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苒苒”,正與“漸”字相爲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到處紅花綠草相繼凋零,隨着時光的消逝,美好的景物也沒有了。真可謂秋情漠漠,餘愁慼慼。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柳永所作,反映了漂泊無依的羈旅生活 第3張

最後兩句“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以江水之無情寫世事無常,寫的是短暫與永恆、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複雜心理,我覺得比起李後主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絲毫不遜色。

下片抒寫詞人久客他鄉急切思念歸家之情。

開頭三句“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寫作者登高望遠引發的思鄉之情?作者已經登高望遠,還說不忍,可見詞人心情的糾結複雜難以言說。望不見遠處的故鄉,但欲歸去的心情難以平復。

接着兩句“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這兩句是作者向自己發問:這些年來,浪跡天涯,不能回到家鄉,這又爲了什麼呢?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鄉的悽苦之情,回顧自己落魄江湖,四處漂泊的經歷,此時此刻,作者的鄉思涌起,已不可遏制。

接着“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中的後兩句是化用謝朓“天際識歸舟,雲中辯江樹”的詩句,而且溫庭筠也有“過盡千帆皆不是”的名句,柳郎在此反用謝意而比溫語更爲曲折。“誤幾回”三字,傳神傳情,既通俗又精雅,顯得分外熨帖而深沉。盼歸的怎麼樣呢?她一定天天在妝樓上凝望,天天在識別歸舟,不知道她錯認過多少次了。“ 望”即爲“凝望”,我們這裏可以理解爲望穿秋水。結句從歸到倚闌,迴應開頭,因爲一切景象都是“倚闌”時所見,一切歸思都是“凝愁”中所起,首尾呼應,靈活而且自然。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柳永所作,反映了漂泊無依的羈旅生活 第4張

最後三句“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是詞人在默默的嗔怨對方不知自己天涯愁旅,苦不得歸的心情。上由自己聯想到對方,此又從對方回思到自己,筆勢一縱一收,迴環往復,思鄉之苦,懷人之情,十分生動,躍然紙上,滲入人心。

在詞人多篇寫羈旅行役的長調中,此篇《八聲甘州》是最富於意境的典範之作。詞的寫景層次清晰有序,抒情淋漓盡致,寫盡了他鄉遊子的羈旅哀愁。全詞語言通俗,將思鄉懷人之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然感情真摯而強烈,跌宕起伏。

世人對此首《八聲甘州》評價甚高,以爲最好的唐詩,也不能超過它,稱之爲千古名篇。清代鄭文焯說:“柳詞本以柔婉見長,此詞卻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清代劉體仁也說:“詞有與古詩同妙者,‘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即勅勒之歌也。”蘇軾亦謂:“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高處,不過如此。”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