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王慧龍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王慧龍傳

本文已影響8.67K人 

《魏書》,二十四史之一,是南北朝時期北齊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魏書》共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爲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1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魏書·王慧龍傳》原文及翻譯

《魏書·王慧龍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王慧龍傳

原文:

王慧龍,自雲太原晉陽人,司馬德宗尚書僕射愉之孫,散騎侍郎緝之子也。幼聰慧,愉以爲諸孫之龍,故名焉。初,劉裕微時,愉不爲禮,及得志,愉閤家見誅。慧龍年十四,爲沙門僧彬所匿。百餘日,將慧龍過江,爲津人所疑,曰:“行意匆匆彷徨,得非王氏諸子乎?”僧彬曰:“貧道從師有年止西岸今暫欲定省還期無遠此隨吾受業者何至如君言。”既濟,遂西上江陵,依叔祖忱故吏荊州前治中習闢疆。時刺史魏詠之卒,闢疆與江陵令羅修、前別駕劉期公、土人王騰等謀舉兵,推慧龍爲盟主,剋日襲州城。而劉裕聞詠之卒,亦懼江陵有變,遣其弟道規爲荊州,衆遂不果。羅修將慧龍,又與僧彬北詣襄陽。司馬德宗雍州刺史魯宗之資給慧龍,送渡江,遂自虎牢奔於姚興。其自言也如此。泰常二年,姚泓滅,慧龍歸國。太宗引見與言,慧龍請效力南討。言終,俯而流涕,天子爲之動容。謂日:“朕方混一車書,席捲吳會,卿情計如此,豈不能相資以衆乎?”然亦未之用。後拜洛城鎮將,配兵三千人鎮金墉。既拜十餘日,太宗崩。世祖初即位,成謂南人不宜委以師旅之任,遂停前授。

初,崔浩弟恬聞慧龍王氏子,以女妻之。浩既婚姻,及見慧龍,日:“信王家兒也。”王氏世齇鼻,江東謂之齇王。慧龍鼻大,浩日:“真貴種矣。”數向諸公稱其美。司徒長孫嵩聞之,不悅,言於世祖,以其歎服南人,則有訕鄙國化之意。世祖怒,召浩責之。浩免冠陳謝得釋。

及魯宗之子軌奔姚興,後歸國,雲慧龍是王愉家豎僧彬所通生也。浩雖聞之,以女之故,成贊其族。慧龍由是不調。

《魏書·王慧龍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王慧龍傳 第2張

譯文:

王慧龍,自稱太原晉陽人,司馬德宗的尚書僕射王愉的孫子,散騎常侍王緝的兒子.從小就聰明智慧,王愉認爲他是衆多孫子中的一條龍,所以取了這個名.起初,宋武帝劉裕卑微時,王愉對他不以禮相待;到了劉裕得志時,王愉全家被誅殺.當時慧龍年齡十四歲,被佛門和尚僧彬所隱藏.一百多天後,(僧彬)帶着慧龍渡過長江,被守渡口的人懷疑,守渡口的人說:“你們行色匆匆,心神不定,恐怕是王家的子孫吧?”僧彬說:“我跟從師父學習多年,住在西岸,現在暫時想探望親長,返回的期限不遠.這是跟隨我學習的徒弟,哪裏至於像你們說的那樣.”渡過長江以後,便西上江陵,依靠叔祖父王忱的舊吏荊州原中從事習闢疆.當時刺史魏詠之死了,習闢疆和江陵縣令羅修、原別駕劉期公、當地人王騰等圖謀起兵,推舉王慧龍爲盟主,約定日期偷襲州城.但是宋武帝劉裕聽說詠之死了,也懼怕江陵有變故,派遣他的弟弟道規赴任荊州刺史,衆人的密謀終於沒有實現.羅修等人帶着王慧龍,又和僧彬向北到了襄陽.司馬德宗的雍州刺史魯宗之資助慧龍,送他渡過長江.於是從虎牢投奔姚興.他自己也是這樣說的.

泰常二年,姚泓被滅,王慧龍歸附國家.太宗接見他,和他交談,王慧龍請求效力向南征討.說完話就俯身流淚,天子被他感動得動容.他對王慧龍說:“我將統一天下,席捲吳會地區,你心中有這樣的打算.難道不能把人馬資助給我嗎?”但是畢竟沒有任用他.後來被任用爲珍獸洛城的將軍,配給3000士兵守衛金墉.任職10多天後,太宗死了,世祖剛即位,大家都說南方人不宜委任軍隊的職務,於是停止以前所授的職務.

起初,崔浩的弟弟崔恬聽說王慧龍是王家的子嗣,就把女兒嫁給他.崔浩和他結姻親後,到看見慧龍時,說:“的確是王家的兒子啊.”王家世代是酒糟鼻,江東人稱他是“齇王”.王慧龍的鼻子大.崔浩說:“真正的貴種啊.”多次向衆公卿稱讚他的美,司徒長孫聽到這個不高興,就告訴世祖.因爲他贊服南方人,就有譏笑諷刺本國風尚教化的意思.世祖十分惱怒,召來崔浩譴責他.崔浩脫帽謝罪才得以脫身.等到魯宗之的兒子魯軌投奔姚興,後來歸順國家,說慧龍時王愉的家奴與僧彬私通所生.崔浩雖然聽說這件事,因爲兒女的緣故,幫助證明他的家族是王氏.慧龍因此未得升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