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國建軍大業:橫掃六國的虎狼之師,是怎樣煉成的?

本文已影響6.22K人 

皇帝,中國古代的最高統治者,也是這些最高統治者的稱號。最早皇帝一詞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他用就皇帝這個稱號,取代了之前的“皇”與"帝"。

在中國的歷史上,關於三皇五帝的版本衆多,但共同點就是"皇爲上,帝爲下"。

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即伏羲、女媧、神農三皇。根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原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秦始皇將"皇"、"帝"這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他纔是中國歷史上的首位皇帝。

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都不是真正的帝王,他們僅爲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等,其"皇"或"帝"稱號,爲後人所追加。

而先秦時期的最高統治者,他們或是稱"王"或是稱"後",或單稱"皇"和"帝",例如:帝堯、帝舜、夏後禹、商湯帝、周文王、周武王等等。夏朝的君主稱"後",商朝的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時期的諸侯也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爲"天王"。由此不難得知,那時皇帝一詞還並未出現。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對內吞併東方六國,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從此他自認爲"德兼三皇,功蓋五帝",這恆古未有的功業,就連三皇五帝一支軍隊,在短短67年間,斬首181萬顆人頭,是什麼概念?

這是公元前301年至公元前234年間的帝國往事,而當時整個中國的人口,也不過兩千來萬人,也就是說,這隻魔鬼軍隊,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便將當時整個中國十分之一左右的人口,幾乎斬殺殆盡。

是的,你或許已經猜到了,這就是那隻在戰國末期橫掃天下、令人聞風喪膽的秦帝國的虎狼之師:秦軍。而今天,最愛君跟大家來一起重溫,這隻魔鬼軍隊在700多年間的歷練歷程,以及分析它歷時久遠、曲折迂迴,卻氣勢磅礴、血腥終場的建軍大業。

建軍序幕:分封秦地的周人奴隸

公元前430年,秦躁公十三年,曾經在秦國強大攻勢下敗仗連連、已經向秦國獻禮修好的義渠戎(西方戎族的一支),乘着秦國內亂紛爭、國勢削弱,開始向秦國發起兇猛進攻,這一年,義渠戎從西北方一直打到了渭水地帶的秦國腹地,使得整個秦國爲之震動。

在當時,秦人“偏居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在當時的中原諸國看來,秦國不過是個與戎族差不多的“夷狄之地”,而秦人,則是一幫兇狠好戰的“戎虜”。但實際上,秦人來自東方,他們的祖先是東夷的其中一支,在漫長的遷徙旅途和定居西北後,連他們的東方鄰居,華夏族的先民們,也將他們誤會成了“戎狄”。

秦帝國建軍大業:橫掃六國的虎狼之師,是怎樣煉成的?

▲秦帝國的建軍:可從公元前10世紀對抗西戎算起

而事實上,秦人也確實在遷徙的過程中,與戎族不斷通婚混血,作爲殷商“在西戎,保西垂”的部族之一,秦人的血脈,與殷商更爲接近,而殷商被滅亡後,當時的秦人,與作爲“亡國之餘”,被分賜給姬姓諸侯的“殷民七族”、“殷民六族”地位類似,可以說,在西周時期,整個秦人部族,都是周人的奴隸,而這也是東方的周人和華夏族先民,從心理深刻鄙視秦人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就是這支秦人,從殷商滅國的公元前10世紀開始,他們用了700多年的時間磨礪自己,最終建成了一支震撼東方各國的超級軍隊,並一統天下。

公元前10世紀,秦人的祖先非子,被周孝王分封於今天的甘肅天水、清水一帶的“秦”地,這也是秦人族名的來源,此後,秦人作爲周王旗下的養馬部族開始不斷髮展,並與戎族不斷髮生衝突,公元前825年,秦人首領秦仲,就在征討西戎的過程中被殺。

秦人崛起:拓地千里 征服西戎

但秦人仍然不斷髮展壯大,公元前770年,由於在周幽王之亂後、擁立周平王有功,秦襄公被周平王封爲“諸侯”,從此,秦人開始以西周諸侯的名義登錄中國歷史,儘管仍然備受東方各國歧視,但在名義上,他們已不再是周人的奴隸和養馬部族,可以說,這是一個偉大帝國曆史的開始。

秦襄公也在征討西戎的過程中死於軍中,此後,秦文公和秦穆公等國君繼續開疆拓土,其中秦穆公更是“開地千里、遂霸西戎”,並且向東與晉國抗衡爭霸,併成爲“春秋五霸”之一。當時,秦國的國土,已從甘肅隴西一帶,拓展到了黃河西岸,成爲雄踞西方、抗衡中原的赫赫強國。

秦帝國建軍大業:橫掃六國的虎狼之師,是怎樣煉成的? 第2張

▲秦穆公:秦國和秦軍崛起史上的關鍵人物

但秦穆公(公元前682年—前621年)以後的200多年間,秦國由於內亂頻仍、國勢持續削弱,以致於發生了開頭的公元前430年,甚至連久已懾服的義渠戎也攻入秦國腹地的事例。

此後秦國日趨衰弱,這種狀況,一直到了公元前384年秦獻公繼位,才終於掀開了秦國軍事歷史上最偉大的篇章。

秦獻公所處的公元前4世紀,當時東方各國已紛紛開始實施變法,而偏處西方的秦國卻仍然懵懂無知。繼位後,秦獻公開始推廣縣制、允許經商,並改革秦國的人口制度,對人民“戶籍相伍”,也就是把全國人口按照五家爲一“伍”進行編制,實行一種類似於軍事制度的管理,以便秦國對人民進行控制和戰時徵兵,而後來商鞅所推行的極其嚴酷的“什伍連坐”制度和軍法,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

隨着秦獻公的改革,秦國國力開始轉而增強,而這時,一位中國改革和中國戰爭史上的著名人物的到來,終於掀開了秦帝國恢弘且殘酷的建軍大業。

強軍改革:憑人頭 軍功爵

這個人,就是商鞅。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隨後衛國人公孫鞅(商鞅)入秦並開始主持變法,而秦國的建軍大業,儘管從公元前十世紀算起至此已歷經600多年,但一直到商鞅開始,那支在中國先秦史上震撼六國的虎狼之師,纔開始真正建立。

考古學,爲我們提供了商鞅變法和秦軍動向的證據。

1975年,湖北雲夢出土了一批秦國的竹簡,其中有一批竹簡,是一對叫做“黑夫”和“驚”的秦軍士兵(兩兄弟),寫給他們兄長“衷”的家書。在竹簡中,其中有一支提到這樣的內容“書到皆爲報,報必言相家爵來未來,告黑夫其未來狀。”翻譯過來意思就是:收到信就要給我個回信,告訴一下我們兄弟給家裏爭的爵位分發到沒有,告訴黑夫是發什麼樣的。

黑夫所關注的這個爵位,就是商鞅變法的核心內容之一:軍功爵制度。

秦帝國建軍大業:橫掃六國的虎狼之師,是怎樣煉成的? 第3張

▲商鞅的嚴酷變法,最終促成了秦帝國的虎狼之師

商鞅變法的內容很多,但核心內容有兩條:第一條就是獎勵耕戰,廢除原來的世卿世祿,實行純以軍功定賞罰功罪的軍公爵制度;第二條就是實行嚴酷的國家管理。

軍公爵,簡單來說,就是封爵20級,每斬獲一個敵人的首級(人頭),就可以賞爵一級,並得到相應的土地、宅邸,和得到一個傭人爲他服役(對此史書的記載是:“能得爵首(敵軍首級)一(個)者,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除庶子一人”)。

對於一個古代普通平民來說,每砍得一個敵軍人頭,就可以得到這麼豐厚的賞賜、發家致富,換做是你?你會不會奮勇殺敵?

對於秦國人來說,答案是肯定的。

爲了封賞,史書記載,秦國的士兵在戰場上,經常爲了爭奪敵人的首級自相殘殺,有的秦國士兵甚至會將死去的同伴首級割下以邀領軍功,在這種殘酷的“上首功”(以斬割人頭爲封賞第一要素)制度下,秦軍,已儼然成爲了一個個視人頭爲金錢的嗜血屠夫。

秦軍建軍大業,也是商鞅變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殘酷的刑罰制度。《商君書·境內》就記載,商鞅變法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對秦國全國人口無論男女,從出生就開始註冊戶籍,一直到死後才註銷,而男子滿17歲(虛歲)至60歲都是服兵役的時段;

軍隊則五人爲一“伍”,戰鬥中如果有一個人死了就要刑罰其他四個人,但如果這四個人能夠斬獲敵人首級,就可以免受刑罰;而統率五人的“屯長”和統率百人的“百將”,在戰場上必須要斬獲敵人首級,否則就要被處以死刑。

秦帝國建軍大業:橫掃六國的虎狼之師,是怎樣煉成的? 第4張

▲秦兵馬俑:秦帝國的超級軍團

由於變法嚴酷,“富貴之門,存戰而已”,因此秦國的老百姓和士兵,一聽說要打仗砍人頭就磨刀霍霍、爭先恐後,因爲“民之慾富貴也····必出於兵。是故民聞戰而相賀也,起居飲食所歌謠者,戰也”(《商君書·賞刑》)

至此,秦孝公和商鞅,最終通過制度之手,使得殺人,成了秦國全國百姓上上下下所歡欣鼓舞的事業,因爲只有人頭,才能發家;因爲只有人頭,才能致富;因爲只有人頭,才能封爵。

秦帝國由此,開始成爲東方各國畏懼如虎的“上首功之國”,在東方各國看來,秦國這個野蠻的“戎狄”之國,純粹是以殺人和砍人頭爲樂,並且將其作爲一種發家致富的終生事業,這個國家和他的軍隊、人民,實在是可怕之極,而放在人類文明史上,這也是一種赤裸裸的反人類的野蠻暴行。

橫掃六國:斬首百萬

正是由於有了“軍公爵”等一系列制度,此前已萎靡不振的秦國朝政和秦軍,開始變得所向披靡無敵,

對此清代史學家樑玉繩(1744-1792年)就做過研究,統計出秦軍有記載的斬首數量就達到了166.8萬人,並認爲“史所缺略不書者尚不知凡幾,從古殺人之多,未有如無道秦者也。”

然而,根據《史記六國年表》統計,僅僅從公元前301年至公元前234年間的67年間,秦國在22次戰爭中的斬首數量,就達到了181萬人,這還只是史書有明確記載的,其中著名的斬首記錄有:

宜陽之戰(公元前308-前307年),前後斬首韓軍6萬人;

伊闕之戰(公元前293年),斬首韓魏聯軍24萬人;

華陽之戰(公元前273年),斬首魏趙聯軍15萬人;

長平之戰(公元前262年-前260年),前後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人;

僅僅是上述48年間,秦軍在四次大型戰爭中,就斬殺達90萬人之衆。

而從公元前359年,秦孝公開始任用商鞅,在秦國全面推廣變法開始,秦國開始逐步走上“壹民於戰”的比軍國主義更加殘酷的戰爭道路,而秦軍在此後除了吃過趙國和楚國的一兩次虧外,幾乎是全面碾壓了東方各國,致使東方各國人民“聞之戰慄”!

瓦解終局:血腥毀滅

在分析秦軍幾乎是百戰百勝的原因時,戰國末期的荀子說:“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勢,隱之以阸,忸之以慶賞,鰌之以刑罰,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鬥無由也。”

意思就是說,秦國提供給老百姓發家致富的路子很窄,役使人民的手段又非常嚴酷,而老百姓只有通過戰爭才能獲利和出人頭地,在這種嚴酷的制度和生存壓迫下,秦國曆經四任國君而“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這不是僥倖或幸運,而是定數使然。

秦帝國建軍大業:橫掃六國的虎狼之師,是怎樣煉成的? 第5張

▲秦帝國的大軍,以血腥始,以暴力終

而秦帝國也終究爲它的嚴酷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先人的基礎上,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就先後蕩平六國統一天下,然而僅僅14年後,公元前207年,秦王朝就被反抗暴秦、燃遍全國的起義烈火所推翻。

而歷經700多年的建軍大業,從公元前十世紀分封秦地,到公元前207年覆滅,秦人和秦帝國也走到了歷史的尾聲,最終在秦朝末年的大規模戰爭中,秦帝國最精銳的長城軍團、關中軍團和驪山軍團,在公元前209-公元前208年的鉅鹿之戰中慘敗,剩餘的20多萬降軍,則被項羽爲首的諸侯軍所全部擊殺活埋;在秦軍主力被殲滅後,秦軍剩餘的關中軍團最終投降了入關的劉邦;而剩下的嶺南軍團,則在趙佗的帶領下割據自立建立南越國。

至此,700多年曆史的秦軍,終於在浩蕩的歷史中煙消雲散,而那段橫掃七國的傳奇,則裹挾着秦的暴政,無意間開啓了一個雖然斷續、卻延傳2000多年的大一統帝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