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之一:前趙的歷史發展

本文已影響2.39W人 

前趙(304-329),亦稱漢趙,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十六國"之一,是西晉晚期由匈奴人建立的政權。

公元319年趙國分裂爲二趙:關中的劉氏"趙帝"和關東的石氏"趙王"兩個獨立政權。史家爲加以區分,將關中的劉氏趙國連同劉淵所建的漢國,即將稍前的(屠各)劉姓政權統稱爲前趙,而將隨後的石姓趙國稱爲後趙。

304年十一月,劉淵以復漢爲名,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北 )即漢王位,改元元熙,定國號爲漢。正式建立漢國(匈奴漢國)。 308年十月,劉淵正式稱帝,改元永鳳。309年遷都平陽。310年病卒。長子劉和即位,後庶弟劉聰弒篡。316年晉愍帝降漢,西晉亡。

318年七月,劉聰(漢昭武帝)死,其太子劉粲繼立,八月靳準發動平陽政變殺粲。鎮守長安的漢中山王劉曜發兵攻靳準。十月劉曜軍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即位稱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國號爲趙(前趙)。

"十六國"之一:前趙的歷史發展

之後石勒反劉而自稱趙王(後趙),前趙喪失東土,趙帝劉曜獨存西境。此後劉曜、石勒常相攻伐。由於劉曜在關中地區對各民族採取高壓政策,加上治國無方,一味征戰,國勢日頹,石勒則控制了河北廣大地區。 公元328年,二趙大戰於洛陽城西,劉曜飲酒過量,兵敗被擒,前趙主力被消滅。

329年,後趙軍乘勝西進,前趙太子劉熙棄長安而奔於上邽[guī](今甘肅天水)。九月,後趙石虎攻克上邽,殺劉熙及其文武百官,前趙亡。前趙5主15年,後趙2主11年。一說漢趙傳3世5主,凡二十六年。

永興元年(漢元熙元年,304)十一月(也有繫於"十月"的),劉淵從離石 遷於左國城(也在離石縣),來歸附的胡、晉人很多。爲爭得胡人政權的合理性,劉淵以"兄亡弟紹"復漢爲名義,築壇於南郊即漢王位,大赦境內,改晉永興元年爲元熙元年,定國號爲漢,正式建立政權。同時,追尊劉禪爲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漢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其妻呼延氏爲王后。置百官,以劉宣爲丞相,崔遊爲御史大夫,劉宏爲太尉,其餘拜授各有差。

304年十二月,晉幷州刺史司馬騰遣兵攻漢,雙方大戰於大陵(今山西省文水北),劉淵大勝,並遣劉曜等攻取上黨、太原、西河各郡縣。當時在青、徐二州的王彌,魏郡的汲桑、石勒,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族酋長單徵等人均擁劉淵爲共主。劉淵命王彌、石勒等人攻取河北各郡縣,並一度攻入西晉的重鎮許昌,其兵鋒進抵至西晉的首都洛陽城下。

永嘉二年(漢永鳳元年,308)十月甲戌,劉淵在左國城正式稱帝,國號仍爲漢,大赦境內,改年號爲永鳳。以大將軍劉和爲大司馬,封樑王,尚書令劉歡樂爲大司徒,封陳留王,御史大夫呼延翼爲大司空,封雁州郡公(?),宗室以親疏爲等,悉封郡縣王,異姓以勳謀爲差,皆封郡縣公侯。

309年正月,太史令鮮于修之對漢主劉淵說:"不出三年,一定能攻克洛陽,蒲子地形崎嶇,難以在這兒長久安居,平陽的天象正好昌盛,請把都城遷到那裏。"劉淵採納其建議,遷都平陽。宣佈大赦,改年號爲河瑞。

四月,晉左積弩將軍朱誕投奔了漢國,詳盡陳述洛陽守備薄弱的現狀,並勸劉淵趁機發兵攻打。於是,命朱誕爲前鋒都督,滅晉大將軍劉景爲大都督,統軍攻克黎陽(今河南省浚縣東北),接着劉景又與晉將王堪戰於延津(今河南省延津縣北),又將其擊敗,而後下令將三萬多男女投入黃河淹死。劉淵得之此事後憤怒地說:"景何面復見朕!且天道豈能容之!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降劉景爲平虜將軍。

"十六國"之一:前趙的歷史發展 第2張

又派遣四子劉聰進攻包圍洛陽。同年夏季,劉淵以王彌擔任侍中、都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徵東大將軍、青州牧,與楚王劉聰合兵進攻壺關,以石勒擔任前鋒都督。劉琨派遣護軍黃肅、韓述救援壺關,劉聰在西澗打敗韓述,石勒在封田打敗黃肅,將兩人都殺了。晉太傅司馬越派遣淮南內史王曠、將軍施融、曹超帶兵抵禦劉聰等人。王曠軍渡過黃河後,想長驅向前,施融反對說:"對方憑據險要、抄小路出擊,我軍雖有數萬,仍是孤軍受敵。應暫且以河水當作屏障等待形勢的轉變,再謀劃攻擊對方。"王曠聽了發怒地說:"君欲沮衆邪!"施融退帳外,說:"對方善於用兵,王曠卻不懂戰場情勢,我等今日死定了!"王曠等人翻越太行山與劉聰遭遇,激戰於長平地帶,王曠所部大敗,施融、曹超都戰死。劉聰趁勢攻陷屯留、長子,斬敵一萬九千。上黨太守龐淳獻壺關而降。晉幷州刺史劉琨以都尉張倚遙領上黨太守,屯據襄垣。

劉曜生有九子,均被封王:劉熙封皇太子,劉襲封長樂王,劉闡封太原王;劉衝封淮南王,劉敞封齊王,劉高封魯王,劉徽封楚王,劉儉封臨海王,劉胤封世子、永安王,後改封南陽王。

石勒讓劉曜寫信令其子劉熙投降。劉曜給劉熙的信中卻令熙"與大臣匡維社稷,勿以吾易意也。"石勒遂殺劉曜。

"十六國"之一:前趙的歷史發展 第3張

咸和四年(趙光初十二年,329)正月,前趙太子熙獲知了皇父劉曜被擒的軍報,大爲恐懼,與南陽王劉胤商議,準備向西據守秦州。尚書胡勳說:"如今雖喪失君王,國土仍然完整,將士也未叛離,暫且應當集中力量抵禦敵軍。力有不支時再逃也不晚。"劉胤發怒,認爲這是擾亂軍心,竟將他斬首,隨即率文武百官

逃奔上邽(時屬秦州天水郡,今甘肅天水)。各地方軍事長官也都放棄原本鎮守的城池跟從,關中頓時大亂。將軍蔣英、辛恕擁有士衆數十萬人據守長安,派使者向後趙請降,後趙方面派石生率駐守洛陽軍士奔赴長安。

後趙軍從洛陽揮師入關,攻佔了長安,到了八月,南陽王、大單于劉胤帥數萬人馬從上邽發兵長安。胤軍駐紮於仲橋;後趙石生嬰城自守,石虎帥二萬騎前往救援。九月,後趙大軍大破趙兵於義渠,胤逃回上邽。石虎軍一舉擊潰上邽守卒,活捉前趙太子劉熙、南陽王劉胤等王侯將相、文武百官三千多人,全部殺害。又在洛陽坑害五千多五郡屠各人。匈奴劉氏經此劫難,損失慘重,宗族勢力幾不存。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