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強大的奧地利帝國爲什麼現在這麼弱?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本文已影響2.41K人 

當年奧匈帝國在歐洲的地位其實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差不多。歷史上的合體大帝國都有着同樣的缺陷,波斯不可一世,卻敗給了連大船都造不出來的希臘;彼得大帝統治前的俄羅斯就是歐亞一逗比;滿清也是孱弱不堪,奧斯曼帝國也是龐然大物卻一觸即潰。不管從什麼方面分析,我們都可以得出來兩個直觀的結論:領土大、人口多不等於強大;政治地位高不等於強大。

曾經強大的奧地利帝國爲什麼現在這麼弱?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先說第一個,領土與人口,或者說體量吧。在1945年及以前的所有歷史時期,戰爭無疑是檢驗一個國家力量的最好標準,戰爭直觀地反映了國家的實力。舊式戰爭說到底是力量的調動能力競賽(現在是投放),人口、自然資源、人才等一系列資源的比拼。用中日戰爭作對比,全面抗日的時候,中國陸軍的完全有效力量只有日軍的一半都不到,日軍的高效現代化戰爭動員系統可以在幾年內保證職業士兵人數完全超越中國。

同理也可以觀察一下奧匈帝國,爲什麼奧匈帝國一打仗皇帝就要親征,因爲出了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沒有一個有效的官僚武將系統能夠統轄這些雜亂的部隊了。這樣鬆散的組織,在馬克沁機槍面前就是一大盤肉而已。而奧匈帝國通過聯姻、籠絡近臣等手段在中歐建立了一個類似朝貢體系的組織,絕大多數成員並不是對奧匈帝國這個國家負責,而是對哈布斯堡家族負責,就連奧匈帝國的貴族與平民也一樣。他的政治勢力可以壓倒性地揍翻英法俄等任何一個國家,沒有人會傻到在外交場上與他爲敵。但是一旦碰硬的,老骨頭立馬就碎了。

奧匈帝國的成功、奧斯曼帝國的成功,其實只是一個家族、一個蘇丹的成功,並不是一個國家的實力。

說完了奧匈帝國,再來說說奧地利。當奧匈帝國瓦解爲多個小國時,所有人都看清楚了,這是一隻碎紙老虎。奧匈帝國本身也沒有什麼經濟實力,那些富麗堂皇的宮殿純粹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貢獻。在工業化時代,奧地利就是一個窮鄉僻壤的農民。由於二戰問題,奧地利也沒有得到多少優待,幾乎就是德國小兄弟的角色,依附着強大的美利堅和德意志纔沒有被紅色浪潮洗禮。一個內陸國,又沒有紮實的工業,在歐洲根本就束手無策。連紙老虎都不當了,賣藝術品賺錢去了……

曾經強大的奧地利帝國爲什麼現在這麼弱?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第2張

另外,僅從今天奧地利共和國的領土而論甚至跟哈布斯堡的德意志領土這個歷史淵源都不太沾邊,1815年合約哈布斯堡領地的西部被併入瑞士,申布倫宮有個房間的主題是一位著名畫家畫的壁畫,壁畫的主題是一處廢墟,那處廢墟就是“哈布斯堡”,但是很遺憾哈布斯堡所在的地方已經不在奧地利共和國境內了,現在它歸屬瑞士。

作爲補償哈布斯堡獲得了原本不屬於它的薩爾茨堡,雪絨花的男主角就生活在薩爾茨堡,但是薩爾茨堡原本歸屬一個獨立的邦君大主教,政教分離之後則屬於一個獨立的大公,到1815年合約才併入哈布斯堡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有着一系列的世襲頭銜,這些頭銜賦予他們各種錯綜複雜的權力,這些權力經過時間的滌盪最後成了奧地利帝國,奧匈妥協之後變成奧匈帝國。

當奧匈帝國被世界大戰壓垮之後,所有各民族都選擇了獨立,除了猶太人因爲他們沒有地方可以獨立,而奧匈帝國的德意志部分則選擇加入德國,換句話說假如沒有被協約國阻止,那麼今天就不會有奧地利聯邦共和國,而只有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裏的奧地利州,如果真的作爲一個州加入德意志聯邦,則德意志聯邦很可能再次出現二元化。也就是天主教的奧地利和新教的勃蘭登堡的二元化。德意志聯邦能夠經受住這種二元化而不分裂還是問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