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事變簡介 兩廣事變是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本文已影響4.18K人 

兩廣事變又稱“六一事變”,是指在1936年6月至9月,中國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內部的地方實力派系:廣西的新桂系軍閥和廣東的陳濟棠粵系軍閥,利用抗日運動之名義(實際上接收過日本的軍援),反抗處心積慮要消滅兩廣的國民政府中央首領蔣介石的政治事件。該政治事件幾乎觸發了一場內戰,但是最終以雙方達成政治妥協而和平結束。

兩廣事變簡介 兩廣事變是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1936年6月1日,廣東軍閥陳濟棠與新桂系聯合舉兵反對蔣介石。兩廣地方實力派1931年以來即處於獨立、半獨立狀態,與南京中央政權相對峙。蔣一直處心積慮要消滅兩廣的割據勢力。2日,兩廣成立軍事委員會和抗日救國軍,以陳濟棠爲委員長兼總司令、李宗仁爲副總司令,進兵湖南。蔣一面調集軍隊入湖南防禦,一方面收買陳濟棠的部屬。7月,粵空軍司令黃光銳率飛機70餘架叛陳投蔣,接着粵軍第一軍軍長餘漢謀也通電擁護南京政權,就任蔣委任的廣東綏靖主任兼第四路軍總司令職。陳濟棠不戰自敗,7月18日通電下野赴港。蔣解決了廣東陳濟棠後,便轉而對付廣西,數十萬大軍從廣東、湖南、貴州、雲南四面包圍廣西。廣西也徵集上10萬軍隊把守邊關,擺出決鬥架勢。後來在調停下,雙方妥協,南京答應白崇禧、李宗仁提出的“確定抗日計劃”等條件。9月中旬,蔣介石、李宗仁在廣州會晤,言歸於好,廣西問題遂和平解決,從而結束了兩廣與南京蔣氏政權對峙的狀態,這有利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之侵略不斷加深,中國的政治形勢也十分複雜。蔣介石在蔣桂戰爭中重創勢力如日中天的新桂系,將新桂系從一個可以影響全國的政治派別削弱成一個地方實力派。隨後又在中原大戰中擊敗國民黨內部的其他實力派,如西北軍馮玉祥,晉綏軍閻錫山等等,鞏固了其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的名義和政治地位。蔣介石又利用“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軍喪失根據地的客觀因素,逐步蠶食,控制了東北軍,並且通過圍剿共產黨的紅軍,將其影響力深入西南各省。蔣介石的中央軍系對各地方實力派的步步進逼,和侵華日軍對地方實力派的攻擊,都引起了各地方實力派的強烈反彈。

兩廣事變簡介 兩廣事變是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第2張

新桂系早期與日本的關係十分複雜。新桂系在歷次反蔣戰爭中都接受了大批日本武器和日本軍事教官,被輿論界斥爲親日。但新桂系首領白崇禧則以“胡服騎射”,“借他人的拳頭打他人的嘴巴”等理由辯解。

1936年,新桂系首領李宗仁公開發表“焦土抗戰論”,攻擊蔣介石中央當時的“不作爲”,令到中國進入“不死不活”的狀態,並聲稱全中國必須“焦土抗戰”。李宗仁此舉,雖含有對日本侵略的強烈不滿,但亦有攻擊蔣介石中央不斷對地方實力派進逼之意。

隨後,李宗仁,白崇禧又多次發表文章,攻擊蔣介石中央對抗日之不作爲,並聲稱地方實力派願共同出兵抗日。同時,新桂系亦暗中與共產黨呼應,以抗日之名義攻擊蔣介石。

兩廣事變簡介 兩廣事變是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第3張

而國民政府中央則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堅持比如統一全國之後,纔可以傾全力反擊日本之侵略。蔣介石亦派人遊說新桂系之政治盟友,廣東陳濟棠,企圖得到陳濟棠的配合,一舉消滅新桂系。

1935年末,陳濟棠派人前往南京述職。蔣介石向其透露了解決新桂系之方針政策,並要求陳濟棠配合,同時驅逐廣東境內一切反蔣勢力。陳濟棠得知後,甚爲猜忌,認爲脣亡齒寒,新桂系一旦失敗,粵系亦不能避免被蔣介石吞併之命運。故反而積極主動聯絡新桂系,一同反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