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戰役簡介 上黨戰役發生在什麼情況下的

本文已影響2.23W人 

上黨戰役,是1945年9月10日,我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山西省上黨地區(今晉東南),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其主戰場位於今長治境內,發生於重慶談判期間,以作爲配合談判的重要軍事動作。

上黨戰役,是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國共兩黨發生的首次軍事衝突,是1945年國共衝突的一部分,成爲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序曲。

上黨戰役簡介 上黨戰役發生在什麼情況下的

這次戰役殲滅了閻錫山所屬的11個師的部隊,使得閻錫山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未能對中共發動攻勢,並且不得不借助中央軍守衛山西。

戰前態勢

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後,以蔣介石爲首的國民黨政府,一面邀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赴重慶進行和平談判,一面調集大批軍隊向解放區發動進攻。8月中旬,國民黨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所部在日僞軍接應下進佔太原和同蒲鐵路(大同一風陵渡)沿線城鎮後,以第8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19軍軍長史澤波指揮第19軍第68師、暫編第37師和第61軍第69師以及挺進第2、第6縱隊(相當師)等部,連同收編長治僞軍共1.7萬餘人,乘晉冀魯豫軍區部隊正在向日僞軍舉行大反攻之際,進佔長治及其周圍地區,並修築工事,加強守備。其軍部率3個師主力及炮兵一部共萬餘人守備長治,其餘部隊及地方團隊部署於襄垣、長子、屯留、潞城和壺美等地,企圖以此爲依託,進一步打通白(圭)晉(城)鐵路,擴佔整個晉東南,並配合國民黨軍第一、第十一戰區部隊沿正太、平漢鐵路向石家莊、北平(今北京)等地推進。

爲保衛抗戰勝利果實,中共中央軍委於8月下旬指示晉冀魯豫軍區進行自衛反擊,首先殲滅進入長浩地區的國民黨軍,收復失地,清除解放區腹心之患,以便爾後將主力轉用於平漢線(今北京一漢口),阻滯國民黨軍北進。同時指出,上黨地區6城堡堅壘密,反擊須有充分準備,不可草率,宜選擇一兩城,各個擊破,不宜同時攻擊;如攻而不克,可圍城打援。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遵照上述指示,並針對國民黨軍第二戰區部隊孤軍深入和分散守備的特點,決心以所屬太行、太嶽、冀南軍區各1個縱隊及地方武裝共3.1萬餘人,在5萬民兵的配合下,先由北而南逐個奪取長治外圍各城,吸引長治守軍出援,力求在運動中予以殲滅,爾後收復長治,並相機殲滅可能白太原、平遙來援的國民黨軍。

戰役部署

晉冀魯豫軍區各參戰部隊依據上述部署,一面向上黨地區開進,一面進行整編和政治動員。太行縱隊在南進途中,於9月1日攻克襄垣。9月10口,戰役正式發起,太行縱隊首攻屯留。史澤波兩度組織長治守軍出援,均與打援的太嶽、冀南縱隊略事接觸即迅速縮回。12日,太行縱隊攻克電留。17日,冀南縱隊攻克潞城,截斷了長治與太原的聯繫。19日,太嶽縱隊和太行軍區部隊分別攻克長子、壺關,至此,晉冀魯豫軍區部隊連克5城,殲國民黨軍7000餘人,使長治守軍陷於孤立。

上黨戰役簡介 上黨戰役發生在什麼情況下的 第2張

當晉冀魯豫軍區部隊開始奪取氏治外圍各城時,閻錫山唯恐長治兵力不濟,於9月15日令第7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率第23、第83軍等部,由祁縣東觀鎮經沁縣南下增援。

9月20日起,晉冀魯豫軍區集中主力圍攻長治。因城高壕深,工事堅固,多次攻擊未能奏效。24日,得悉自太原出援的國民黨軍3個師已抵子洪鎮以南,遂留冀南縱隊和太嶽縱隊一部及地方部隊繼續圍困長治、吸引援敵,令太行縱隊和太嶽縱隊主力迅速北上,打援。10月2日,將國民黨援軍包圍於虒亭以南老爺嶺、兩窳、磨盤堖、榆林地區。在圍殲過程中,查明援軍爲2個軍6個師,另外,由僞軍改編的山西省防軍第3軍4個團也正從沁縣出動,全部援軍約2.3萬餘人。爲確保打援的優勢兵力,晉冀魯豫軍區又急淵冀南縱隊北上參戰,並令其白天開進,故意暴露,以動搖援敵軍心。5日,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從兩翼向退據老爺嶺的國民黨援軍主力發起攻擊,並在北面留一缺口,誘其突圍。當夜,國民黨援軍在其老爺嶺陣地失守後,向北突圍。晉冀魯豫軍區以一部兵力先機搶佔虒亭以北土落村制高6點,截斷其退路;主力沿虒亭、屯留間公路兩側實施追擊。至6日,國民黨援軍除2000餘人逃回沁縣外,其餘全部被殲滅,彭毓斌被擊斃。

上黨戰役簡介 上黨戰役發生在什麼情況下的 第3張

國民黨援軍被殲滅後,長治守軍待援無望,於8日向西突圍,企圖橫穿太嶽區,逃回浮山、翼城。晉冀魯豫軍區除以圍城部隊跟蹤追擊外,另以太嶽縱隊自虒亭向南取捷徑直出沁水以北馬壁,控制沁河,進行截擊。至12日,將突圍的國民黨軍全部殲滅在沁河以東將軍嶺及桃川村地區,俘史澤波。

上黨戰役,是抗日戰爭勝和後解放區部隊反擊國民黨軍進攻所進行的第一個較大規模的殲滅戰,共殲國民黨軍3.5萬餘人,繳獲山炮24門、機槍2000餘挺、長短槍1.6萬餘支,鞏固了晉冀魯豫解放區後方,加強了中國共產黨在重慶和平談判中的地位。

戰役準備

攻佔襄垣後,劉伯承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主持起草了《晉冀魯豫軍區關於上黨戰役中某些戰術問題的指示》,開於9月5日下發各部隊。這個指示客觀分析了閻錫山手下晉綏軍的優點與缺點,打消了一些幹部認爲蔣閻軍總比日軍好打的輕國民黨軍思想,對戰役的順利進行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指示》中準確指出了晉綏軍“長於防禦,構築品字形據點碉堡,控制強大的預備隊,實行反突擊”,“配置有外圍據點,形成犄角之勢”;野戰中,“採取三隻老虎爪子的戰術(正面鉗制左包右抄)”,但一般不善於白刃格鬥,其特點即“重於守城”,“極不善於野戰”。根據這一特點,劉伯承在《指示》中提出了上黨戰役的基本思路,即“根據其牽一髮動全身的特點,多方誘國民黨軍外出,於野外聚殲之”。這就抓住了晉綏軍不善野戰的弱點,避開了其作戰的強點,通過攻擊長治周圍國民黨軍防禦較弱的縣城,引誘國民黨軍從防禦堅固的長治城中出來,於野戰中殲滅之。在戰術手段上表現爲“圍城打援”的形式。即首先逐個奪取長治外圍各縣城,吸引長治國民黨軍主力出援,然後在運動中殲滅來援之國民黨軍,而後奪取長治。在兵力運用上,共產黨部隊確定在奪取外圍各縣時,以主力部隊之一部攻城,地方武裝和民兵圍困其餘各城,不使國民黨軍向長治逃跑,主力部隊大部集結於機動位置,準備殲滅由長治出援的國民黨軍。在攻城順序上,爲防止國民黨軍利用自晉路與沁縣以北的日軍相策應,決定按先北後南、由西到東的方向來打。最後確定的攻城順序是先打屯留,再長子,然後打潞城,最後打壺關。佔領上述四城後,各路大軍會攻長治。

上黨戰役簡介 上黨戰役發生在什麼情況下的 第4張

9月7日,劉伯承與鄧小平下達了《晉冀魯豫軍區作戰字第一號命令》,決定於9月10日2時30分開始對屯留、上村實施攻擊。9月9日23時,即戰鬥發起前三個半小時,劉鄧指揮所推進到潞城以西的中村。9月10日6時即戰鬥發起後三個半小時,劉鄧指揮所又進到故縣村,對戰役實施指揮。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