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首開“立子殺母”先例到底是怎麼回事?

本文已影響2.91W人 

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漢武帝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我們看電視劇看多了,很容易對宮廷生活產生錯覺,認爲生在帝王之家,或嫁到帝王之家,該是多幸福的事啊!在古代最有權勢、最有錢的地方,就是帝王之家,如果有幸生在這個地方,或嫁到這個地方,得到帝王的寵幸,就用不到“艱苦奮鬥”了,那還不是要風得風,有雨得雨啊。其實,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那個地方是國家最大的爭權奪利中心,爲了確保江山永固,千世萬世,血腥得很,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危。男人一旦成爲爭權奪利的目標對象,哪怕沒有覬覦之心,也難免做刀下之鬼;女人一旦被認爲有後宮干政的危險,哪怕是懵懂中的無辜,也難免一夜忽做斷頭人。在古代皇帝爲了避免後宮干政,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狠心的“立子殺母”現象,給“母以子貴”一個狠狠的耳光。

漢武帝首開“立子殺母”先例到底是怎麼回事?

呂后專政和竇太后干政,令漢武帝首開“立子殺母”先例

立子殺母,又叫“留羔殺母”。意思是太子繼位,先要殺了太子的母親,以防將來的後宮干政。古代皇帝一般都是終身制的,不到臨終前,是很不情願放棄皇帝權力的。當然除了少許皇帝“自願”退位做“太上皇”禪位給太子。先皇死了,再殺死母親,意味着太子登級便是孤兒,這是何等殘忍之事。中國自古以孝治國,是個儒的國度,但“立子殺母”的始作俑者,卻是號稱最講儒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大帝,不能不說是歷史的極大諷刺。

漢武帝首創“立子殺母”制度,殺的是漢昭帝劉弗陵的親生母親、同時也是他最寵愛的鉤弋夫人。鉤弋夫人姓趙,生在河間,在漢武帝巡幸河間府時,聽聞她天姿國色,生下來十幾年雙拳緊握不曾張開,於是獵奇之心大起,趕到她家輕輕一掰,拳開了,手心裏握着一塊玉鉤。漢武帝很高興,將其封爲婕妤,居住在鉤弋宮,故其又稱“拳夫人”和“鉤弋夫人”。史載趙鉤弋懷孕十四個月生下劉弗陵,和古代堯帝之母一樣,更令漢武帝對她寵愛有加。然而,深愛着鉤弋夫人的漢武大帝,卻在年老立太子之前,斷然無情地下令賜死了鉤弋夫人,不顧鉤弋夫人的苦苦哀求。“快去,你活不了了”,這是漢武帝最後送給趙鉤弋的一句話。

漢武帝之所以這樣做,有三個原因。其一,先祖劉邦去世後,呂后專政,差點江山易色改成了呂,要不是周勃、陳平等大臣力挽狂瀾,漢朝四百年江山可能幾十年就完了;其二,漢武帝繼位後,因爲年紀小,太皇太后竇太后嚴重干政,竇太后是祖母級別的,尊奉黃老之術治國,而漢武帝的思想卻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二人治國理念不同。漢武帝拗不過竇太后,重用的兩位儒臣趙綰、王臧接連被竇太后所殺,給他的心靈留下了極大的陰影;其三,漢武帝先前立的太子劉據,因爲“巫蠱事件”被冤殺,再立劉弗陵爲太子時,自己已經年老了,而太子之母趙鉤弋才二十多歲,漢武帝唯恐自己駕崩後,漢朝再現呂后、竇太后故事,故痛下殺手,尋機賜死了趙鉤弋。

漢武帝殺趙鉤弋,實際上是不得人心的。畢竟中國自古以孝治國。漢武帝對質疑者的解釋是:“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這樣的決策,不是普通人能夠知道的,史書這樣評價漢武帝的這一決策:“自古帝王遺命多矣,要未有如漢武之奇者。”,真是非常人幹非常事。

北魏一朝,多少皇帝成爲無母孤兒

漢武帝的這一“立子殺母”決策,並沒有作爲漢朝的制度傳承下去。所以趙鉤弋之死,只是個特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被後世皇帝繼承下來,以孝治國,是不允許先殺死自己的母親的,這有違儒道。

不過,到了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漢武帝的“立子殺母”特例,竟然被北魏的皇帝們奉爲立國傳承製度,多少位太子之母因此命喪黃泉,成爲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漢武帝首開“立子殺母”先例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2張

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是漢武大帝的“鐵桿粉絲”,爲了北魏朝的千秋偉業,首開“立子殺母”先河,殺死了太子拓跋嗣的母親劉貴人。拓跋珪實際上與劉貴人的感情是很好的,而劉貴人出身高貴,善治後宮,是個標準的賢妃,並沒有顯示出後宮干政的任何跡象。

拓跋珪殺她,完全是因爲看不見的將來,將來誰能看得到呢,也許有後宮干政的可能吧,拓跋珪最終還是殺死了自己寵愛的女人,還振振有詞地對太子解釋殺他母親的原因:“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後與國政,使外家人爲亂。汝當續統,故吾遠同漢武,爲長久之計”,把自己看做與漢武大帝一樣“英明”。

拓跋珪的子孫們繼承了“立子殺母”的制度,直到第八位皇帝元恪出現。元恪信佛,在巨大的爭議中,不允許殺死太子之母胡充華,採取種種措施保護胡充華。不過與元恪保護的嬪妃胡充華,也及後來的胡太后,卻不是什麼好鳥,她無情地剷除其他兩位皇后,並與情夫親自毒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元詡,最後人心喪盡被反叛的士兵沉河而死。元恪終結了“立子殺母”制度,卻也給北魏朝留下了一個禍根。

咸豐不聽肅順立子殺母之言,終釀慈禧專權亡國之禍

立子殺母只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時間不長的風雲,大多數時間,太子之母是安枕無憂且母以子貴的。但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時候,卻開了另一項用活人殉葬的先河,大開歷史倒車,這比“立子殺母”更爲殘忍。本來殉葬制度早在漢朝就被廢除了,兩千來年沒有人開這一先例,這是暴秦才幹的事。但朱元璋卻效法秦始皇,下令他寵幸過的女人全部殉葬,有子女的也不例外,這比“立子殺母”還厲害,立子殺母只殺太子之母一人,殉葬制度是一鍋端,誰也不能倖免。

朱元璋開創的這麼不人道的行爲,竟然歷經明太祖、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代宗、明英宗七世,最後還是明英宗臨終前,因爲實在不忍殺死自己深愛的錢皇后,下詔廢除。不過,滿清朝竟然繼承了明朝的這一陋習,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被殉葬,順治帝的貞妃自請殉葬。當然,她們都是出於不得已的原因,或因爭權奪利,或因保護族人。沒有人願意死,有時候是不得不死。慶幸的是,這一殘暴制度並沒有傳承下去。

漢武帝首開“立子殺母”先例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3張

辛酉政變後的同治皇帝及兩宮皇太后垂簾

到了咸豐朝,臨終前繼位的同治皇帝載淳才六歲,因爲年紀小,肅順等顧命八大臣被託孤,慈安和慈禧兩太后因爲太子年幼干政。顧命大臣肅順怕咸豐駕崩後太后恃勢專權,極力規勸咸豐帝學習漢武帝“立子殺母”的故事,以絕後患。但咸豐帝猶豫再三,也沒有下決心聽從肅順之言。慈安與慈禧得以活命,在咸豐死後反戈一擊,捕殺肅順、端華和載垣等顧命大臣,後來慈安又被慈禧所害,慈禧成爲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后,清朝之所以最後滅亡,實亡於慈禧。

漢武大帝開“立子殺母”先河,雖然殘忍無道,但對於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而言,卻在無道中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後世的許多外戚干政甚至專權導致亡國,給漢武帝這一“英明”決策提供了論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