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爲什麼人品才幹出衆的朱瞻墡沒成爲監國?

本文已影響2.87W人 

據《明英宗實錄》正統十四年七月癸巳(十五日)條載,明英宗出征前一日,“命郕王祁鈺居守,駙馬都尉焦敬輔之”,“禮部奏居守事宜,合如宣德五年欽定事例”。可見,明英宗離京後,郕王朱祁鈺是“居守”,而非“監國”。

居守和監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居守,也稱留守,是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時,留置重臣守護京城或行部,太子、藩王、宗室、大臣均可。監國,則指皇帝外出時,由另一重要人物留守宮廷代替皇帝處理國事,通常由太子擔任,偶爾也可由藩王擔任。二者比較,監國的政治色彩遠遠濃於居守,權力也大得多。

揭祕:爲什麼人品才幹出衆的朱瞻墡沒成爲監國?

明英宗離京至被俘的日子,朱祁鈺作爲京城留守,只是一個形式上的擺設,沒有任何實權,“在京在外,凡有緊關重事,差人齎本赴行在奏請,其餘常事奏本該科編收,候車駕回日通類奏請發落”。也就是說,大事要事要向皇帝奏報,由皇帝拿主意;平常事情暫時放下,等皇帝回來後統一處理。明英宗如此安排,使朱祁鈺在居守期間的身份很尷尬,也使得京城一度出現權力真空。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大明帝國蒙羞。八月甲子(八月十七日),消息傳來,舉國震驚,大明朝急需一位大人物主持國家事務。當時,明英宗沒有立太子,明宣宗遺孀孫氏成爲地位最高貴、最有話語權的人。作爲一個女人,孫太后無意拋頭露面,再者,她也沒有這個能力。國不可一日無主,孫太后想到了一個人,此人不是庶子郕王朱祁鈺,而是她的小叔子襄王朱瞻墡。

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熾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弟弟。據《明史》記載,朱瞻墡“莊警有令譽”,其人品才幹在幾個兄弟中均出類拔萃。“英宗北狩,諸王中,瞻墡最長且賢,衆望頗屬”,國家出現重大變故,讓朱瞻墡擔任監國代理國政,不僅是衆臣的意願,也是孫太后的意願。再者,朱瞻墡早在父皇駕崩後就有“監國”和“居守”京城的經歷,政治經驗非常豐富。正是出於這幾點,孫太后“命取襄國金符入宮”,意在捨棄朱祁鈺,讓朱瞻墡入京監國,但沒能成功。

揭祕:爲什麼人品才幹出衆的朱瞻墡沒成爲監國? 第2張

很顯然,這是朱祁鈺做的好事。國事緊急,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孫太后不得不授權居守朱祁鈺,“乙丑(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監國”。在敕書中,孫太后對朱祁鈺說,“皇帝率六軍親征,已嘗敕爾朝百官,今尚未班師,國家庶務不可久曠,特命爾暫總百官,理其事。”這道敕書,使朱祁鈺獲得了“朝百官”“總百官”的崇高地位,也得到了問政理政的監國大權。九月初六,朱祁鈺由監國而稱帝,是爲明代宗,遙尊遠在瓦剌的明英宗爲太上皇帝。

揭祕:爲什麼人品才幹出衆的朱瞻墡沒成爲監國? 第3張

朱瞻墡雖然與監國之職擦肩而過,但他心繫社稷,關心國家安危。得到明英宗被俘的消息後,“瞻墡上書,請立皇長子,令郕王監國,募勇智士迎車駕”,請求朝廷立明英宗長子朱見深爲太子,讓郕王朱祁鈺監國,同時招募智勇之士赴瓦剌迎回明英宗,以求通過積極手段,粉碎瓦剌陰謀。朱瞻墡的藩國遠在江岸,奏疏傳到北京時,朱祁鈺已經當了皇帝。大局已定,朱瞻墡也無可奈何。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明英宗歸國,朱瞻墡擔心朱祁鈺對明英宗苛刻,於是“又上書景帝宜旦夕省膳問安,率羣臣朔望見,無忘恭順”,但朱祁鈺並未聽從。

明英宗復辟後,“從宮中得瞻墡所上二書”,字裏行間看到了叔叔朱瞻墡的一番真切感人之心,“乃賜書召瞻墡,比二書於《金滕》”,將朱瞻墡比作周公。明英宗對朱瞻墡非常優厚,一是“詔設襄陽護衛”,提高他的政治待遇,保衛他的人身安全;二是“命有司爲王營壽藏”,參照帝王提前立塋的做法,提前爲他營建墳墓。可以說,朱瞻墡在明英宗時享盡榮華富貴,“禮遇之隆,諸藩所未有”。 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朱瞻墡薨逝,享年七十三歲,史稱襄憲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