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7月28號 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本文已影響1.75W人 

1830年7月28日 (庚寅年六月初九)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在186年前的今天,1830年7月28日 (農曆六月初九),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1830年7月25日(距今186年)查理十世(1824~1830在位)頒佈敕令:修改出版法,限制新聞出版自由;解散新選出的議會;修改選舉制度。敕令破壞了1814年《憲章》的精神,勞動羣衆和自由資產者對此十分氣憤。當天下午,反對派主要報刊的編輯和記者在《國民報》編輯部集會,起草抗議書。他們拒絕承認解散議會,宣佈政府已經失去合法性,但並不否認王權。27日,幾千名工人和手工業者走上街頭,與軍警發生衝突。28日黎明,起義開始。工人、手工業者、大學生和國民自衛軍建築街壘,奪取武器庫,攻佔市政廳。以銀行家拉菲特爲首的大資產階級溫和派力主與國王談判,但查理十世和首相波利尼亞克拒絕談判。7月29日,起義者控制了巴黎,佔領盧浮宮和杜伊勒裏宮,外省發動的起義也取得勝利。起義羣衆及其領導者要求宣佈成立共和國。在巴黎市政廳成立了以拉菲特和國民自衛軍總指揮拉法耶特爲首的市政委員會。


歷史上的今天7月28號 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描寫自由帶領法國“七月革命”的油畫

查理十世此時不得不收回敕令,命令蒙特馬爾公爵組織政府,但已無法挽回局勢。30日,拉菲特召集60名議員開會,決定委任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爲攝政官。31日,路易-菲利浦在拉法耶特陪同下,手舉三色旗出現在王宮的陽臺上,接受攝政官稱號。8月2日,查理十世將王位讓與其孫波爾多公爵(即後來的尚博爾伯爵)。路易-菲利浦拒絕承認。8月7日,衆議院召路易-菲利浦即位,建立了金融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王朝。

“七月革命”是1830年歐洲的革命浪潮的序曲,因爲波旁王室在當時的專制統治令經歷過法國大革命的法國人民難以忍受,以致法人羣起反抗當時法國國王查理十世的統治。是次革命的成功是維也納會議後首次革命運動得以在歐洲成功,鼓勵了1830年及1831年歐洲各地的革命運動,標誌了維也納會議後由奧地利帝國首相梅特涅組織的保守力量未能抑制法國大革命後日益上揚的民族主義及自由主義浪潮。

1878年7月28日 (戊寅年六月廿九)清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續增條約》

在138年前的今天,1878年7月28日 (農曆六月廿九),清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續增條約》。

蒲安臣生於1820年,是美國著名的律師、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著名的廢奴主義者。1856年6月2日(距今160年)發表的著名演說《馬薩諸塞州的抗辯》後來成爲美國解放黑奴運動的重要文獻。

1860年,蒲安臣全力協助林肯競選總統,結果自己丟了議員席位。爲感謝助選之功,林肯於當選總統的第二年任命他爲美國駐奧地利公使。但奧地利政府以蒲安臣曾經發表過支持匈牙利革命領袖的演說爲名宣佈其不受歡迎,於是,林肯重新任命蒲安臣爲駐華公使。


歷史上的今天7月28號 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第2張


《中美續增條約》美國卸任駐華公使蒲安臣代表清政府與美國訂立的條約。又稱《蒲安臣條約》,《中美天津條約續增條款》。蒲安臣1861~1867年(咸豐十一年至同治六年) 任美國駐華公使,任內曾調停中外交涉事項,頗得清政府信任,成爲當時第一個對清政府具有重大政治影響的外國公使。1868年任滿歸國,清政府委託他訪問歐美國家,疏通關係。

1878年2月25日,清政府派遣的中國出使團由蒲安臣率領從上海乘輪船出發,經日本橫濱赴美,於4月1日抵舊金山,5月1日赴巴拿馬,5月23日抵紐約,6月6日,蒲安臣及使團成員會見美總統。

1878年7月28日蒲安臣擅自越權代表中國政府與美國務卿西華德簽訂該約,條約在表面上互相平等,實際上“平等”、“自主”的言詞下,使美國掠奪華工及在中國設立學堂合法化,這是國際外交史上的奇聞。

主要內容爲: ①兩國人民可隨時自由往來、遊歷、貿易或久居。這一規定爲美國在中國擴大招募華工提供了合法根據。②兩國人民均可入對方官學,並受優惠待遇;雙方得在對方設立學堂。這一規定爲美國傳教士在中國開辦學校和中國派遣留學生赴美學習提供了法律根據。③兩國僑民不得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受到歧視。這一規定爲使清政府承擔鎮壓中國人民反洋教鬥爭的義務,以擴大美國在華傳教。1869年11月23日,中美雙方在北京交換了條約批准書。

1914年7月28日 (甲寅年六月初六)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

在102年前的今天,1914年7月28日 (農曆六月初六),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7月28日(距今102年)—1918年11月11日)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The Great War)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歷時4年3個月,戰火席捲歐、亞、非三大洲,參戰國家地區達34個,受戰禍波及的人口達15億以上,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75%。雙方動員的兵力達889個師,共計7400萬人,共有840萬人陣亡,另有2100萬人受傷。按當時的美元計算,參戰國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805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也達1516億美元。戰爭主要發生在歐洲,有人估計,歐洲的工業生產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歷史上的今天7月28號 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第3張


普魯士爲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於是在1870年 - 1871年與法國爆發普法戰爭。這場戰爭以法國大敗,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而普法停戰的和約極其苛刻,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結果使德法兩國結怨,成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1914年6月28日巴爾幹半島的波士尼亞發生薩拉熱窩事件,此日爲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費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夫婦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隸屬塞爾維亞的恐怖組織“黑手社”的波斯尼亞學生)槍殺。這次事件使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爲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歷史上的今天7月28號 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第4張

1914年8月2日,德軍出兵中立國盧森堡,以取得盧森堡的鐵路網。8月3日,德軍對比利時不宣而戰。

1917年2月24日,美國駐英大使佩奇收到齊默曼電報,稱如果墨西哥對美國宣戰,德國將協助把美國西南部還給墨西哥,於是美國以此爲藉口,在該年4月6日向德國宣戰。

1914年7月28日(距今102年),奧匈帝國因爲德國向其開出“空頭支票”,因此信心大增,與塞爾維亞斷交併對其宣戰。8月1日,德國以俄國拒絕停止全國總動員爲藉口向俄國宣戰,並同時在西線進侵比利時。8月4日,英國因比利時爲其自身安全的關鍵,因此對德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德國爲了牽制俄國,於是答應向奧斯曼土耳其提供一億法郎的貸款,以換取其參戰。於是土耳其於10月29日正式參戰。並與俄國在高加索發生戰鬥。

俄國本身爲農奴制的經濟體系,經不起東線持續的戰事,結果其國內經濟崩潰,工廠倒閉,失業率驟增,軍火補給極度困難,士兵極度厭戰。1916年冬,俄國內部各種矛盾加劇,首都莫斯科的罷工人數更達至百萬人以上,結果在1917年3月(俄歷2月)二月革命爆發,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但新組成的克倫斯基臨時政府仍然繼續戰爭,但又再被德奧聯軍擊敗。結果俄國工人及農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俄歷10月),由布爾什維克黨領袖列寧領導了一場武裝起義,推翻了臨時政府的資產階級政權,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史稱“十月革命”。列寧其後與德國簽署佈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並宣佈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它擁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爲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勝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它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標誌着世界現代史的開始。

歷史上的今天7月28號 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第5張

雖然俄國退出戰爭,但德國的各盟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保加利亞帝國和奧匈帝國卻因持續作戰,致使經濟崩潰,國內各民族發生起義,結果無力再戰,相繼向協約國求和。最後德國內部亦發生政變,並向協約國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大事記

1914年6月:斐迪南王子被殺。

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起戰爭。

1914年8月:德國向俄、法宣戰併入侵比利時。英國向奧匈帝國和德國宣戰。

1914年9月:馬恩河戰役。

1914年11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國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協約國。

歷史上的今天7月28號 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第6張

1915年10月: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

1916年3月:葡萄牙加入協約國。

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新生的蘇維埃俄國宣佈退出大戰。

1917年4月:美國參戰。

1918年3月:俄、德國簽約停戰。

1918年9月:協約國開始最後的進攻。

1918年11月:德國簽約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45年7月28日 (乙酉年六月二十)日本政府拒絕《波茨坦公告》

在71年前的今天,1945年7月28日 (農曆六月二十),日本政府拒絕《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波茨坦公告》。

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發誓軍方要在本土進行“陸上特攻作戰”,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當天,美國總統杜魯門從電臺獲知了這一消息。 爲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9日,美國空軍向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蘑菇雲直衝雲霄。

歷史上的今天7月28號 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第7張

《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會美、英、蘇、中四國政府,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第二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以廣播《停戰詔書》的形式,正式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這標誌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

歷史上的今天7月28號 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第8張

《波茨坦公告》召開

71年光陰似箭,到了今天,這一被視爲構成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基礎性文件,卻受到日本右翼勢力挑戰。日本當局企圖否認侵略歷史,修改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是對以《波茨坦公告》爲代表的國際法律文件的公然藐視。在抗戰勝利70週年之際,重新審視公告精神,對更好維護東亞和平穩定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國際社會應敦促日本切實遵守《波茨坦公告》,防止日本軍國主義捲土重來。

1976年7月28日 (丙辰年七月初二)唐山大地震

在40年前的今天,1976年7月28日 (農曆七月初二),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里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12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萬人重傷,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

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3時42分53.8秒之後的23秒,對於那個年代的中國人來說,絕對是難以釋懷的23秒;而對於親身經歷那23秒並倖存下來的唐山人,這個23秒更是深深烙在他們記憶中無法消褪的痛苦與難以言表的恐怖——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8秒,唐山,大地震!

歷史上的今天7月28號 法國七月革命爆發 第9張

震中烈度爲11度,橋樑坍塌,交通徹底中斷

23秒內,地處華北的唐山發生了震級爲里氏7.8級的大地震;23秒內,24.2萬多人死亡,16.4萬多人重傷;23秒內,7200多個家庭全家震亡,上萬家庭解體,4204人成爲孤兒;23秒內,97%的地面建築、55%的生產設備毀壞;23秒內,交通、供水、供電、通訊全部中斷;23秒內,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30億元;23秒內,一座擁有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被夷爲平地。

新興的重工業城市唐山蒙受慘重災 難,被夷爲一片廢墟。地震震中在唐山路南區的吉祥路一帶,即 北緯39度38’,東經118度11’,震中烈度達11度,震源深度12 公里。極震區以唐山爲中心向四面延伸,約47平方公里。唐山市老 區多爲老式單層民房,震後變成一片瓦礫;新市區大多是磚混結 構多層建築,幾乎倒塌殆盡;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高層建築物 亦未能倖免,鐵路軌道發生蛇形扭曲或由於路基下沉而呈波浪式 起伏,地表產生寬大裂縫,橋樑普遍塌毀,地震構造裂縫延伸達 8公里,裂縫帶附近的地面運動非常驚人,其兩則200多米的範圍 內連人都被拋向空中。地震的影響區域極大,強震波及我國東部的廣大地區,北起 黑龍江的滿洲里,南至河南的漂河,東臨渤海灣,西抵寧夏的名 咀山,14個省、市、自治區、2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的幾 億人受到擾動。遭受地震破壞的區域約21萬多平方公里,其中嚴 重破壞區3萬多平方公里。區內民房大量倒塌,農田淤滿泥沙, 水渠、水並堵塞,公路,鐵路、橋樑損毀。據京津唐地區累計, 地震中死亡24.2萬餘人,重傷16.4萬餘人,輕傷者不計其數。毛澤東極爲關心唐山的救災情況,他於重病中多次審看了有 關報告。中共中央、國務院派出的以華國鋒總理爲團長的中央慰 問團到達災區,親切看望受災羣衆。這期間,中國政府對外宣佈: 中國人民決心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困難,謝絕外部提供的援助。 大批救災人員抵達唐山後,唐山的救災工作全面展開,8月 4日,以華國鋒爲團長的中央慰問團到災區慰問羣衆,中央成立 了抗震救災指揮部,十幾萬解放軍、2萬多醫務人員和數萬各方 支援人員奔赴災區。經過20多天的搶險工作,初步控制了災情。 由於一系列防疫滅病措施的實施,唐山市在地震後沒有出現瘟疫 的流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