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土木堡之變有何結果?明朝土木堡之變簡介

本文已影響1.05W人 

此一戰役,明軍死傷十餘萬,文武官員亦死傷數十人。英宗被俘消息傳來(史書上假稱英宗被俘爲“北狩”),京城大亂。廷臣爲應急,聯合奏請皇太后立郕王爲皇帝。皇太后同意衆議,但郕王卻推辭不就。文武大臣再三請求,郕王無奈應允,於九月初六登基,是爲景帝,以第二年爲景泰元年,奉英宗爲太上皇。瓦剌俘虜明英宗,便大舉入侵中原。並以送太上皇爲名,令明朝各邊關開啓城門,乘機攻佔城池。十月,攻陷白羊口、紫荊關、居庸關,直逼北京。

也先大兵逼近北京城,勢不可擋,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遷都城。兵部侍郎于謙極力反對遷都,要求堅守京師,並詔令各地武裝力量至京勤王。隨後,調河南、山東等地軍隊進京防衛,于謙主持調通州倉庫的糧食入京,京師兵精糧足,人心稍安。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月初六,也先挾持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北京保衛戰開始。

明景帝讓于謙全權負責守戰之事,于謙分遣諸將率兵22萬,於京城九門之外列陣,並親自與石亨在德勝門設陣,以阻敵人前鋒。十三日,于謙派騎兵引誘也先,也先率數萬衆至德勝門時,明朝伏兵衝出,神機營火器齊發,將也先兵馬擊潰。也先又轉攻西直門,城上守軍發箭炮反擊,也先又敗。京師之圍解除。

明朝土木堡之變有何結果?明朝土木堡之變簡介

正統十四年秋,明軍於土木堡(今河北懷來土木鎮)大敗於瓦剌,英宗被俘,導致嚴重的軍事危機,這已是廣爲人知的事實。但不同時代、不同作者對這次戰役的記載頗多歧異與疑點,尚需條梳史料以澄清事實。

明軍參戰人數、瓦剌軍行進路線、明軍回軍策略以及明邊鎮在土木之戰中的作用等諸多問題仍需探討;以此爲例,並可初步認識明代中期京營、邊鎮的規模和有關明代前中期史實記載的可信程度。

在土木堡之變死難的羣臣中,太師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樑成、王貴、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鄧慄、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益、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太常寺少卿黃養正、戴慶祖、王一居、太僕寺少卿劉容、尚寶少卿凌鑄、給事中包良佐、姚銑、鮑輝、中書舍人俞拱、潘澄、錢禺、監察御史張洪、黃裳、魏貞、夏誠、申祐、尹竑、童存德、孫慶、林祥鳳、郎中齊汪、馮學明、員外郎王健、程思溫、程式、逯端、主事俞鑑、張塘、鄭瑄、大理寺副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羅如墉、欽天監夏官正劉信、序班李恭、石玉等五十二人皆死於混戰之中。

明朝土木堡之變有何結果?明朝土木堡之變簡介 第2張

土木之變致使明朝皇帝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獲;四朝老臣張輔、駙馬井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侍郎丁銘、王永和以及內閣成員曹鼎、張益等五十餘人全部被殺,無數文官武將戰死;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最爲精銳的三大營部隊亦隨之毀於一旦;京城的門戶亦已洞開,強盛的大明朝由盛轉衰,明朝進入了中期階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