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水滸傳》:理想之上現實之下的水泊梁山

本文已影響1.22W人 

導讀:《水滸傳》是一部什麼樣的書?這在過去一段時間好像沒有爭議,“四大名著之一”、講英雄好漢的故事,或者是說反映農民起義的故事。可現如今卻不同了,這說法卻是很多。這也沒什麼,社會發展進步了,人們總會有進一步的思考從而有新的看法。尤其是如今媒體的多樣化,這讓更多的人都有了表達個人看法的可能,哪怕你是一個無名草的草根。

六十歲上下的人,對於《水滸傳》應該比較熟悉,這恐怕是緣於毛澤東。老人家說《紅樓夢》讀一遍讀不懂,“文革”期間二十來歲的人那點兒文化水平,讀一遍還真是讀不懂。看不懂就沒有興趣看下去,像我一樣的看不懂的相信還有。《水滸傳》則不同,一般人都會看得懂。還在於,這部書大概是“四大名著”中的“普及本”吧!那時候說這部書是“反面教材”,這頂大帽子一扣,這部書反而可以大量印刷銷售,人們也能夠以批判的名義公開閱讀。相比於其他名著,這部書以寫人物見長,比如說,魯智深、武松、李逵都是粗人,但他們的性格特點和行事方式卻完全不一樣。過去農村人口多,聽藝人說書是農村的主要娛樂活動之一,通過說書藝人的傳播,水滸中的人物也更爲人們所熟悉,這是其他名著所無法比擬的。不說別人,就武松、潘金蓮那個“知名度”,肯定會排在歷史“知名人物”的前列。

不過,那個時候大部分人畢竟要帶着“階級鬥爭”的觀點來看待這本書,那時候的人不喜歡宋江和現在的人不喜歡宋江肯定是有區別的。等到拋開階級鬥爭觀念,人成熟了後再來看《水滸傳》,還真有些不一樣的看法和認識。假如說僅僅是看一個故事,看第二遍和初次看肯定不會有原來的那般興趣,這有點兒像是看體育比賽,看直播和看重播絕對不是一種感覺。看書,尤其是看名著則不同,這一次和上一次那感覺雖然有所不同,但從咂摸滋味來說,這一遍肯定要比上一遍有深度。比如說這一百零八將,他們原來是一百零八個“魔君”,已經被押在伏魔殿裏幾百年了,假如說這世道清明,他們是永遠不能夠“出世”的。只有世道不好,他們纔可能出來作亂。假如說是第一次看《水滸傳》,那是要等到一百零八人湊齊以後,回過頭來才知道,原來這都是妖魔,還是有天罡地煞之分的。

真實的《水滸傳》:理想之上現實之下的水泊梁山

說起這魔君一事卻也蹊蹺,他們不是被“四大奸臣”當中的哪一個放出來的,也不是真的是無心之舉。恰恰相反,他們是被那個還不錯的洪太尉放出來的,放他們出來是這個洪太尉非要這樣做不可,而放他們的時候,這個洪太尉正在代替皇帝請人“消災”!所以說,這梁山好漢是統治者自己放出來的魔。

還有這“逼上梁山”,林沖可以算一個,可是除了林沖,還有誰是被逼的?王倫就不用說了,考試不中就再也沒有路可以走了嗎?晁蓋劫取生辰綱,縣衙裏趕得緊,東溪村離梁山最近,只有上梁山才能活命。問題在於,晁蓋有必要劫取生辰綱嗎?他自己家裏的那些錢都花不完,一生都是“仗義疏財”,不但留人吃留人住,還要給人盤纏,他再要些錢幹什麼?和宋江比着誰的“雨”下的大嗎?或者說,樑中書的錢都是搜刮來的民脂民膏,是“不義之財”,可是他把這些錢奪過來還給平民百姓了嗎?因此上,我在《晁蓋爲什麼要劫取生辰綱》一文中寫了,晁蓋是想嘗一嘗被人擁戴的滋味,這種當土皇帝的感覺,讓他被人所裹挾,區別在於,他的自我感覺非常好。如果不是被名所累,晁蓋用的着上梁山嗎?

真實的《水滸傳》:理想之上現實之下的水泊梁山 第2張

歷史上確有宋江其人,但那個宋江和《水滸傳》裏的這個宋江,只不過是用了一個名字而已。水滸裏的宋江有必要上梁山嗎?從根子上來說,宋江上梁山是因爲私放晁蓋。宋江身爲朝廷官員,不是想方設法捉拿罪犯,卻因私廢公,這樣的官員,即便是不殺人,還可以繼續在“公務員”隊伍裏待嗎?有意思的是宋江身邊有個張文遠,這個人肯定不是一隻好鳥,但作爲官員,肯定要比宋江強。宋江上梁山和林沖有一個區別,林沖是一個人,宋江是拉着一大幫子人。假如真是走投無路,自己無奈也就罷了,爲什麼還要想方設法蒐羅大量的人一道當強盜?因此說,這宋江上梁山是自身骨子裏具有的東西,沒有人逼他。還有那不在少數的和梁山交戰過的朝廷軍官,他們還是官身時罵着盜賊,可一旦做了俘虜,轉眼間就是梁山和宋江是多麼的仁義,真是變臉變得比小孩子的哭笑還快!對這些人來說,英雄氣概是談不上了,可是軍人的氣節又到什麼地方去了?

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爲殺了人才去梁山的。難道這些人都殺的是該殺之人嗎?比如說那個楊雄,老婆偷人,但他的老婆潘巧雲是不同於潘金蓮的。潘金蓮偷漢殺夫,官府不管,武松管。潘巧雲呢?她偷的是有點兒地位的和尚,想結婚很難,她根本也沒有殺死楊雄的念頭。石秀殺了那個和尚,官府也已經處理過這個案子,等於是已經給他把事情擺平了,爲什麼還要殺了潘巧雲?難道就是爲了證明石秀搬弄是非搬弄對了嗎?即便如此,楊雄已經問出一個結果了,事前也答應不殺潘巧雲,爲什麼還要把人殺了呢?對於潘巧雲的處理,石秀有一個辦法,就是讓潘巧雲自己“招認”,然後把她休了。可是這樣的辦法不能夠使楊雄上梁山,能夠使楊雄上梁山的辦法只能是殺潘巧雲。所以,這楊雄爲了上梁山而殺人,不是因爲殺了人才上梁山。再說武松,殺潘金蓮、西門慶情有可原,可是張都監的那些家人呢?這種殺一個是殺,殺十個也是殺的做派,總讓人覺得有損英雄成色。而整個梁山“好漢”當中,這樣的人不是唯一,就像那個李逵,爲了救宋江,在江州殺了多殺無辜?

在好漢當中,也有一些沒直接描寫過殺人的,但這部分人,不是雞鳴狗盜之徒(時遷、段景住),就是截江斷路的強盜,身上乾淨的人又有幾個?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作者只欣賞社會上各個職業當中的“末等”之人?!宋江是作者刻意塑造的“男一號”,我們只能從他身上尋求答案。而宋江掌管梁山以後,似乎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尋求招安。有了這個目標,宋江捉到了前來征剿的朝廷軍官不但不殺,還要讓位,在朝廷命官面前可以奴顏婢膝,而弟兄們誰妨礙了這個目標,宋江可是馬上翻臉無情!招安是宋江的全部,所以,不管這招安是什麼條件,宋江是聽到則喜,可以說是屢敗屢求,直到招安成功。招安了,宋江馬上遣散人員,拆除柵欄,買市十日,而朝廷根本還沒有對兄弟們作出安排。這種朝廷想做還沒有來得及做的事情,宋江做在了前頭,其急切的心情簡直比高俅還要高俅。至此,我們似乎隱隱感覺到,宋江的梁山是多麼的急切要回到朝廷的懷抱!再聯想到關勝靠着“忠義”的祖蔭排在了林沖之前,晁蓋屍骨未寒宋江就把聚義廳改爲“忠義堂”,宋江的梁山就是一個作者的理想之國。

真實的《水滸傳》:理想之上現實之下的水泊梁山 第3張

本來,綠林好漢區別於正常社會,就是大家都是兄弟,沒有等級,但梁山雖然口稱兄弟,卻有着嚴格的等級。王倫對林沖說“反失上下”,晁蓋頂着“天王”的名號,林沖殺了王倫,自己讓晁蓋坐第一把交椅也就罷了,偏偏是讓了吳用還得再讓公孫勝。晁蓋死後,宋江馬上調整了梁山的軍事佈局,等到排完了座次,那忠義堂更像是一個金鑾殿!還有東平府交戰,官府捉到了奸細,堂堂一個朝廷州級主官程太守,竟然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更有,宋江在招安後“買市十日”,在處理庫府財產時,竟然要拿出三分之一上貢給“上國”。注意,這是給“上國”,不是給上官!

這個國有來源嗎?當然有。雖然這個王國不過是烏托邦,但他還是有所參照的,這就是孟嘗君的薛國。在這樣的國度裏,雞鳴狗盜之徒都有用處,強盜小人都能被義氣薰(教)化成“好漢”。《水滸傳》多次說到孟嘗君。說柴進是孟嘗君也就罷了,畢竟人家有像孟嘗君一樣的舉動——養食客,宋江呢?宋江是到了梁山以後才大肆招攬人才的。早前的宋江只有一個 “義”字才和那個花錢買義的孟嘗君相通,而所買的這個“義”,恰恰就出現在孟嘗君自家的那個薛國。但是,就像桃花源回頭難以尋找一樣,這樣的王國只能是烏托邦。所以,這隻能是作者的一種理想,建立在理想之上的虛幻不是現實。

在現實之下,他們臉上的金印在人們心中是抹不掉的。不僅朝廷官員罵他們是賊寇,方臘的手下也罵他們是草寇,儘管這些人和他們曾經走的是相同的路。在現實之下,宋江的這個王國還能夠再向前一步嗎?方臘這個人的經歷結局告訴人們,此路不通。現實就是,他們可以湊齊天罡地煞之數,卻沒有誰能夠找到出路。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武松不反對招安了,林沖也沒有殺高俅。宋江一個先鋒之職就可以打發了。而這個仁義的宋江和他的一幫兄弟,只能是接受那個小人奸臣高俅的調遣。現實的嚴酷還在於,他不把宋江的理想撕成碎片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宋江儘管立有大功,弟兄們也已經分崩離析,但蔡京童貫們還是不會放過他的,宋江終於喝下了朝廷的毒酒。作者的理想也破滅了,他清楚地知道,只有李逵們的思維纔不會接受這樣的現實,所以纔會讓宋江分一杯毒酒給他。所以,李逵也只好無奈的接受了這樣的現實。當偌大的一個梁山泊萎縮成一個楚州的蓼兒窪,作者就是想讓宋江尋田橫之路,還有可能嗎?

真實的《水滸傳》:理想之上現實之下的水泊梁山 第4張

當掩卷沉思,回頭再問,我們看水滸究竟看到了什麼?以寫人物見長的《水滸傳》,讓我們記住了武松、魯智深、林沖、李逵、張順,武大郎、潘金蓮,甚至鄆哥、唐牛兒、潑皮牛二……凡是看過《水滸傳》的人,誰又能忘記他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