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是受了王振的慫恿才慘遭土木之變的嗎?

本文已影響3.24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明英宗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所謂的“土木之變”,就是我們常說的“土木堡之變”,又或稱爲“土木之禍”,此次大變對於明朝來說,不僅僅是蒙羞的問題,畢竟皇帝成了俘虜實在不怎麼光彩,最大的問題在於,它直接導致了明朝自此之後開始由盛轉衰,逐漸走向下坡路,而這纔是被很多人詬病的地方。

話說正統十四年即公元一四四九年七月,蒙古瓦刺也先,以明朝削減馬價爲藉口,嚮明朝邊境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沒過多久,大同守軍失利,塞外城堡陷落,當消息傳到京城,引起了滿朝震動。

明英宗是受了王振的慫恿才慘遭土木之變的嗎?

此後,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明英宗朱祁鎮不顧羣臣的反對和勸阻,下令皇弟朱祁鈺留守,自己則親率五十萬大軍出征,沒想到的是,最後卻以三十萬大軍在“土木堡”一帶慘敗殆盡,王振被殺,英宗被俘, 六十多名文武官員戰死而告終。

如今大多數專家學者都認爲,明英宗之所以不顧一切的御駕親征,主要是受到了王振的蠱惑,當時王振在朝中可謂是權勢滔天,風頭無兩,但他並不懂軍事,以爲行軍打仗就和普通打架一般,人多欺負人少便行了,率領五十大軍出征必定是有勝無敗,立下這不朽之功當然不在話下。

於是乎,被王振矇蔽的明英宗也開始頭腦發熱起來,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勸誡,結果釀成了土木堡的大敗,不過,細細品味,當時正值年少的明英宗執意親征,真的只是因爲受了王振的慫恿所致嗎?其實,有一點卻被很多人給忽略了。

這一點就是明英宗內心真實的想法究竟是怎麼樣的,說起來,這位九歲就開始繼位的皇帝,並不想做一個庸君,從小就有着非同尋常的志向,據史書記載,有一次,他命令兵部尚書馬冀、侍郎鄺埜議處邊事,結果等了五天也沒得到答覆。

明英宗是受了王振的慫恿才慘遭土木之變的嗎? 第2張

這下可把明英宗給氣壞了,怒問兩人 “你們小瞧我是小孩嗎?”轉頭便將二人下了大 獄,明人皆稱此時的英宗已經有了鞭撻四夷的氣魄,此外,史書上還記載了一件事,正統六年十一月,乾清、坤寧二宮,奉天、華蓋、謹慎三大殿落成,定都北京,文武諸司不再稱行在,從這裏,不難看出明英宗意圖效法祖 宗,加強北京邊境控制的決心。

因爲明英宗剛登基的時候年歲尚小,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賢臣“三楊”主政,此後,隨着身邊最爲親近的祖母和一干輔佐自己的老臣相繼離世,他終於可以大展拳腳、建功立業了,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明英宗的內心深處是非常想親征的。

再有就是,明英宗非常可能打算效仿其父明宣宗的作爲,當年朱高煦叛亂,明宣宗就是在朝臣的建議下,御駕親征,親自打敗了漢王,從而成就了一段佳話,有道是“虎父無犬子”, 志向不小的明英宗自然不想讓父親專美於前,於是,“親征瓦刺,名垂青史”就成了他的偉大理想。

除此以外,一直對朝廷衆臣無所作爲的工作作風深感不滿的明英宗,也有着通過親征來激發他們重新振作進取,有所作爲的打算,正是在這種種的內心因素下,再加上王振的慫恿,才使得明英宗不顧一切的決定御駕親征,只可惜,最後事與願違,明朝損失慘重,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元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