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朱棣真的找了建文帝十六年嗎?

本文已影響6.36K人 

在十分在意嫡庶觀念和身份地位的我國古代,絕大多數人從出生開始就決定了一生的命運。在封建社會,帝皇之家,嫡庶尊卑更是明顯。明朝作爲由草根朱元璋一手建立起來的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皇權王朝,同樣也不乏皇族之間爲了爭權奪勢而產生的各種故事。

由於朱元璋從一個普通草根到最終稱帝建立明朝,其中經歷了太多的心酸艱險。因此,朱元璋一心想把自己打下的江山維護穩固,立下了傳位立嫡長子的規矩。然而沒想到他的嫡長子比他還命短,爲了不打破自己立的規矩,他又立了嫡長子的兒子皇長孫朱允炆爲太子。

而就是這個行爲,爲後來明朝政權又埋下了禍根,畢竟朱元璋還有另外幾個生龍活虎的兒子健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幾個兒子不敢造次,但是朱元璋一死,叔侄之爭就暴露無遺了。

彪悍的叔叔奪權登位

朱元璋作爲明朝開國皇帝,不僅在民間,在自己的兒子心目中也都是有崇高的地位的。準確地說盡管兒子們都十分彪悍,但還是非常懼怕朱元璋的。因此,雖然兒子們對於皇位都虎視眈眈,但誰都沒有膽量公開提出異議。

朱元璋逝世之後,皇長孫朱允炆順利繼承皇位。朱允炆即位之後,並沒有因爲自己皇家嫡子的血脈而得到更多的天命眷顧,反而幾個叔叔在養精蓄銳了幾年後都開始有造反之心。

朱允炆爲了防止叔叔們造反,在位期間提出了撤藩的要求。只能說他還太年輕,不知道所謂的"撤藩"從來都是實力到位之後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實力不夠"的時候要求的事情。

歷史上朱棣真的找了建文帝十六年嗎?

於是,叔叔們反了,其中原本看起來最不起眼,實則最狠的叔叔朱棣,在朱允炆當上皇帝的第四年發動了靖難之役,直接攻下應天,將自己的侄兒取而代之坐上了皇位。

在這場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的態度和下落對於朱棣的名聲是至關重要的。由於自己登上皇位的方式實在是不夠光彩,因此朱棣在即位之後盡力銷燬了關於建文帝朱允炆存在的痕跡。

而事實上,當朱棣的部隊打進應天城時,建文帝朱允炆就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就在他打算自我了結的時候,忽然想起了爺爺朱元璋曾經祕密跟他說過的一件事,於是,他打開密室的門,取出了朱元璋畫像下一個木匣子。

打開木匣子,朱允炆看到的是一把剃刀和一件僧袍。在朱元璋臨終之時,其實早就看出了自己幾個兒子並不會老老實實地輔佐孫子,特別是四子朱棣。原本在臨終之前,朱元璋宣召朱棣入宮,想要扣押朱棣。

但是朱棣已經知道了朱元璋的想法,所以找了各種藉口拖延遲遲不肯進宮。眼見着沒有辦法制約朱棣,朱元璋更加不能確定朱允炆能不能駕馭得了幾個叔叔。於是在死前將這個木匣子給了朱允炆。

看到剃刀和僧衣的建文帝朱允炆明白了爺爺朱元璋的苦心,當即決定剃掉頭髮披上僧衣匆匆離開了皇宮。

四處尋找建文帝

朱棣終於殺進皇宮奪下皇位之後,卻並沒有將皇位坐得安穩。因爲,他一直都找不到朱允炆的下落,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任何一個政權對於前任皇帝那都是無法容忍的,朱棣把燒燬的皇宮中燒焦的屍體一具具搬出來辨認,然而實在是無法確定建文帝朱允炆在不在其中。

後來,朱棣在宮殿裏發現了密室以及散落在地上的頭髮,終於確定建文帝已經偷偷逃出皇宮了。對於朱棣來說,建文帝只要活着就是一個巨大的隱患,畢竟作爲朱元璋名正言順傳位的皇帝,他振臂一呼就可以集結舊臣兵力來把他這個造反的叔叔給拉下馬。

歷史上朱棣真的找了建文帝十六年嗎? 第2張

雖然在武力上朱棣已經攻下了南京,掌握了實權,但他畢竟不是那個"奉天承運"的皇帝,只是一個親王而已。在天下人眼中,建文帝一天沒死,他就依然是皇帝。

因此,朱棣一方面儘量地抹去建文帝存在的痕跡,一方面立馬從水陸兩面都派出了精幹力量去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旱路,朱元璋派出了胡濙去民間尋找,可憐在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的年代,胡濙在茫茫大陸上尋找了整整十六年。而水路比旱路更加有名,畢竟水路出去尋找的隊伍雖然沒有找到朱允炆,但給明朝帶來了更多更有意義的財富。

水路出去尋找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鄭和,鄭和多次下西洋,明面上的任務是揚我明朝國威,打開海路貿易,實際上的重要任務就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

最終,走旱路的胡濙運氣比較好,在經歷了16年的苦苦追尋,胡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點有效的線索。根據歷史記載,朱允炆很可能最終是死在了江蘇吳縣穹窿山。

在朱允炆去世的那一年一直在外四處尋找的胡濙匆匆趕回了京城,並在深夜朱棣已經入睡的情況下通過太監通報,覲見了朱棣並且二人一直密談到凌晨。二人具體密談了什麼,任何史料上都沒有記載,但從胡濙深夜歸京求見,並且得以面聖的結果來看,胡濙彙報的肯定是朱棣十分重視的事情。

朱棣終於知道了朱允炆的下落,爲什麼又不了了之,沒有後續動作了呢?

對此,在歷史上也有各種猜測。

一方面是十幾年過去了,朱棣將國家治理得蒸蒸日上,不管是在民間還是在海外都已經有了一個較好的名聲。建文帝已經不像最開始那樣能夠輕易撼動他的皇位了。

另一方面,相傳胡濙彙報找到朱允炆時,朱允炆已經病入膏肓命不久矣。在經過徹夜深談之後,朱棣可能覺得這個即將要死去的侄兒已經對自己構不成太大的威脅了,所以最終骨肉親情戰勝了權力的爭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