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的實力如何?爲何他能把蜀國滅亡了呢?

本文已影響2.89W人 

東漢末年,羣雄混戰中原,最終形成了曹魏、蜀漢、東吳三足鼎立的局面。蜀漢立國者劉備,中山靖王之後,漢獻帝之劉皇叔,“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光復漢室、統一天下一直是劉備和諸葛亮的終生願望。三國之中綜合國力,曹魏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但是,蜀國在諸葛亮的率領下,利用較強的軍事實力,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蜀漢地理位置優越,易守難攻,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天府之國,經濟繁榮。那麼,立國半個多世紀的蜀漢,爲何最終被名不見經傳的鄧艾所滅呢?一、鄧艾極富用兵韜略,用兵如神,敢於冒險,兵不厭詐

鄧艾的實力如何?爲何他能把蜀國滅亡了呢?

鄧艾在司馬懿的提拔下,開始受到重用。公元249年開始,鄧艾開始與蜀軍對戰,蜀軍主要將領是姜維。在與姜維的多年對戰中,鄧艾的軍事指揮才能愈來愈發高明。

最能體現鄧艾軍事指揮才能的是偷渡陰平。公元263年,魏國滅蜀進入最後階段,魏國主力軍隊在鍾會的率領下,在劍閣道與蜀軍姜維對峙。鄧艾向鍾會諫言,率奇兵偷渡陰平直撲涪城,如果劍閣姜維軍隊回救涪城,鍾會大軍即可趁勢追擊,如果姜維不撤,涪城空虛,魏軍唾手可得。鍾會驚歎於鄧艾的計謀,命令鄧艾依計行事

鄧艾率軍隊從漢武帝時開鑿、如今已破敗多年的陰平小道,出奇兵直撲涪城。涪城守將不戰而降。鄧艾軍隊連下涪城、綿竹,直逼成都,後主劉禪無奈投降,立國半個多世紀的蜀漢滅亡。

二、姜維用兵失誤,軍事韜略失策

諸葛亮提拔了姜維,蔣琬和後主劉禪則是姜維的伯樂,蜀漢後期,身爲大將軍的姜維,成爲蜀國最高軍事統帥。相比於劉備、諸葛亮人才濟濟不同,蜀國後期軍事人才凋零,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窘境。姜維儘管充滿軍事指揮,但是,缺乏頂級武將,導致蜀國軍隊的整體戰鬥力大打折扣。

姜維後期蜀國進入守勢,利用劍閣道天險,與魏國軍隊鍾會在劍閣對峙。姜維過度自信於蜀國蜀道難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將主力部隊幾乎都投入到劍閣,導致兩個危險局面,第一,魏國通往蜀國的小道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第二,蜀國境內城鎮防守空虛。果然,當姜維與鍾會劍閣道對峙的時候,鄧艾偷渡陰平小道,從涪城、綿竹到成都,一路上受到的阻擊非常有限。三、蜀漢地緣政治劣勢,諸葛亮隆中對策略落空

鄧艾的實力如何?爲何他能把蜀國滅亡了呢? 第2張

諸葛亮隆中對設想,蜀漢將來北進,分東荊州、西益州兩條路線。呂蒙白衣過江,關羽兵敗麥城被殺,蜀漢失去荊州,只剩下了益州,因此,諸葛亮東西兩路北進的策略落空。

三國之中,曹魏實力最強,孫劉聯合才維持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曹魏要想統一天下,就必須在破壞孫劉聯合的基礎之上逐一攻破。蜀漢位於長江上游,東吳位於長江下游,這就意味着曹魏首先攻擊的一定是蜀漢而不是東吳,這也是曹魏集中兵力攻打蜀漢的原因,而在東線,則主要採取守勢。

四、蜀漢國力衰弱,諸葛亮北伐耗盡人力物力財力

三國之中綜合國力,曹魏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蜀國國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儘管有成都平原,但經濟實力同樣是三國中最弱的。

諸葛亮爲了完成劉備''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遺志,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耗盡了蜀國的人力物力財力,蜀國在諸葛亮北伐的壓力下,經濟凋零,國力衰落,這是蜀國滅亡的根本原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