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是元朝人?

本文已影響3.6K人 

朱棣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是元朝人?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沒有哪個朝代的官有明朝好做,也沒有哪個朝代的丞相有明朝冤枉。白手起家的明朝雖然廣納天下英才,但實際上的選賢舉能的時候,還是沒有逃過以血親爲半徑所畫的圓圈,據史料記載,朱元璋和朱棣能視爲心腹之人卻少之又少,而張玉、朱能都是靖難之變的功臣。

朱棣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是元朝人?

爲何一起出身入死、深入沙場的朱能反倒不是第一功臣,張玉卻成爲了朱棣取得皇位的重要助推手,而這位從舊朝歸伏而來的張玉到底有何賢能之處,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朱能功勳卓著,遠勝於張玉,而張玉卻有一顆七竅玲瓏之心,有徐達之才,卻從不好大喜功,後世評說議論紛紛,但第一功臣卻名副其實。

忠誠護主,賢名遠揚

1、元朝舊部,隨主流放

張玉的經歷是相對坎坷的,在明朝的最後時刻陪着元代的皇帝流放漠北苦寒之地,一過就是數十年,不少隨之而來的大臣不是受不了沙漠的艱苦條件就投誠,要不就是中途偷偷地逃跑了,最終,留下來的人也是屈指可數。

雖然張玉不能同一片丹心的文天祥相比較,但他的忠心和功績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邊關的風沙也讓明朝的皇帝見證了張玉的決心,這位張玉就成了朱元璋招撫的對象,而張玉的命運也從此改變。

張玉的招安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元末的皇帝到底值不值得張玉如此忠心相護,瞭解元朝背景的人可能知道短命的元朝光輝而燦爛,但過於仁慈且帶有比較嚴重的貴族種族意識,所以這樣的民族發展成爲國家之後,必然不屬於多民族融合的國家,由此可見,張玉本質上對於明朝的認可度並不高。

但是不巧的是,他遇上的朱元璋這樣擅長降服人心,又以武力征戰天下的皇帝,這對於天性崇拜武力和開朗的草原民族而言,張玉是很容易被朱家招安的,所以千里馬遇伯樂,既有機緣,也是巧合。

2、漠北數年,風霜苦寒

大漠江北,風霜遍地。張玉的官階在元朝都是屬於重要樞紐,位於樞密院的知院,一直擔任輔助和諫臣,待遇優厚,深受元朝皇帝的重用。元朝除了我們看到的橫徵暴斂之外,他們還是一個遊牧民族,這樣的民族長年生長於漠北草原,大部分的人都已經習慣了風霜血雨,但元朝皇室經歷了一段奢靡的安定生活之後,也很難再適應漠北的艱苦條件。

兩宋時期,也有弱宋的君王被迫流放漠北,也是流放數十年,隨即在漠北生活,融入了當地的環境,而這位張玉是始終帶着流放的皇帝在邊關苦苦經營籌謀,甚至還經歷了數十次的圍剿,最終還是帶着皇帝成功脫險。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朱元璋的鐵騎踏至漠北,張玉依舊能夠圍護舊主,或許就是這樣的境況下,張玉這樣的純臣才顯得難能可貴。

文武雙全,智謀過人

1、驍勇善戰,安定北平

張玉歸順明朝以後,由於其元朝舊部的特殊身份,很難在官場上獲得大的晉封,所以他投誠明朝後的數十年裏,一直忙於戰事四處征討和駐守邊疆,參加的戰役衆多,初次參加捕魚兒海戰役,隨後便就任濟南千戶,沒過多久,就成功升爲了指揮使。

洪武年間,張玉隨着軍隊一直追擊到鴉寒山,因其在戰場驍勇善戰,戰功赫赫,很快被調往燕山作爲當時的燕王朱棣的護衛,正式成爲了燕王的下屬,這也理所當然得到了燕王的任用。

張玉出現在朱棣身邊的時刻,正是朱棣作爲燕王建功立業的時刻,少年英才總是血氣方剛,張玉同他一起馳騁沙場,長時間的征戰讓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深厚,後來的戰爭兩人也一直如影隨形,上至黑松林,下至各部;

他作戰驍勇,又足智多謀,對於戰術和地形往往有着獨到的見解,張玉在軍中的威望逐漸提升,在燕軍之中,開始流傳着“張玉善謀,朱能善戰”的名號,二人也理所應當成爲了朱棣的左膀右臂,在靖難之役後,成功奪取北平九門。

2、出謀劃策,攻陷薊州

如果說朱能是關雲長的話,那麼張玉就是張良,雖然同爲張良計,但是張玉通過出謀劃策,卻爲朱棣謀得了半分天下,張玉獻計得薊州,命朱能突襲敵營,殺死馬宣,並奪取永平。

在兩人充實軍備之後,將精兵強將訓練得當。行軍打仗最忌諱的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張玉一直在朱棣身邊獻計出策,對於永平和北平始終是部署得當,將軍隊的精銳將領和糧草都事先放置在軍事要塞,關鍵時刻簡裝出行,即可埋伏在關隘之處,又可以做到隨時突襲,打造了一支行動力和武裝力量超強的前鋒部隊。

一連下來,張玉奪下無數的城池,但關鍵的決勝之戰還是後面的北平之戰。朱棣帶領三十萬兵馬征討北平,張玉擔任先鋒,先是奇襲雄縣,再是在月漾橋設伏,先後拿下了數座城池,南軍紀律渙散,張玉找到了戰機。儘管當時的南軍兵強馬壯,但對於戰場經驗尚且不足,兩軍爭鋒,孰是孰非,還很難有定論,朱棣聽取了張玉的建議,同年九月,張玉帶兵成功將南軍一衆首領拿下,斬首示衆。

暮年風霜,戰死沙場

1、兵貴神速,馳騁沙場

朱棣多次聽取張玉的納諫都有不錯的效果,所以張玉就理所當然成爲了朱棣最好的助手,北上襲軍,以解決後顧之憂,張玉領軍的速度和管理軍隊的能力都十分卓越,在軍隊裏有着兵貴神速的稱號,他帶兵隨軍隊前行,兩個小時就成功攻破了大寧,收購了寧王朱權的所有兵馬,隨後,他也將張玉統領軍隊前去救援李景隆,以飛快的速度成功救援了於會州。

沙場馳騁多年,張玉身上也有了許多功傷在身,在燕軍之中,張玉聲明一直頗高。建文二年,朱棣稱帝沒多久,張玉就跟着他四處建功立業,以逸待勞,在休養生息的前提下,很快成功打敗了李景隆,這場戰疫也奠定了朱棣的江山永固。

但是,常年的征戰張玉已經不堪重負,在燕軍進軍聊城時,與敵軍狹路相逢,雙方實力懸殊較大,朱棣一行人被軍隊重重圍住,張玉和朱能在危急時刻兵分兩路,率領軍隊救援。因敵軍情況不明,張玉與敵軍殊死搏鬥,格殺數十人,最終傷重力竭而亡,最終死於五十八歲。

2、忠顯過人,名留青史

張玉戰死沙場的消息傳回了朝堂,朱棣痛心疾首,而就此他建功立業,江山天下唾手可得。

建文四年,朱棣終於登上了皇位,歷史舞臺上的皇權再一次被壓縮。朱棣上位後,就開始追封忠臣良將,而張玉這位肱骨之臣必然是榜上有名。也就是朱棣即位爲帝的同一年,他先被追封爲都指揮,隨後又被晉封爲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榮國公、而這位忠烈之人也被送諡號忠顯。

二十五年,張玉再次獲得了加封,張玉被加封爲河間王,改諡號忠武,配享太廟,並且最終同東平王朱能、金鄉侯王真、榮國公姚廣孝一同附祭與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宮廷之中,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明成祖對於這四位將臣的器重和信任,能夠同君王一同加封,配享太廟,這在歷朝歷代也很少有氏族大家能獲得如此的殊榮,所以張玉不得不說是靖難的大功臣之首,謀略得當,助力朱棣取得了萬世山河,死後的三道追封足以體現出他地位的尊崇。

總結:

千古明君,萬世朝臣,歷史上和睦的君臣典故數不勝數,清朝的鐵三角、唐朝的李世民和他的諫臣,但是文韜武略,能夠在兵權之下還能夠名留青史,讓後世和萬民敬仰的確知之甚少,郭子儀算是一位,這位張玉也算難得,或許建功立業之時他的功績最佳,而後的明成祖匡扶大業,整頓兵權之時,這位張玉早已成了三千黃土裏的一攬風霜,前者是難得糊塗,而後者是難得忠心可鑑日月。

隨着歷史的大浪淘沙過後,我們對於史料的記載也會有自己的觀點,歷史上明朝是一個皇權不斷集中,地方不斷削弱的黑暗朝代,但卻是有着最爲忠心的謀臣和最爲普通的皇家父子情誼,無論是歷史的文獻,還是電視劇里人物形象的塑造,明朝都帶有極強的家庭個人特色,而大明朝的朱棣和靖難在歷史上的風評也逐漸轉好,或許,歷史儘管是以勝利者的角度書寫的,但隻言片語之中也會反映出時代的特色和人性的光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