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荊軻刺秦王”不爲人知的失敗原因

本文已影響2.77W人 

讀過《孟子》關於“養勇”的道理,再讀《史記·刺客列傳》時,就可以根據孟子所說養勇的兩個典型原理判定:荊軻刺秦王一定不會成功。這也是司馬遷寫《史記》的文學技巧高明之處,他牢牢地把握住了荊軻這個人的人格特性,可以說把荊軻的靈魂和骨髓都寫出來了。

圖窮匕見

孟子說,在修煉自身武功的時候,要先養成“不膚撓,不目逃”的功夫。所謂“不膚撓”,就是遇到可怕的事不會緊張得毛孔收縮、汗毛豎起。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刀架在脖子上,連眉毛也不皺一下”。所謂“不目逃”,就是目光不移。就是說,對外在不動心,起碼要修養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程度。此種修養,的確很難做到。

解密:“荊軻刺秦王”不爲人知的失敗原因

荊軻

荊軻此人,好讀書,愛擊劍,文武全才,劍術造詣很高。他曾到趙國榆次拜訪趙國劍術名家蓋聶,要與其比劍。他拔劍大喝,而蓋聶紋絲不動,“怒而目之”,以非常威嚴的眼神看住荊軻。荊軻被其眼神所懾,收劍入鞘,回頭就走。有人問這是怎麼回事,蓋聶說,他的神沒有養到家,被我的眼神懾服了。

荊軻刺秦王

由此可見,荊軻的養氣煉神的工夫都不夠上乘,所以他刺秦始皇註定會失敗,更何況秦始皇的武功也很高。要真正做到勇,需具備孟子介紹的勇的四個要點:第一,自己對自己要有信心;第二,要準確衡量對方的能力;第三,抓住對方的弱點;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行動時要小心謹慎,絕不輕視對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