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男子爲何留辮子:滿清留辮子有何政治作用

本文已影響1.18W人 

清朝之前,漢族男子是不留辮子的。剃髮留辮原本是滿族人的風俗。1621年,努爾哈赤攻下遼瀋後,即大規模的強迫漢人剃髮留辮。1644年,清兵入關,在攻佔北京,尤其是在攻佔南京之後,厲行剃髮令,“叫官民盡皆剃頭”,違令者“殺無赦”。

滿清男子爲何留辮子:滿清留辮子有何政治作用

滿清留辮子

當時不僅有“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之令,而且還有“一個不剃全家斬,一家不剃全村斬”之令。

因爲中國古代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祖訓,所以,剃法留辮實質違背了漢族的歷史傳統和思想感情,於是,在清朝初期有許多人寧願掉了腦袋也不願理髮,比如歷史上有名的“揚州十日”、“嘉定屠城”等民族悲劇。

清朝統一中國之後,剃髮留辮憑藉政權的力量由滿族的風俗變成了滿漢民族共同的風氣。從此,中國男人在腦後就多了一條長長的髮辮。

 滿清留辮的政治作用

清朝的辮子原本是滿人習俗。漢人以及其它民族是不留辮子的,尤其是在明朝滅亡之前,留着辮子的滿人被認爲是蠻夷。

明朝被滿人滅亡之後,爲了從心理上壓制漢人的反抗,清朝皇帝強制推行了剃髮令。不從者“斬”。所謂“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滿清男子爲何留辮子:滿清留辮子有何政治作用 第2張

滿清留辮子

首先我們都知道剃頭、編辮是清朝入主中原以後強行推行的政策。“自令佈告之後, 京城內外, 直隸各省, 限旬日盡行剃完。若規避借發, 巧詞爭辯,決不輕貸。”這便是我們熟知的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關於剃頭、編辮一事不但百姓不剃會被砍頭,就是清朝官員如果敢就此事進行上表妄議,也是殺無赦。

剃頭、編辮代表了滿人對漢人的征服,因此這一陋習在滿清200年間,一直遭到了漢人不同程度的反抗,更是以無數漢人的人頭落地而高壓執行的。同時有了辮子以後,在砍頭時也方便很多,拉着辮子一拽,待決的人犯就只能乖乖的引頸受砍。

砍過之後,提着辮子清朝要求編辮的另一個用處魯迅先生其實看得很清楚。“官府捉人的時候可以拉着,省得繩索,要是被捉的人多呢,只要捏住辮梢頭,一個人就可以牽一大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