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揭陀國國王:頻婆娑羅王的簡介

本文已影響7.67K人 

頻婆娑羅王(梵Bimbisara ),意譯影勝王、影堅王、顏貌端正王、諦實王、光澤第一王、好顏色王、形牢王。是佛陀時代摩竭陀國的國王。他與王后韋提希夫人都是皈依佛陀,深信佛法,是佛教最初的護持者。在《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中聽佛講法成阿那含。

摩揭陀國國王:頻婆娑羅王的簡介

公元前七世紀童龍(S/is/una^ga)王朝時摩揭陀國已經很強大,頻毗娑羅(Bimbisa^ra)王在位時,國都爲王舍城(Ra^jagr!ha)。舊城被毀於火災後,又另建新王舍城。頻毗娑羅王是佛教的大保護者,他的兒子阿闍世(Aja^ta-s/atru)王卻庇護耆那教徒。阿闍世王繼位後,南征北戰,討平和兼併了四鄰各小國,使摩揭的領域大爲擴張,成爲與憍薩羅對峙的北印度大國。他的兒子鄔陀耶(Udaya)又在水陸交通便利的要衝之地,建立波吒釐子城(Pa^t!aliputra──華氏城)。公元前413年,頻毗娑羅所創立的這一王朝爲難陀(Nanda^)王朝所推翻。公元前326年左右,摩揭陀的旃陀羅笈多(Candragupta ,又譯月護)崛起,在婆羅門憍底利耶(Kaut!ilya)的輔佐之下,始而藉助於亞歷山大東征侵入旁遮普的希臘兵力,以鞏固自己力量。亞歷山大的死訊一傳來,他立即調轉鋒芒,逐走侵入旁遮普的希臘人,然後回師摩揭陀,廢除難陀王,定都華氏城,統一北印度,建立起印度歷史上空前強大的孔雀王朝。約公元前305年,亞歷山大的部將,西亞的霸主塞琉古·尼伽脫(Seleucus Nica-tor)再次入侵旁遮普時,又爲月護王所擊敗,被迫和婚訂約。希臘人退出印度西北部、俾路支以及阿富汗的一部份地區,並派使節麥加斯忒尼(Megasthenes)出使華氏城。這時摩揭陀國的領域已西北抵興都庫什山麓。公元前273年,阿育王繼承王位,他東征西討,兵力遠達南印度,討平羯陀伽等國。這時摩揭陀國的領域已北抵喜馬拉雅山麓,南達科弗裏河畔,東起阿薩姆,西北至興都庫什山。國都華氏城是當時印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北印度各地客商雲集之地。阿育王是佛教的大保護者,佛教徒有名的華氏城結集就在其首都舉行。

公元前185年,華友(Pus!pamitra)推翻孔雀王朝,建立了巽伽(S/un%ga)王朝(185~739B.C.)。此後還出現了一個短促的甘婆(Ka^n!va)王朝(73~289B.C.)。在巽伽王朝時代,原先爲阿育王所征服的南印度諸國,如羯陀伽、案達羅(Andhra)相繼獨立。案達羅的國勢日趨強大,公元前七十年代幾乎統治了整個北印度。這時摩揭陀國也成爲案達羅的藩屬。案達羅王朝一直延續到公元后三世紀初期。公元后320年,華氏城的旃陀羅笈多一世(Candragupta I,與孔雀王朝的創立者同名)崛起而建立笈多王朝。他的兒子三謨陀羅笈多(Samudragupta,義雲'海護')在位時,摩揭陀的國勢又很強盛,他多次征討,使笈多王朝幾乎完全恢復了孔雀王朝的盛況。這時是印度古代文化的復興時代,梵文文學、藝術、哲學以及經濟都很繁榮,婆羅門教也有復興之勢。不過他對各教派也還能一視同仁。四世紀末,五世紀初,他的兒子旃陀羅笈多二世繼位,這時可稱是笈多王朝的黃金時代,法顯就是在這段期間到印度巡禮的。《法顯傳》中描繪摩揭陀國都巴連弗邑(即華氏城)說︰'是阿育王所治……凡諸中國,唯此國城邑爲大,民人富盛,競行仁義。'

摩揭陀國國王:頻婆娑羅王的簡介 第2張

五世紀末,陀噠人由西北侵入印度,這時笈多王朝相當衰微,政令僅能行於摩揭陀境內。不久摩揭陀國王耶舍達摩(Yas/odharma)奮起,聯合諸國興兵反抗,公元后533年,大敗陀噠人於柯魯爾(Kohrur),北故土,逐走外寇,他的文治武功也還能與前代媲美。六世紀末笈多王朝才衰亡。七世紀初玄奘到達時,稱雄於北印度的戒日王,即曷利沙伐彈那(Hars!avardhana),其先世也曾向笈多王朝稱臣,戒日王時首都已移至曲女城。

佛陀一生中大部份時間都在摩揭陀國內度過。佛涅盤後,佛教徒的四次結集中,第一次的王舍城結集和第三次的華氏城結集,都在摩揭陀國內舉行。有關佛陀生平的勝蹟大都在王舍城附近地區,所以摩揭陀一直被視爲佛教聖地。

唐時摩揭陀國曾和我國建立友好關係,玄奘訪問此國不久之後,貞觀十五年(641)屍羅逸多(戒日王)自稱摩伽陀王派使者帶國書至我國。唐太宗又命雲騎尉樑懷璥到該國報聘,這是中國使者第一次到達該國。以後屍羅逸多又派使者隨同樑懷璥一起到中國。唐太宗十分優待,又派李義表和王玄策出使該國。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宗又派王玄策爲正使,蔣師仁爲副使,赴摩揭陀國。王玄策在該國曾廣泛巡禮過許多佛教聖蹟,並在摩訶菩提寺立碑留念。我國的制蔗糖方法,相傳就是由摩揭陀國傳進來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