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擴大疆域,波斯帝國做了哪些舉措?

本文已影響4.07K人 

波斯帝國,又稱阿契美尼德王朝,是由居魯士二世所建的政權。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偏僻的伊朗高原西南部,經過開創者數十年耐心地經營,魄力十足地擴充疆土,崛起成爲帝國。

大流士一世時期,波斯帝國走到了“波峯”,疆土東起今天的印度,西到南部歐洲,北起亞美尼亞,南至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包括七十多個民族,五千萬人口,近七百萬平方公里土地,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說到波斯,不能不說起它的繼承人伊朗。今天的伊朗核問題是世界的焦點,伊朗倔強地挺起自己的腰板,和世界頭號帝國對抗。這個西亞的大國,註定成爲阿拉伯地區追求尊嚴國家的驕傲代表。

自伊拉克的薩達姆倒臺以後,伊朗就成了伊斯蘭陣營對西方民主推銷強硬抵抗者的代表,發出了一個正在獨立思考世界的民族的聲音。

而我們知道,伊朗人的精神傳統來源於波斯帝國在歷史上的強盛,但曾經有一個熱點問題是:波斯帝國強盛固然很強盛,可爲什麼沒有打過中國呢?這樣一個有意思的問題關係到一種力量在土地投射的尺度,即古代的物質條件與力量是否能夠超越他自身的界限,突破一種力的邊疆?也就是說,在古代的物質條件下,帝國的戰線不能拉得太長,到達埃及、希臘就已經內亂叢生了,更不用說中國了。

爲了擴大疆域,波斯帝國做了哪些舉措?

如果經常看世界歷史地圖,會發現“波斯”這個名稱比“伊朗”這一稱號在歷史週期上徘徊更久。波斯,這是一個被人熟知的名稱。古波斯的統治範圍與今天的伊朗大體一樣,波斯帝國是古代以波斯部落爲中心形成的帝國,他們自稱雅利安人,而“伊朗”的字面意思就是“雅利安人的國家”。

波斯帝國最大時管轄着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約旦、卡塔爾、科威特、約旦全境,土耳其中西部,沙特阿拉伯北部小部分,土庫曼斯坦和阿富汗小部分,統治這個帝國的是阿契美尼斯家族,故也被稱爲阿契美尼德帝國,帝國的首都設在戴西豐,即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研究波斯帝國版圖可以發現,波斯帝國是一種八面出擊的格局,這種力量分散擴張的格局導致的結局是一種強盛力量的自我衰減。這個規律體現在:帝國擴張的未終結點越多,其力量的耗損也越厲害。

北宋立國之初,關於首都就有長安和汴梁兩個選擇。北宋最後選擇了開封。長安的優勢在於依山帶河,潼關鎖鑰,因爲有地理的優勢,加上關中平原的糧食足以自給,即便是內政動亂,也能夠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態勢維持着國家的存在,因此,定都關中的西周、西漢、唐都是時間延續性強悍的皇朝。

經過唐代中後期和五代的戰亂,秦嶺以北早已沒有了盛唐的繁華。開封地處中原,連接華北江南,水運便利。然北面失去燕雲十六州的屏障,直接暴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僅將首都設置在開封,無形中增加了軍事成本。

爲了擴大疆域,波斯帝國做了哪些舉措? 第2張

我們知道,《水滸傳》中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這說明爲了避開地理上的劣勢,北宋不得不在開封聚集了過多的兵力。軍隊顯貴集中於首都,爲了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和其他物資供應,導致運輸線極其脆弱,而保護這些運輸線又需要大批的兵力,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北宋的失敗歷史告訴我們,從地緣政治上來說,一個國家要想擴張成爲世界帝國,首先要有自己穩固的根據地,不能被外部勢力十面埋伏。波斯帝國從美索不達米亞橫跨到印度,由裏海伸展到波斯灣,勢力擴及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

爲了控制今天的敘利亞、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阿拉伯,波斯人與羅馬人和後來的拜占庭人作戰。我們看到,西亞地區的形狀如同章魚的觸角,可以四處延伸。但這也意味着這一地區很難有強大的力量能夠獨立遏控。

這是因爲西亞地區近似於中國歷史上的“四戰之地”,也就是任何一個帝國的擴張都必須途徑之地,如同古代中國的中原地區。南朝宋的范曄《後漢書·荀彧傳》提到“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爲兵衝”。

一旦某一地區戰火連綿,一直沒有得閒發展經濟文化,那麼,民族的形成、文化的建立、國家的穩固都將成爲流動的水,永遠無法相對固定自己的形狀。四戰之地常常意味着四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受到攻擊。

但是,四戰之地也表示這裏極其容易被異軍突起的部落、民族很快統一爲強大的帝國。在西亞地區常常崛起很多各式各樣的帝國。現代的德國正處於歐洲的四戰之地,它容易受到攻擊,但同時也容易迅速擴張爲世界頭號強國。

爲了擴大疆域,波斯帝國做了哪些舉措? 第3張

現代蘇聯的崛起,是因爲它不處於四戰之地,它的東部、北部都是海洋,斯巴達是古代希臘城邦之一,以其紀律嚴酷、獨裁統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斯巴達的政體是寡頭政治。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及其同盟者戰勝雅典軍隊並稱霸整個希臘。

這使得它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凝聚有限的力量投射到西部、南部。美國就是有兩洋天險優勢纔有成就世界第一大國的基礎。處於四戰之地而必然爲其他強權所取代,這就是世界古代歷史上的“波斯帝國滅亡模式”。

但對於已經處於這一地區的政權,其生存的法則我們可以從中國古代的智慧中得到啓迪,那就是《史記·樂毅列傳》所說的“趙,四戰之地也,其民習兵,伐之不可”。

如果處於四戰之地,必須強化民衆的軍事訓練,隨時使國家處於警戒狀態,當然,這樣做很危險,很容易導致國家斯巴達化,即走德國的軍國主義道路。但這一點根本上取決於統治精英的集體智慧。

波斯帝國的擴張沒有相對終點,沒有一個邊疆是句號。這些沒有終點的陸地邊境隨時都有可能成爲其他新興力量入侵的阿喀琉斯之踵。

我們看到,波斯帝國在公元5世紀前後,其西南翼擴張路線到達北非利比亞沙漠後終止;其正南方,阿拉伯半島的部落處於依附地位,但實際純粹控制的只有巴勒斯坦走廊,極其容易被切斷。

而西北達巴爾幹半島的色雷斯直接在歐洲大陸的東端,不但所佔據地域有限,而且容易成爲西來力量的突破口;正北抵達高加索山脈,這一地理格局相對理想;而其東北、東南之地均處於大陸延伸未完成的狀態。

波斯帝國擴張的天然界限是海洋、高山和沙漠。但幾乎在多數方向都留下未完成之點。這個始終無法完成擴張路線圖既成爲帝國擴張的衝動欲,也使得帝國的脆弱成倍增加。

爲了擴大疆域,波斯帝國做了哪些舉措? 第4張

波斯帝國的崛起與不斷擴大疆土有密切的關係,但波斯人不是去吞併弱小國家,而是直接去挑戰周邊地區的最強大國家。這種“先吃大蘋果再吃小蘋果”的邏輯和其他國家的崛起大不相同,很有波斯人自己的個性。

這好比蘇聯不去侵略阿富汗,而是直接去佔領美國是一樣的道理。由此可見,波斯人的崛起帶有挑戰強大霸權的心理,一旦挑戰失敗就全軍覆沒,但只要成功,就抓中鉅獎,成爲富翁。

米底人與波斯人如同一對孿生兄弟一樣定居於伊朗高原西北部,米底人是哥哥,早熟一點,身強力壯後就單挑亞述帝國,公元前672年崛起成爲王國,後來便一起和別的國家合夥瓜分了亞述帝國的西半壁河山,成爲伊朗高原“樹大拇指”的強國,連波斯人都不得不低着頭當僕人。

公元前558年,居魯士二世在波斯稱王,表明了要另起爐竈,經過積攢力量,八年後滅了米底王國,以它的都城爲自己的都城,以它的領土爲自己的領土,搶了它的土地與黃金。米底人的附屬國也成了波斯人的附屬國,波斯人的區域一下子擴大了數倍,實力如同中了彩票一樣暴增,成了世界歷史上的一匹黑馬。

波斯帝國在大流士一世奪得王位後,貨幣鑄造、重量和量度被標準化並且建立了新的陸地和海上路線。這一點和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有很強的切合性。統一度量衡,纔像一個國家。但是大流士比秦始皇還是差點,至少統一語言文字的工夫沒做足。

大流士將鎮壓高墨塔暴動和兩次人民起義的情況刻在貝希斯吞山崖上,用的是波斯語、埃蘭語、巴比倫語三種語言,它們都是楔形文字,至少文字統一上還是有點可能性的。

爲了擴大疆域,波斯帝國做了哪些舉措? 第5張

我們看到,波斯的崛起始終伴隨着邊疆的擴展,它不斷地移動着陸地邊疆,從而擴大着帝國的版圖。公元前546到公元前539年之間,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先後馬不停蹄地發動征服行動,兵力所指,連阿富汗也在其麾下呻吟,統治範圍在東方接近了孔雀繽紛的印度河流域,幾乎要靠近中國的西藏。

公元前547到公元前546年,波斯人同小亞富國呂底亞王國發生戰爭。呂底亞很有錢,控制着希臘和東方之間的海陸貿易,收取“此路不是我開,但是我收稅”的過路費成爲富國。

波斯滅了米底王國以後,它也想乘機撈點好處,忍不住出兵波斯人佔領的米底土地,於是遭到了波斯人的反擊,連國王都成了階下囚。呂底亞人起義以後,波斯人又乘機佔領了小亞西海岸各希臘人城邦。

這回鄰國巴比倫國內有點亂,波斯人看準時機滅了巴比倫。公元前539年,巴比倫陷落,居魯士入城,假惺惺地握住巴比倫守護神馬爾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願意以巴比倫人的身份來統治這個地方,給失敗者一點安慰。

結語

波斯人的領土靠近了非洲的埃及,居魯士死後,“虎父無犬子”,其子岡比西斯二世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法老死後再也進不了金字塔了。由此,波斯人建立起一個地跨西亞、北非的波斯帝國,成了當今伊朗歷史上的驕傲源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