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座古墓的發現,揭開了我國古代造船領域的寶座

本文已影響2.64W人 

中華文化的歷史之所以燦爛輝煌,不僅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保持世界先進,經濟與文化也在全球同時期內保持領先。經過自耕農經濟體制的發展,從社會各個階層爭相涌現出一批先進的製造技術,就連現在看來也令人歎爲觀止。

同樣,明朝明成祖朱棣時期,就有令人舉世矚目的鄭和下西洋的壯舉,鄭和七下西洋將中華文化和強大的明王朝推薦給了世界,以致後來八方來朝,好不氣派。

明朝一座古墓的發現,揭開了我國古代造船領域的寶座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之後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唯一的東方人。

明朝一座古墓的發現,揭開了我國古代造船領域的寶座 第2張

不過,當年鄭和下西洋時期,鄭和船隊出海所用的"寶船"受到了來自西方世界的一片質疑,他們認爲明朝在當時沒有能力造出"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長151米,寬61米)的巨型寶船,即使造的出來也無法正常航行。

然而正史中早有明確的記載"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但西方學者仍然不肯放棄質疑的聲音。

明朝一座古墓的發現,揭開了我國古代造船領域的寶座 第3張

隨着南京一座明朝古墓發掘工作的持續展開,也逐漸將這一謎團揭開,寶船大小的質疑也有了完美的解答。這座古墓的墓主不是別人,正是下西洋的副使洪保,而正使是鄭和。洪保墓中的一塊墓誌銘記載了他的生平和下西洋的具體情況,也由此揭開了兩大疑團。

明朝一座古墓的發現,揭開了我國古代造船領域的寶座 第4張

一是鄭和並不止七次下西洋,準確的說法是九次下西洋;二是洪保乘坐寶船大福號爲五千料巨舶。根據南京靜海寺鄭和所立殘碑記載,鄭和首次出海寶船爲"兩千料",根據他們推論,摺合長約爲長十五到二十丈,寬六到八丈左右。載重量約爲5000噸。而到了後來巔峯時期五千料,根據推測相當於現在排水量爲10000噸的船,而鄭和作爲正使,所乘船隻必然更大,既然這樣的話,那史料中記載的寶船大小,是完全可信的。

明朝一座古墓的發現,揭開了我國古代造船領域的寶座 第5張

這一消息一經問世,西方質疑寶船大小的學者紛紛閉嘴,這臉打的簡直如雷貫耳。

在讚歎我國古人智慧之深,技術之強時,我們也應該首先樹立起絕對的民族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因爲,中華民族一直都在領先世界,不論過去還是現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