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寵愛的永泰公主怎麼死的?跟武則天有關嗎?

本文已影響1.34W人 

永泰公主李仙蕙,字輝,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孫女,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據說她從小聰慧美麗,通曉禮儀,深得父親的喜愛,婚後不久於大足元年(701年)九月去世,年僅17歲,是一位薄命的公主。她的墓在乾陵東南約三公里處,是乾陵的陪葬墓之一。這位時乖運蹇的公主,究竟死於何因呢?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據記載,女皇武則天以古稀之年,仍寵幸美男子張易之和張昌宗。二張儼若王侯,每天隨武則天早朝,聽政完畢,他們就在後宮陪侍。當時朝中的當權大臣都爭先恐後地獻媚他倆。武則天又在宮中設置控鶴府,召集大批文人學士,以二張爲核心,形成了一股新的親信政治集團。二張恃寵而驕,插手干預朝政。武則天也有意把政務委託他們處理,連復立廬陵王爲太子這樣的大事,也是由二張及其當人吉頊策劃辦成的。文武大臣深爲張氏兄弟干政所惶恐,朝廷上下議論紛紛。

李顯寵愛的永泰公主怎麼死的?跟武則天有關嗎?

大足元年(701年),當時的皇太孫邵王李重潤(即懿德太子)與妹妹永泰公主李仙蕙及妹夫魏王武延基又聚在一起私下議論,發泄對張氏兄弟的不滿。張易之得到消息以後,向武則天告狀,武則天一怒之下讓太子(即唐中宗李顯)處置他們。懾於母親的壓力,李顯不得不於九月初三勒令自己的親生兒女與女婿三人同時自殺。其時,李仙蕙新婚不到一年,肚裏還懷着孩子。李顯復位以後,追贈李仙蕙爲永泰公主,並於神龍二年(706年)將武延基、李仙蕙夫妻合葬於乾陵北原。

永泰公主死於武則天之手的說法,史家歷來代代相沿,並無疑問。然而,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出土的《永泰公主墓誌銘》,使人們不得不對永泰公主之死重新進行探討。其中提到永泰公主的死因時,卻說她是由於懷孕患病而死。銘文是這樣記述的:“自蛟喪雄鍔,鸞秋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瓊萼凋春,忿雙童之祕藥。女娥篪曲,重碧煙而忽去。弄玉簫聲,入彩雲而不返。嗚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

這段銘文的大意是“自從丈夫武延基死於利刃之下以後,寡居的永泰公主十分悲傷,然而災難並沒有結束。公主腹中的孩子使母親死亡,雖然醫治仍無法挽救。真是可悲可嘆啊!

從“槐火未移”分析,“槐火”出自《莊子·外物》,指的是陰陽錯行的火焚燒大槐,銘文中指武延基被殺。那麼,“槐火未移”的真正含意是什麼呢?據說,《唐律》有“諸婦人犯死罪懷孕當決者,聽產後一百日乃行刑”的規定,但慣用刑殺的武則天對永泰公主,不可能免於處死,至多也只是緩刑而已。此即“槐火未移”的真正所指吧。永泰公主假使受緩刑處置,但僅隔一天就突然死去,可能的原因,一是由於其夫被殺,精神受劇烈刺擊;二是武則天採取其他手段使她流產而喪生。

西安醫學院的人體解剖學家們,通過對出土遺骸的研究發現,永泰公主的骨盆先天窄小而畸形,在現代遇到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通過削腹產來安全分婉,而在古代則只能使臨產的母親和嬰兒一起死亡。至此,永泰公主的死亡原因已經揭曉,她顯然是死於難產。這與《墓誌銘》中“珠胎毀月”的記載,正相印證。

李顯寵愛的永泰公主怎麼死的?跟武則天有關嗎? 第2張

儘管永泰公主是死於難產而非自殺,但她的死仍然多少與武則天有關。據史書記載,懿德太子李重潤、魏王武延基是死於九月初三日,而永泰公主在此日就接踵而亡,極可能是因爲丈夫胞兄被殺,憂懼悲慟交加引起早產而死。武則天對自己的親骨肉心狠手辣,顯然加速了永泰公主的死亡。有人認爲即使永泰公主沒有先天生理缺陷而能順利地生下孩子,也難以逃脫死亡或流放遷徙的命運,章懷太子李賢等許多宗室親近的悲慘遭遇就是明證。

總之,關於永泰公主的種種死因,目前還尚難判定,有待進一步研究考證。但是,至今人們大多還是認爲,武則天的冷酷無情是促使永泰公主早亡的原因之一。

永泰公主墓現屬乾陵博物館,以其精美的隨葬俑和罕見的大面積壁畫吸引着遊人。走進墓穴,欣賞着四壁男女侍從們執役以及戲鳥、賞花的壁畫,不知不覺穿過長達87.5米的墓道與墓室,來到那雕刻精美的石槨前,這位公主豪華的宮廷生活彷彿再現。想起她以17歲的妙齡而死於自己的親祖母之手,不禁令人感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