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身爲皇帝 爲什麼鬥不過慈禧一介婦人

本文已影響3.62K人 

很多人都不瞭解光緒和慈禧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同治十三年,皇帝駕崩。由於同治皇帝無子嗣,國家繼承人選空缺,於是在皇帝駕崩後兩小時,一座關乎清朝國運的緊急會議,便在養心殿召開。參加會議的包括慈禧,諸位親王、郡王以及景壽等大臣。

有軍機大臣提出,可以擁立奕訢的兒子載澂,但是慈禧不答應。由於慈禧的介入,繼承人最終選定爲醇親王奕譞的次子載湉。因爲載湉的生母,是慈禧的親妹妹。就這樣,年僅四歲的載湉繼承皇位,改年號爲光緒。

光緒登基後,由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去世,便由慈禧一人垂簾聽政,大權也落到她的手上。

其實光緒一直很有抱負,他見到清朝衰落,自己很想貢獻一份力量。但是大權掌握在慈禧手上,他始終無可奈何。但既然光緒有這份心,加上他又是皇帝,可爲何鬥不過慈禧一介婦人呢?問題出在哪裏?

光緒身爲皇帝 爲什麼鬥不過慈禧一介婦人

一、光緒只是個傀儡

慈禧爲什麼選光緒爲繼承人?一是因爲光緒是她親妹妹的兒子,也就是她的親外甥;二是因爲光緒當時還小,無法自己親政。而這兩個因素都出於同一個方面考慮,那就是方便慈禧掌權。

當然皇帝長大後,就要自己親政,慈禧也承諾過,會將權力還給光緒。但她內心自然是千萬個不願意,於是在還政之前,慈禧做了很多準備。

有一天,慈禧突然宣佈,自己會盡快還政給光緒,讓他可以及早親政。此話一出,光緒的生父醇親王就率先站出來,請求慈禧繼續垂簾聽政。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表示儘管皇帝能夠親政,太后也應該繼續把關。

光緒身爲皇帝 爲什麼鬥不過慈禧一介婦人 第2張

這樣的情況,慈禧自然一早就知曉,只不過這個過場是要走的。最後由於大臣的“極力懇求”,慈禧“盛情難卻”,便只好繼續訓政。此後,表面上是皇帝親政,但凡事仍要先稟告太后,經慈禧同意後,才能稟告皇帝。

後來光緒大婚,這又是個讓慈禧放權的好機會,但仍有大臣上奏,請求太后繼續訓政。慈禧表面上裝作很爲難,但大臣都這樣勸說,她也只好“勉爲其難”地答應了。

所以說,光緒一開始就是個傀儡皇帝,只要慈禧不肯放手,他就會一直被對方抓在手上。如果他聽話還好,但凡他不聽話了,慈禧隨時可以收回他親政的權力,讓他連做皇帝的最後一點尊嚴都失去。

光緒身爲皇帝 爲什麼鬥不過慈禧一介婦人 第3張

二、光緒沒有支持者

光緒爲什麼鬥不過慈禧,一方面是沒有實權,一方面是沒有支持者。前面一點就提到了,慈禧一提出要還政於光緒,羣臣就紛紛站出來“勸止”,而爲首的,正是光緒的父親醇親王。

就連自己的父親都不支持自己,光緒的處境可想而知。當然儘管如此,光緒也不願意認輸,他仍然想培養自己的勢力。

甲午戰爭爆發後,光緒迎來了一個機會。此次清朝在戰爭中鎩羽而歸,引發全國議論,很多反對清朝現狀,支持國家變強的聲音就出現了。於是光緒就將這些聲音組織起來,想要組建自己的勢力集團。

光緒身爲皇帝 爲什麼鬥不過慈禧一介婦人 第4張

可惜的是,光緒明顯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他組織起來的人,都是像康有爲、譚嗣同等這樣的讀書人。他們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抱負,但既無政治經驗,也沒有實際兵權,與光緒湊在一起,根本擦不出什麼火花。

在還沒完全部署清楚的情況下,光緒就草率發動了變法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只有出謀劃策的智囊,卻沒有能幫他奪回實權的能力者。所以這場變法註定是失敗的。

在這場變法中,值得提到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袁世凱,一個是榮祿。這兩人有個共同點,就是都不反對變法,袁世凱甚至還是變法中的積極力量,而榮祿也認爲變法有利,只不過覺得不能太過激進。

這兩人既不反對變法,同時手上也握有權力,如果光緒能夠一早拉攏他們,對自己是很有利的,對變法的推動也很有利。但是光緒太過着急,這也表現出他的確缺乏一些經驗,很難鬥過慈禧。

光緒身爲皇帝 爲什麼鬥不過慈禧一介婦人 第5張

三、光緒缺少羣衆基礎

光緒實行變法有什麼目的呢?當然是爲了使國家變強,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也就是說,這場變法成功的話,最大的獲益者應該是百姓。但壞就壞在,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光緒這場變法對自己有何好處。

光緒突然實行變法,讓老百姓措手不及,他們理解不了變法的意義,所以不僅不會支持光緒,反而還以爲皇帝要傷害他們的利益,一時間產生很多議論,以及激烈的反對聲。

朝中被慈禧掌控,羣臣不會也不敢支持光緒,下面的百姓不懂變法,也不願意支持光緒。至於那些外國列強,他們最怕中國變強,當然更不會支持光緒了。

光緒身爲皇帝 爲什麼鬥不過慈禧一介婦人 第6張

總的來說,光緒之所以鬥不過慈禧,主要是輸在沒有實權。沒有實權可以奪啊,但光緒又沒有足夠的政治經驗,他完全沒有理順政治體制,就妄圖奪權,着急想讓國家變強,結果卻適得其反,將一切搞得亂七八糟。

(參考文獻《清史稿》)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