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魏國爲什麼能以一敵二 因爲郭嘉臨死前留有一計

本文已影響2.17W人 

很多人都不瞭解曹魏一打二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三國時期仍處於冷兵器時代,將士才略與士兵數量的領先將佔盡優勢。但曹操建立的魏國爲何能以一敵二對抗東吳與蜀國的聯手呢?有的人會說是曹操雄才大略,有的人也許會說是曹操知人善任,施行了兵卒屯田制。這樣說並沒有錯,但不全面。魏國之所以能以一敵二,是因爲郭嘉臨終留下的一計,讓曹操爭奪天下佔盡了先機。出色的軍師,應該把眼光放得更爲長遠一些,毫無疑問郭嘉就做到了這點。

三國時期的魏國爲什麼能以一敵二 因爲郭嘉臨死前留有一計

官渡之戰前夕,曹操面對實力強過自己的袁紹心存畏懼。謀臣大多反對時,郭嘉力排衆議,在郭嘉的一番勝敗形勢分析下,曹操終於堅定了以弱擊強的決心。官渡之戰過後,袁紹身殞,其子袁熙和袁尚逃往遼東。當時的曹操本想斬草除根,先行除掉袁紹兩個兒子。但郭嘉卻在臨終之際,從旁諫言曹操:應緩緩圖之,先行征討烏桓。等到身在遼東的袁熙和袁尚兄弟與公孫康之間產生嫌隙,那時主公您無需浪費一兵一卒,心腹大患自然會化解。曹操征討烏桓大獲全勝以後,郭嘉卻先行病逝。隨後的形勢果然被郭嘉言中,袁氏兄弟與公孫康發生摩擦,曹操趁機佔領了遼東地區以及昔日袁紹的地盤河北。

三國時期的魏國爲什麼能以一敵二 因爲郭嘉臨死前留有一計 第2張

正是郭嘉臨終留下的這條遺計,恩澤到了曹操,讓曹操在未來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佔據了極大的優勢。遼東和烏桓對於曹操的勢力擴張重要性不可言喻,在公元前200年,劉邦統率30多萬漢軍平定邊患。劉邦本以爲漢軍所到之處,對手將狼狽逃竄。誰曾想劉邦率領的漢軍卻中了敵軍將領的誘敵深入之計。騎兵將劉邦及漢軍圍困於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史稱白登之圍。

三國時期的魏國爲什麼能以一敵二 因爲郭嘉臨死前留有一計 第3張

白登之圍對於剛剛建立起強大國家,變得有些驕傲的劉邦而言,無疑是當頭一棒。白登之圍被解後,自感受辱的劉邦意識到,漢軍與對方之間存在着巨大的武力差距。這一差距是因爲對方有強大的騎兵部隊,而漢軍大多數是步兵。隨後劉邦便下定決心,傾舉國財力施行馬政養馬,以便組建騎兵部隊。劉邦想要通過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以強大的騎兵一雪前恥。作爲漢朝的開國君主,劉邦的這一信念,就此被後來的漢朝統治者,延續傳承了下來。

三國時期的魏國爲什麼能以一敵二 因爲郭嘉臨死前留有一計 第4張

在《後漢書馬援傳》中曾記載了這樣一段話:馬匹是兵卒甲士作戰的根本,關乎國家大事。善用騎兵的國家,能給邊關帶來安寧,讓敵人明白尊卑有序的道理。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不但能解除邊關之危,還能鎮壓近處的叛亂。由此可見,馬匹在漢朝軍隊建設和維護君主統治等方面,都是極爲重要的角色。

三國時期的魏國爲什麼能以一敵二 因爲郭嘉臨死前留有一計 第5張

白登之圍被解以後,從劉邦到後來的漢武帝,都在大力發展漢朝的馬政。而歷代漢朝君主,所選中的養馬之地,便是河西地區,也就是黃河以西、祁連山以北以及青海和西寧的少部分區域。河西地區得益於漢朝歷代皇帝對馬政的扶持,所以這裏盛產良馬。三國時期屬於河西地區的州爲:雍州和涼州。這也是爲何董卓麾下的兵卒強大,以及西涼馬超整體實力不如曹操,卻依然能打得曹軍潰敗的原因。因爲董卓和馬超的麾下都有一定量的精銳騎兵部隊。

三國時期的魏國爲什麼能以一敵二 因爲郭嘉臨死前留有一計 第6張

在三國時期,除了雍州和涼州盛產良馬以外,盛產良馬之地還有遼東幽州以及河北,烏桓。曹操採納郭嘉留下的遺計,先是征討烏桓取得成功,後來隨着袁熙兄弟之亂的平息,曹操又得到了雍州和遼東的地盤。至此,在三國時期盛產良馬的主要區域便被曹操掌握了大半。而東吳並不產馬,蜀地也只產矮小的馬匹,這種矮小的馬並不利於騎兵在寬闊地域交戰,實力與曹操相比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國時期的魏國爲什麼能以一敵二 因爲郭嘉臨死前留有一計 第7張

三國時期聞名天下的騎兵部隊,有哪幾支呢?其一是趙雲出身的白馬義從。白馬義從所效忠的主公便是公孫瓚。而當時公孫瓚佔據的地盤便是盛產烏桓馬的幽州。因此便可以說白馬義從的強大,正是強大於烏桓馬。其二是馬超的西涼鐵騎。馬超久居西北地區,他所佔據的地盤便是涼州。而涼州盛產匈奴馬。所以便可以說,讓西涼鐵騎無比強大的根源,就是匈奴馬。其三便是曹操的虎豹騎。

三國時期的魏國爲什麼能以一敵二 因爲郭嘉臨死前留有一計 第8張

在曹操平定烏桓以及佔據幽州,雍州之地的同時,也就意味着曹操掌握了天下大半盛產良馬的區域。三國是一個冷兵器交鋒的時代,擁有了大批優質戰馬的魏軍,就等於有了高機動的靈活性。曹操麾下的虎豹騎之所以強大,正是源於得到了烏桓,幽州,雍州之地盛產的戰馬。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中,擁有大規模騎兵部隊的,只有曹操麾下的虎豹騎。正是憑藉着麾下大規模的騎兵部隊,曹操才能縱橫中原,最終佔據幷州、幽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涼州8州之地,對吳國和蜀國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三國時期的魏國爲什麼能以一敵二 因爲郭嘉臨死前留有一計 第9張

郭嘉留下的遺計,不知是巧合還是深謀遠慮。但郭嘉的遺計確實讓曹操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搶先一步佔盡了優勢。三國後期,諸葛亮曾六出祁山,而魏國控制祁山的州便是雍州。此地扼守蜀國咽喉要道,利於守方的魏國鉗制攻擊的蜀國。所以祁山纔會是魏國與蜀國必爭的兵家之地。三國後期,魏國掌管雍州的刺史郭淮,正是憑藉雍州騎兵,相助鄧艾,陳泰多次抵擋住了蜀國名將姜維的北伐。

三國時期的魏國爲什麼能以一敵二 因爲郭嘉臨死前留有一計 第10張

曹操一代梟雄,知人善任,施行兵卒屯田制更讓魏國有了穩定的後方。而郭嘉留下的遺計讓曹操,先孫權、劉備一步有了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在中原開闊的土地上,曹軍利用騎兵的高機動性,與蜀國和東吳進行周旋,本就佔據先天優勢。對於東吳和蜀國而言,想要抗衡魏國只能行計用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