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囚犯問斬爲什麼要等到秋天 這個時間有什麼意義

本文已影響1.17W人 

還不知道:古代秋後問斬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以北宋農民起義爲原型的《水滸傳》中,講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宋江在潯陽樓上喝醉了酒,迷迷糊糊中寫下了“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的詩句,這是用來描述他雄心壯志的詩句,但是卻被當地官員發現,立刻判定爲他有反心,於是宋江馬上就被押進了死牢。

古代死囚犯問斬爲什麼要等到秋天 這個時間有什麼意義

戴宗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心急如焚,立刻跑到梁山去報告,但梁山好漢在得知後,卻是體現得十分鎮定,不慌不忙,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古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律常識:秋問斬,即便是一些已經被判了死刑的犯人,通常也不會立即被斬首。但是秋天過後,那天必須是差一刻就到中午了。

古代死囚犯問斬爲什麼要等到秋天 這個時間有什麼意義 第2張

當然,後來宋江因爲犯下的事情實在太大,也考慮到等待的風險,所以沒等到秋天就開始被處決了,但當天卻是真的等到了午時三刻,這纔有了前來救他的梁山好漢們,宋江才被成功救出。

古代死囚犯問斬爲什麼要等到秋天 這個時間有什麼意義 第3張

其實,如果我們看多了古裝劇,就可以發現,無論是男女主人公,基本都是等到午時三刻,巡官說了一個"斬"字,劊子手的劍即將落下,才被遠道而來的人救下,如果再晚一點,那麼這個人的性命就保不住了。但正是因爲要等到午前三分鐘,這名男子不僅成功保住了性命,還可以對監獄官員進行報復。

這不免讓人對此產生疑問,古代的死刑犯在行刑時,爲什麼要等到秋後才能問斬,而且必須是午時三刻?這不是白白給事情增加了很多變數,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意外,其實這裏面有玄機,完全是古人的世界觀、宇宙觀在指導。

古代死囚犯問斬爲什麼要等到秋天 這個時間有什麼意義 第4張

世界觀決定了人的方法論,進而徹底決定了人的行爲準則,秋後問切和午時三分這一法則,正是源於古人"天人合一,陰陽相剋"的世界觀。《禮記·月令》記載"仲春之月……無劫掠,無獄訟",古人認爲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此時不應傷害生命。

董仲舒時期提出"天有四時,王有四策,慶、賞、罰、刑對應春夏秋冬",將天地間的四時與人社會中的四種行爲對應起來,爲秋後殺人之事奠定了理論基礎。

古代死囚犯問斬爲什麼要等到秋天 這個時間有什麼意義 第5張

此外,也有現實的考慮,也就是說,在古代,對於農耕社會來說,春夏之交大家都忙於在土地上勞作,要等到秋冬纔有一些閒暇時間,那麼到了秋冬季節,可以有更多的"觀衆",自然可以起到更大的震懾作用。

至於爲什麼要在中午執行,則來自於人們"陰陽相剋"的思想。古人認爲,午時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處決犯人,可以使犯人死亡時產生的怨氣、陰氣等陽氣充分消除,不至於形成陰物如鬼害人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