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鴻門宴爲什麼都以摔杯爲號 難道摔其他東西不行嗎

本文已影響1.5W人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摔杯爲號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在我們的印象中,“鴻門宴”往往會提前發請帖邀約,然後事先埋伏刀斧手,弓箭手等等。雙方坐在飯桌上談事情,自然有成有不成,談攏自然相安無事。但是,邀約一方一旦摔了杯子,這飯局便成爲真正的鴻門宴。從理論來講,吃飯的時候往往是最放鬆警惕的時候,即使心懷疑慮,主方盛情相勸也不免吃點什麼喝點什麼。劇情的反轉往往以一聲尖銳刺耳的摔杯子聲音開始。而“摔杯爲號”也成爲約定俗成的慣例。那麼問題來了,杯子惹誰了,爲什麼只摔杯子不摔別的呢?

古代鴻門宴爲什麼都以摔杯爲號 難道摔其他東西不行嗎

從個人喜好來看,其實別的也可以摔,只是杯子更適合這個場合。比如說摔盤子,這個盤子可不是女孩子生氣摔的那種,在古代摔盤子絕對是個力氣活。盤子往往比較大,摔不出氣勢,更摔不出聲響。況且盤子往往不是離人最近的,費力不討好,掀桌子與此同理。

古代鴻門宴爲什麼都以摔杯爲號 難道摔其他東西不行嗎 第2張

碗也可以摔,但是我們的印象中往往都是“歃血爲盟”或是“桃園結義”的場合上才端着大碗,而其中有一些便會摔在地上。這種情景發生在高端場合不大可能,一羣高級將領在正式場合上挽着袖子用大碗喝酒,想來還是有點掉價的。

古代鴻門宴爲什麼都以摔杯爲號 難道摔其他東西不行嗎 第3張

古人常佩劍,而鴻門宴自然也缺不了劍的存在,但是摔劍動作太大了。畢竟劍鞘是掛在腰間的,不是很容易摘取。如果拔出來摔劍,這個動作也不合時宜。我們能想到的摔劍的場景大多是“不得意”,往往是有氣無處發。決定擺鴻門宴,決定除掉客方,摔劍則有點扭捏。

摔杯子不僅順手聲音還大。在飯桌上舉杯相慶很是平常,互相盯着對方的杯子畢竟時不雅,況且君子飲酒時往往會以袖掩面,根本看不到對方此時的動作,所以此時摔杯子更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況且在飯桌上,舉杯必然不會是一次兩次,次數多了找準時機下手的機會也多,如果不能趁對方不備豈不是得不償失了。在古時並沒有地毯,摔杯子的聲音也相對響亮,也好向提前埋伏的人準確傳達消息。

古代鴻門宴爲什麼都以摔杯爲號 難道摔其他東西不行嗎 第4張

古時的杯子並不是我們所想的全部都是銅鐵製品。漢代已經有玻璃杯的存在,玻璃摔出的聲音自然較銅鐵製品更響亮。當然這樣的玻璃杯與當前不大相同,雖然性質一樣,但是大多是不透明的,類似於仿玉質感。從種種角度來看,摔杯子的尖銳聲不僅能增強氣勢,更能準確把握時機,所以“摔杯爲號”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千百年來總結的經驗所在。當然,摔什麼還是由人定的,也並非所有人都會熱衷於摔杯子,也有摔瓜的,比如說朱棣。

古代鴻門宴爲什麼都以摔杯爲號 難道摔其他東西不行嗎 第5張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無論從哪種角度來看,朱棣是絕對沒有機會競爭皇位的。對於這一點朱棣心知肚明,至少在朱標去世前是知道的。朱元璋在朱標死後做了一個有趣的決定——立朱允炆爲帝。此時的朱棣心中雖然有怨言,但是並沒有充分的反叛動機。畢竟朱棣是皇子,甚至其封地就是當時的北平。中原人傑地靈,物產豐盈,依靠其地位在封地享盡榮華是毫無疑問的,而反叛則風險大大提高。朱棣並非貪得無厭之人,這樣不明智的舉動不被打死是不會做的,但歷史就是會開玩笑,朱允炆卻真的想致朱棣於死地。

古代鴻門宴爲什麼都以摔杯爲號 難道摔其他東西不行嗎 第6張

朱棣原本對於朱允炆的皇帝頭銜本就不滿,直到朱允炆確定削藩的決定時朱棣徹底忍不住了。朱允炆對待其他叔叔還算成功,要麼賜死,要麼囚禁,但是到了朱棣這卻大意了。朱允炆命張昺和謝貴去朱棣府邸逮捕“官屬”。從字眼上來看並不包括朱棣,所以朱棣表面上仍是十分配合地將他們引入廳堂。張昺和謝貴並不如朱棣精明,到了廳堂時仍於其有說有笑,直到朱棣拿來切好的西瓜,朱棣向二人走去時,突然摔在地上,事先有所準備的刀斧手衝入廳堂,靖難之役由此而起。

古代鴻門宴爲什麼都以摔杯爲號 難道摔其他東西不行嗎 第7張

朱棣摔瓜自然是另闢蹊徑,而其中也不乏臨時起意的因素,充其量是個個例,在古代大多數仍是以“摔杯爲號”爲主。古語稱“敬酒不吃吃罰酒”,舉起杯子雙方能夠愉快地對飲固然是更好的解決方式,而摔杯子是下下策,也算是存有一絲迴旋餘地。畢竟是個技術活,且往往發生於大事上,如果不重視難免存有差池。不管是從氣勢還是時機來看,摔瓜,摔碗,摔盤子太掉價,仍是比杯子稍遜一籌,所以流傳至今的方式中“摔杯爲號”仍佔主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