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後的皇帝對崇道之風愈演愈烈 道教興盛的原因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2.84W人 

對明朝道教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爲什麼明朝皇帝崇尚道教,還引起了風潮?明朝自朱元璋死去以後,傳位給其孫朱允炆,就是建文帝。建文帝爲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實行削藩政策,引起了燕王朱棣的不滿,藉着勤王的名義攻破金陵,自己當了皇帝,就是明成祖。朱棣爲了給自己坐上皇位正名,號稱是得到了真武大帝的庇佑,故此他大力的推行道教,開啓了明朝皇帝崇道之風。自明成祖朱棣以後的後世明朝皇帝們,將崇道之風愈演愈烈,到嘉靖萬曆時達到高峯。因爲崇道,帝王們對於朝政怠慢,間接的加速了明朝的覆滅。我今天就從明朝帝王崇道的成因說起,聊一下明朝皇帝崇道的後果和道教在明朝興盛的原因。

朱棣後的皇帝對崇道之風愈演愈烈 道教興盛的原因是什麼

一,明成祖朱棣開啓的明朝崇道之風

衆所周知,道教創建於東漢末年,是由不爲五斗米折腰的張道陵所創立,歷代帝王對於道教的態度都不一樣,隋朝時期,隋文帝楊堅信奉的就是道教,到了唐代,李淵爲了給自己做皇帝正名,將老子奉爲自己的老祖先,並且追認老子爲道教的祖師爺。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對道教十分信仰,他在當了皇帝以後,下令全國只准道教和佛教存在,其他的宗教一律禁止。到了朱棣,他的皇位來的本來就不是怎麼光明正大,加之在爭奪皇位時,他是用真武大帝的名義爲自己正名,加封真武大帝”北極真武玄天大帝”,爲所以對於道教,他是極力的宣傳。

朱棣後的皇帝對崇道之風愈演愈烈 道教興盛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朱元璋信奉佛教多過道教,與其出身,經歷有很大關係。朱元璋出生貧苦人家,小時候爲了活下去只得出家當了和尚,就算當和尚只爲活命,但是對於佛教經典,朱元璋肯定是要接觸和學習的,所以佛教在他心中的比重要比道教大。

朱元璋曾頒佈過法令,禁止大臣崇信道教,但對於佛教卻沒有禁止,在和尚和道士犯罪的處罰上,和尚犯罪處罰要小於道士。以上這些可以看出來,朱元璋對於佛教的崇信要對道教大的多。

前面已經說過,朱棣皇位來得不正,爲了給自己正名,就說自己是奉了真武大帝授意的。朱棣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別認爲他是隨便胡謅出來的。朱棣本是朱元璋第二個兒子,封地在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道教中,真武大帝是北方的守護神,朱棣又是從北方率兵起事的,把真武大帝作爲爲自己辯護的理由就顯得很充分了。

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神鬼一說的,真武大帝顯靈保佑自己,都是朱棣杜撰出來的,但那時候的人,卻對神鬼很是篤信,相信朱棣就是真龍天子,都心甘情願地跟他幹了。繼位皇帝以後,朱棣將道教的地位迅速提升起來。不僅將建文帝剝奪”正一天師”張道陵的封號給還了回去,而且在武當山大修道觀,爲真武大帝塑像,以顯示其神威。

真武大帝成了明朝的第一護國神靈,他還將道教的分支全真教祖師丘處機的後人邱元青列爲九卿之一。

對於道教的信奉,朱棣還是很認真的,當時張三丰是最有名的道士,對於他的傳說也很多,朱棣專門派人去尋找張三丰,”朕久仰真仙,克思親承議範。”(出自朱棣《賜張三丰書》)可惜張三丰卻不待見朱棣,一直避之不願意見朱棣。

二,明成祖后帝王們崇道之風

朱棣後的皇帝對崇道之風愈演愈烈 道教興盛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明成祖朱棣將道教的地位提升起來,爲其後的子孫們提供了一個榜樣,後世皇帝紛紛效仿,雖然對於道教的信奉程度不同,但是基本上都遺傳了朱棣的個性,對道教很是偏愛,尤其是到了嘉靖萬曆時,崇道達到了最高峯。

現存的北京九廟全是在明朝建設的,都是由朱棣的子孫所建的。九廟裏有五座供奉的是道教的神靈,四座是祭祀賢聖的,沒有一座廟供奉佛教的。

明成祖死了以後,他的兒子明仁宗繼位,命令當時道教的天師張宇清爲自己的父母做法事,以告祭父母神靈。封高道劉淵然爲”沖虛至道六妙無爲普濟大真人”,並且給予二品官銜。將天師張宇清的地位提高了一級,並且在北京建造了朝天宮,專門用來祭祀道教以玉皇大帝爲首的神靈。同時,他還加封了自己的父親生前喜愛的金闕,玉闋,這兩位地位在道教中並不算高,明仁宗就給他們加了封號爲金闕玉闋真君上帝,別看多了上帝兩個字,可是他們在道教中的地位大幅度的提高了。

明宣宗死之前,給他的繼位者明英宗安頓,在朝天宮內東北一隅建造天師府,要將道教第四十五代天師迎接到天師府來。其後,明英宗用各種方式加封道教神靈,以及道教之前的天師在皇宮內經常邀請道教天師前來,給主事的道教天師各種封號。

明孝宗算是明代頗有些作爲的皇帝了,他對於道教的信奉程度絕不亞於他的老子明英宗,反正也是給道教加封封號亂七八糟的。

在孝宗第一個兒子出生以後,他認爲這是上天聖靈對於他的恩惠,將道教天師大加讚賞,爲了表示他對於道教的崇信。任命道士爲太常侍。

到了明武宗時代,纔算是出了一個對道教不怎麼感興趣的皇帝,不過他對佛教特產喜歡,但他不排斥道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些不反感。

接下來,道教在明朝進入了史無前例的輝煌,明武宗的兒子嘉靖繼位,先給自己的父母追加封號。這個封號很明顯就是道教中的道號,他爲自己的父親追加的道號是”仁化大帝”,母親的道號是”妙化元君”,這兩個的道號應該是很長的,在此爲了方便,省略了很多。

給自己的父母加封號還屬正常,接下來嘉靖開始給自己加封道號,一開始叫”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神君”,跟着嫌棄這個道號字數太少,於是又給自己重新加封了一個道號,字數太長,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百度一下,這裏就不寫出來了。

更奇葩的事情還在後面,過了一段時間,嘉靖又開始嫌棄自己的道號太短,第三次開始給自己加封道號,這次的道號居然有四十字之多,也算是古今道號字數最多的了。在古代,對於封號字數越多的越表示尊敬。明成祖時,給道教祖師張道陵的封號只有六個字,到了嘉靖達到了二十個字。嘉靖不僅在各地興建道觀,而且寵信一大批方士和道士,其中最有名的兩個人就是邵元節,陶仲文。對於佛教,嘉靖下令搗毀廟宇,但是也沒有說趕盡殺絕,禁止佛教。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看出,明朝的皇帝對於道教的信奉程度是空前的,尤其是嘉靖時代,道教發展到了最鼎盛時期,不過物極必反,道教在到了清代開始逐漸衰落,興盛程度遠不如佛教,其原因就是盛極而衰的道理吧。

三,崇道之風對於整個明朝社會的影響

朱棣後的皇帝對崇道之風愈演愈烈 道教興盛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熟悉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十六位皇帝之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太祖朱棣勤於政事之外,其餘的皇帝都是一些昏庸無能,怠政之輩,而且這些皇帝所做的事情一個比一個奇葩,單就從崇道上來說,帝王們信奉道教,是希望修道成仙,長生不老。只有安下心來,找個清靜的地方纔能修煉,於是就出現了嘉靖帝”二十年只爲修道而不理朝政”(出自《明史》)的現象,萬曆皇帝更是過分,據文獻資料記載,萬曆皇帝自萬曆十八年召見羣臣議事後,一直到萬曆四十三年,竟然未有在朝堂上議論過朝政。由於萬曆皇帝長年不理朝政,很多犯人的案件都無法審理,很多科舉考試後的進士數年得不到安排,文武官員最後不得不辭職,也不管皇帝批准不批准,掛印而去。

明朝不設置宰相一職,由於皇帝怠政,所有的權力歸於內閣,內閣首輔大臣的權力就被提升起來,導致出現瞭如嚴嵩,張居正這樣的權臣,各權臣之間相互爭鬥,形成了朋黨之爭。對此,還引發了明朝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那就是明朝的皇帝長年不理會朝政,但是國家卻運轉得很正常。

受到明朝皇帝崇道的影響,明朝社會上發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出現了神仙崇拜之風,各行各業都找了一個神仙作爲自己行業的庇護神,對於後世的影響巨大,而且這些庇護神還都是道家的。

在文學領域,受到崇道之風的影響。出現了一大批以道家神仙爲主的小說,諸如《西遊記》,《封神演義》,《東遊記》等等,就連《水滸傳》的開篇,也是以道教張天師放走妖魔開始。

四,結束語過去,很多人都說道教在明代是處於衰落時期的,不過從以上敘述看出,道教在明朝不僅沒有衰落,而是將道教徹底的推廣到了民間,只不過道教在明朝沒有出現新的流派,在理論上也沒有多大的發展,這當然不能說是道教的錯誤,而是統治者很好地控制了道家的發展,使其成爲一種工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