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建立的糧倉那麼多 隋朝爲何還出現那麼多的饑民

本文已影響2.75W人 

對隋朝糧食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饑民的產生,與隋朝儲備了多少糧食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饑民的產生是社會制度的問題,是生產方式的問題,與隋朝的糧倉儲備了多少糧食沒有多大關係,與地主家的糧倉有多少糧食也沒有多大關係。從表面邏輯看,隋朝建立那麼多的糧倉,不就是爲了存糧備荒嗎?爲何不開倉放糧呢?

只是,隋朝末年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自然災害。所以沒有開倉賑濟災民的必要。更重要的是,隋末的糧倉,隋煬帝第三次討伐高句麗失敗後,所有的社會矛盾集中爆發。隋煬帝已經喪失了對政權的掌控。各地的糧倉實際上被各個門閥勢力所把持,是否放糧賑濟災民,隋煬帝說了不算。

例如,近代1929年經濟危機,美國大量的民衆失業,民不聊生。而那些大資本家,卻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爲何不賑濟這些沒有飯吃,失業流浪的民衆呢?道理是一樣的。這是社會制度的問題,是生產方式的問題。

隋朝建立的糧倉那麼多 隋朝爲何還出現那麼多的饑民

唐朝人吃了隋朝50多年的糧食,這個說法不靠譜。

上個世紀70年代,在洛陽附近找到了一個具有17個足球場那麼大的隋朝糧草,並且發現了一千多年前已經碳化的糧食。根據這個倉庫儲備糧食的規模看,這個倉庫夠當時洛陽城常住人口吃上40年。而這樣的隋朝糧倉,隋文帝開皇盛世之時,建立很多。

就因爲這樣的考古發現,很多人通過對比隋朝的糧食儲備糧和唐朝立國時的人口規模,得出唐朝人吃了隋朝50多年的糧食,這樣一個誇張的說法。這顯然是違背常識的。單單就糧食的保存時間來說,就顯然不可能。

《新唐書》記載: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溼之地,粟藏五年,米藏三年,皆着於令。這句話就是說,糧食的保存時間在隋唐時期,最長不得超過九年。即便是現代化的發達的存糧技術,也不可能將存糧保持五十年。

隋朝建立的糧倉那麼多 隋朝爲何還出現那麼多的饑民 第2張

古代對糧食的消耗方式,與現代社會可不一樣。

各地義軍開倉的統計:“(李)密遣世績帥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濟河……開倉恣民就食……得勝兵二十餘萬”、“(劉武周)於是開倉以賑饑民……收兵得萬餘人”等,類似記載比比皆是,所以,“唐高祖平京師傾府藏以賜勳人。既而,又患國用不足。”

從這個記載看,唐朝立國之時,也面臨着嚴峻的糧食危機。各個門閥勢力投靠各地義軍後,糧倉也被啓用,從而作爲這些義軍爭霸天下的軍糧儲備。唐高祖李淵能夠定鼎關中,自然也得到了隋朝的糧倉。

所以說,這些糧食都被隋末各地起義軍爭霸給消耗了,唐朝立國之時,也利用到了一部分,但只是短暫的利用。後續糧食,是陸續補充進去的。畢竟修建好的糧倉不可能不用。後續補充進去的糧食,這可跟隋朝沒有關係了。

隋朝建立的糧倉那麼多 隋朝爲何還出現那麼多的饑民 第3張

隋末饑民的出現,不是因爲沒有糧食,而是因爲沒有土地。

隋煬帝楊廣爲何要攻伐高句麗,不就是要搶地盤嗎?大量民衆傾家蕩產,跟隨隋煬帝,加入這場民族氣運之戰。如果搶到了地盤,設置了郡縣,輸出了人口,參戰的民衆根據均田制分到了耕地,將領因爲戰功得到了封賞。那麼,什麼樣的矛盾都能消除。

失敗,意味着一無所獲,反而耽誤了生產。民衆失去了發展再生產的能力,門閥地主乘機兼併土地,無數民衆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沒有辦法謀生,才導致飢寒交迫。這些饑民後來也不是餓死的,而是加入了起義軍,相互爭奪隋朝各地糧倉而戰死的。

即便隋朝開倉放糧,也解決不了耕地的問題。沒有耕地,失去了賴以維持生存的手段,這纔是社會矛盾爆發的根源性問題。

隋朝建立的糧倉那麼多 隋朝爲何還出現那麼多的饑民 第4張

綜上所述:隋朝歷經開皇盛世,耕地不斷增加,人口不斷上漲,各地區也建設了許多糧倉,儲備了很多的糧食。這個是事實。

然而,耕地的增加速度,跟不上人口上漲的速度。隋朝面臨着嚴重的人地矛盾,面臨着關中門閥與南方士族的矛盾,面臨着南陳舊勢力意圖割據南方的矛盾,面臨着北方突厥與高句麗入侵的矛盾。

各種矛盾都因爲人地矛盾而不斷激化。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修建隋唐大運河,加強各地區的聯繫,以便消除地域矛盾。同時,囤積糧草物資,訓練軍隊,對外開疆拓土,奪取耕地,移民設郡縣。

隋朝建立的糧倉那麼多 隋朝爲何還出現那麼多的饑民 第5張

隋煬帝征伐高句麗失敗後,無數民衆不僅沒有得到土地,反而因爲征戰失去了再生產的能力,大量的土地被門閥豪族兼併。伴隨着無數民衆成爲流民,饑民,其他所有的矛盾都跟隨着集中爆發,隋煬帝失去了對各個地區的掌控。

各地起義軍或是反叛門閥貴族乘機奪取各地糧倉,藉助這些糧草吸引饑民入軍,充當他們爭霸天下的兵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