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能成爲戰國首箇中原霸主 魏國是怎麼做到的

本文已影響1.05W人 

對戰國魏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爲什麼魏國會成爲戰國首箇中原霸主?原因是李悝的變法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信史可循的亂世。由於西周被來自西北的犬戎攻滅,周平王在諸侯國的幫助下打敗犬戎,遷都到洛陽。

東周政權相較於西周,對周王朝內部的控制力明顯下降,各諸侯國也乘此機會大肆擴張。春秋時期的各諸侯國對周天子還保持着應有的敬重。

魏國能成爲戰國首箇中原霸主 魏國是怎麼做到的

例如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藉着周天子的大義宣示自己的霸權。戰爭之時也保持着應有的禮儀,比如兩軍對陣必須等待對方排好陣列再進攻,如果遇到對方的君主要先敬禮後纔可以開始正式的戰爭。

這些都體現了春秋時期諸侯王執政時期的貴族風度。但是到了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王普遍被卿大夫奪權,整體的社會風氣發生了變化,禮崩樂壞更加明顯。

戰爭烈度加大,由原本的禮儀式戰爭變化爲殘酷的兼併戰爭,動輒幾十萬人大戰,而且更講究謀略,完全拋棄了禮儀。

各國在這樣的情況下爲了富國強兵,嘗試了各種新制度,這種嘗試我們稱之爲“變法”。而今天的主題,就是戰國時期第一場大型變法,這就是發生在魏國的李悝變法。

01變法前的魏國

戰國的起始點是著名的“三家分晉”事件,在這場瓜分中,魏國分到了原本屬於晉國的河東地區,河東地區是原本晉國最富裕的地區,土地肥沃,生產發達,魏國也因此成爲三晉之中最爲富庶的一家。

但是富庶也就代表着巨大的風險,河東地區的西面也就是河西地區,屬於當時公認的“蠻夷”——秦國。魏國的統治者魏文侯,看着緊鄰魏國的這塊河西之地,又是眼饞又是擔憂。

魏國能成爲戰國首箇中原霸主 魏國是怎麼做到的 第2張

眼饞是因爲河西之地有着不輸於河東之地的富庶,擔憂的是自己西邊的這位鄰居也是一位硬茬,怕是魏國謀劃不到河西之地,反而自己要虧。

而且新建立的魏國繼承了晉國許多的政治遺產,國內許多人還懷念着從前強大的晉國,妄想三家再度合併,這也是魏文侯將要面對的一個重要政治勢力。

爲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加強自己的統治力,也是爲了富國強兵,更好的謀取河西之地,魏文侯決定要好好改造一下舊有的這些制度。

02李悝變法

於是魏文侯任命法家的李悝爲相,開始大刀闊斧地對國內製度進行改革,史稱“李悝變法”。在政治方面,爲了打擊舊貴族,李悝以“食有勞而祿有功”的原則廢除了原本的奴隸主官爵世襲制。

取消了舊貴族原本享受的世襲俸祿,根據功勞和能力來選拔官吏。大大削弱了國內原有舊貴族的實力,使新上位的地主階級可以牢牢把持政權,鞏固了新生魏國的統治。

在經濟方面,李悝推行“盡地力之教”的政策,廢除了原本奉行的井田制。打破原本井田制下固定的土地界限,解放了老百姓多餘的生產力,投入到新的土地的生產中。

而且允許土地的私有買賣,正式確立了土地私有制,鞏固了地主階級統治的經濟基礎。同時規定要雜種各種不同作物,以防止作物之間的病蟲害傳播而導致一年無收。

魏國能成爲戰國首箇中原霸主 魏國是怎麼做到的 第3張

充分利用房屋前和房屋後的多餘土地,多種樹植桑,兼以瓜果蔬菜,豐富了百姓生活。這是爲了適應魏國地少人多的社會現狀,適合魏國的社會實際,大大促進了魏國農業的發展,促進魏國人口的增加,爲魏國後來的其他改革打下了經濟基礎。

同時李悝身爲法家人物,自然不會再變法中忘記法律。李悝組織創立了魏國新法《法經》,在《法經》中,有着“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六篇。

對於國家運行中發生的各項事務,政府職能,官員升遷,百姓民事糾紛等都做了詳細的解釋。從這些法律內容來看,李悝編制的《法經》是一部保護封建制度的法典。

這部法經不僅集以前各國法律之大成,而且是秦漢法律的藍本,是中國法律史的一個里程碑。在軍事上,魏文侯同時任用了吳起,和李悝的改革相互映襯。

對魏軍士兵進行嚴格的選拔,按照不同士兵的特點編制不同的部隊,加大對士兵的扶助,建立新的獎懲制度,對卓越的士兵免去一家徭役,還獎勵田宅。這套制度被稱爲“武卒制”,大大加強了魏國的軍力。

魏國能成爲戰國首箇中原霸主 魏國是怎麼做到的 第4張

03中原霸主

魏國在李悝變法之下國力迅速加強,完成了魏文侯富國強兵的心願。從公元413年開始,魏文侯不斷向秦國進攻,到了公元408年,魏國就拿下了河西之地。

和北方的韓趙兩國合作,向東方發展,在公元前404年,聯軍打敗齊軍,公元前319年,聯軍又打敗楚軍。

至此,戰國時期的其餘大國都見識到了魏國的強大,魏國憑藉着強大的國力,和韓趙之間的堅不可摧的聯盟關係,成爲了一代中原霸主。

魏國能成爲戰國首箇中原霸主 魏國是怎麼做到的 第5張

自古以來,變法就是國家強大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要從實際出發,從所處的國情出發,要有遠見,善於用人,順應歷史的潮流纔是改革成敗的關鍵。

參考文獻:《史記》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