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在歷史上大有作爲,剛離世藩鎮便復叛

本文已影響1.87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唐憲宗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唐朝的歷史上不乏明君英主,尤其是在中晚唐那個紛亂複雜的十字路口上,更是涌現出了諸多力圖恢復往日“大國之風”的皇帝。這中間最爲出名的莫過於唐憲宗、唐武宗以及唐宣宗,因爲這三個唐朝皇帝爲唐朝締造了三次重要的治世。唐朝能夠在“安史之亂”後堅持一百多年的時間,更是同這三位皇帝,有着很大的關係

唐憲宗在歷史上大有作爲,剛離世藩鎮便復叛

歷史上中晚唐時期第一個治世,便是唐憲宗在位期間締造的“元和中興”,這次中興使得唐朝國勢爲之一振。根據《新唐書》的記載則爲“當此之時,唐之威令,幾於復振。”能夠出現這樣的情況,同唐憲宗在位期間,對藩鎮勢力採取絕不姑息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元和中興”的大好局面,並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隨着唐憲宗的離世,唐王朝便又回到了過去的老路上。那麼,歷史上大有作爲的唐憲宗,爲何剛離世藩鎮便復叛?

在公元821年,即唐憲宗離世後的第二年。“河朔三鎮”之一的盧龍便發生了軍亂,而這一軍亂則如同多米諾骨一般,產生了連鎖反應。不久之後,唐憲宗在位時期歸附唐王朝的“河朔三鎮”便紛紛復叛。而往日對於“河朔三鎮”的歸附,起到巨大作用的田弘正也在軍亂中殞命。可見,這樣的局面,使得“元和中興”的成果近乎全部歸零。

首先,唐憲宗死後“河朔三鎮”便選擇復叛,其根源還是在於憲宗一朝沒能將藩鎮徹底剷除。在中晚唐時期,“河朔三鎮”完全成爲了一個風向標般的存在。這是因爲,“河朔三鎮”的整體實力,近乎到了難以動搖的地步。而憲宗一朝所以能夠收復“河朔三鎮”,很大程度上是唐憲宗剿滅吳元濟敲山震虎,以及魏博鎮反正的結果。

唐憲宗在歷史上大有作爲,剛離世藩鎮便復叛 第2張

由此可見,唐憲宗在位時期,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河朔三鎮”這個問題。雖然,唐王朝做到了政令一統,但是藩鎮割據的種子,卻沒有得到有效的根治。這樣的情況,同唐朝的國力有着很大的關係。在討伐吳元濟的過程中,唐朝損耗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唐朝在短時間內無法在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面對魏博、成德以及盧龍三鎮的上表歸附,唐朝雖然採取了接納的做法。但在憲宗一朝,始終沒有觸及藩鎮勢力的根本。

當然,藩鎮復叛的情況發生,不僅在於憲宗一朝沒能摧毀藩鎮的根基。實際上,這也是憲宗的繼任者唐穆宗迅速推及“銷兵”之策的結果。唐穆宗時的“銷兵”之策,說白了便是通過唐王朝政令的方式,讓擁兵自重的節度使自削兵權。但是,這樣的政策,明顯有些脫離了實際。這是因爲,各地藩鎮所以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兵力的充沛上。這樣的做法,顯然是在觸碰已經歸附藩鎮的底線。

並且,這樣的做法,其誕生之初便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這個缺陷便是,唐朝的國力根本無法爲這樣的國策,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唐憲宗在位早期的連年用兵,使得唐王朝到了兵員、財力枯竭的地步。而在憲宗死後,旋即便宣佈“銷兵”,顯然不是一個明智之舉。因爲,這樣的情況下,必然會招致藩鎮的強烈反彈。而此時的唐王朝已經沒有力量,如憲宗一朝對藩鎮予以打擊。這也是爲何唐穆宗之後,唐朝開始默認“河朔三鎮”割據現狀的重要原因。

唐憲宗在歷史上大有作爲,剛離世藩鎮便復叛 第3張

歷史上唐憲宗時期締造的“元和中興”,可以說是中晚唐歷史最爲光輝的一次治世。可是,這次中興的成果卻隨着唐憲宗的離世,最終成爲了一場幻夢。以至於,藩鎮割據又一次重回到了唐朝的歷史舞臺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