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結局爲何如此淒涼?多爾袞的生平是怎麼樣的?

本文已影響2.31W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多爾袞的結局爲何如此淒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清初,京城出現了一道手持利刃的巍峨身影,那便是清代有名的軍事家——多爾袞。多爾袞作爲清廷最有聲望和地位的王爺,曾爲大清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勞苦功高,是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大統一的歷史名人,但是他的結局卻很悲涼。

多爾袞的結局爲何如此淒涼?多爾袞的生平是怎麼樣的?

一、多爾袞的生長背景

多爾袞生於1612年,是阿巴亥王妃的第二子。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晚年時期最喜歡的妃子。相傳阿巴亥12歲嫁予43歲的努爾哈赤,12歲的她不僅風韻有餘,還富有美貌與智慧,這樣的阿巴亥能被努爾哈赤看中也不足爲奇。不久,年僅13歲的阿巴亥就被冊封爲大妃。阿巴亥之所以有這種驚人的經歷,肯定是少不了智慧的推動,而多爾袞作爲她的兒子,也繼承了她的聰慧。

多爾袞七歲的時候,父汗努爾哈赤爲了能夠鍛鍊這個年紀尚小的兒子,便讓他管理朝中的瑣碎事務,特別是財務方面的管理。讓一個7歲的孩子去管理這種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有許多人表示並不看好,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多爾袞居然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可見七歲的他,其管理能力與智慧是有多出衆,這令他的父汗努爾哈赤對他非常讚賞,也深感欣慰,自此對多爾袞刮目相看。

多爾袞的結局爲何如此淒涼?多爾袞的生平是怎麼樣的? 第2張

多爾袞自幼隨兄出征,不僅從哥哥們的身上學到了不少軍事方面的知識,也在多年的征戰中積累了不少的軍事經驗,培養了較強的軍事技能。在跟隨皇太極出征的那幾年,多爾袞不僅習得了戰鬥技能,而且還在皇太極的影響下鍛鍊了自己的政治思維。在多爾袞17歲那一年,皇太極沿襲明朝政治制度,在朝中設六部,且令自己最倚信的弟弟多爾袞掌管吏部事務,可見皇太極有心栽培多爾袞,希望多爾袞能夠成爲自己政務上的好幫手。最終,多爾袞沒有辜負皇太極對他的期望,凡事勤勤懇懇,非常用心,獲得了皇太極的讚賞:“置官以來,吏部辦事盡善。”由此可知,年紀輕輕的多爾袞在政務上的處理能力已經很強了。

二、多爾袞的主要功績

歷史記載多爾袞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其中,多爾袞最多的功績則體現在軍事上。

多爾袞的結局爲何如此淒涼?多爾袞的生平是怎麼樣的? 第3張

1628年,多爾袞奉命征討察哈爾部。察哈爾部乃蒙古部族最有名、最繁華的部落之一,如果征討成功,則有利於清兵順利進攻京城。在多爾袞的參與下,察哈爾部被成功征討,多爾袞在此戰役中立下了較大軍功,被皇太極讚賞,也因此而獲得了“墨爾根戴青”的稱號。

1640年至1642年,多爾袞跟隨皇太極參與鬆錦大戰,鬆錦大戰乃是皇太極在位時期最傑出的作品,也是兩軍最悲壯的搏鬥場面之一。皇太極的足智多謀和多爾袞的英勇善戰致使明軍元氣大傷,打得明軍再無反手之力。《清太宗實錄》記載了鬆錦大戰的悲壯場面:“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衆。海中浮屍漂盪,多如雁鶩。”從作者的描述中便可得知,這場鬥爭是有多激烈。如果沒有多爾袞的參與,皇太極就少了一名良將,也許也就沒有那麼快完成這場鬥爭的任務。

多爾袞的結局爲何如此淒涼?多爾袞的生平是怎麼樣的? 第4張

1643年,皇太極去世,福臨繼位,1644年,在多爾袞成爲攝政王之後,多爾袞便馬上幹了一件國家大事,那便是聯合吳三掛,調動各族兵力傾巢出動,指揮清兵入關,擊敗了佔領山海關的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從此定鼎中原,定都北京,爲統一全中國拉開了序幕。

三、一代名人的結局爲何如此淒涼?

1650年冬,時年順治繼位第七年,多爾袞死在了狩獵途中,被順治追封爲“清成宗”。對於多爾袞的死因,史書有記載:多爾袞雖有戰鬥智慧,但是他的身體本來就虛弱,素患風疾,常有頭昏等不適症狀,隨着自己權力的擴大,多爾袞行事又愈加放縱,所以猝死也是有所徵兆的。

多爾袞的結局爲何如此淒涼?多爾袞的生平是怎麼樣的? 第5張

本以爲一代良將死後會得到安息和後人的讚許,卻沒想到,在多爾袞死後不久,順治皇帝竟然剝奪了多爾袞的封號,沒收其家產,並掘墳鞭屍。曾有異國教父親臨現場,併發出了感慨:“他們把屍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衆,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也化爲塵土。”

爲什麼一代名人死後竟遭如此待遇?

原因1:作威作福

《清世祖實錄》曾記載:大臣所上奏的國家事務,多爾袞都沒有過問順治的想法,自己做好決定後,對外概稱是皇帝的意願。不僅如此,多爾袞權力擴大後,依附他的人越來越多,多爾袞開始沾沾自喜,擅作威福,任意罷黜不合他意的官員,順治雖然年紀尚小,但是聰明的他對多爾袞的行爲肯定心存芥蒂。

多爾袞的結局爲何如此淒涼?多爾袞的生平是怎麼樣的? 第6張

原因2:與兄弟不睦

在皇太極去世之初,皇帝的位置還空着,在那個時候,唯一一個與多爾袞爭奪皇位的人就是豪格,自此之後,豪格與多爾袞便有了夙隙。多爾袞幾番想除掉豪格卻不遂人意。1648年,皇太極長子豪格帶領軍隊凱旋而歸,本來想在朝中憑功勞論賞,但卻被多爾袞以“包庇”等罪名而治罪,豪哥因此而落獄,豪格因爲這種莫須有的罪名而深感悲憤,最終在獄中病故。豪格的幾位大臣也沒有落得好下場。在除掉豪格之前,多爾袞就已經憑“通姦”的罪名革除了濟爾哈朗的輔政權力。這兩次手足相殘的行爲,使得朝中跟豪格和濟爾哈朗有關係的大臣都表示對多爾袞不滿,以致在多爾袞死後,衆大臣聯合上書陳列多爾袞的生前罪狀,使得順治大怒,爲了平息順治自己的怨氣並安撫大臣的心,順治才決定對多爾袞進行鞭屍。

多爾袞作爲清朝史上有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爲大清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爲大清的穩固奠定了基礎, 是大清的有功之臣,雖有過錯,但是死後被鞭屍這種結局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