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權臣嚴嵩的悲劇一生,堂堂首輔最後貧苦而死

本文已影響2.03W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嚴嵩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嘉靖二十年不上朝,爲何一直能把朝政牢牢控制手上,這和他制衡術玩到出神入化不無關係。嘉靖帝把大臣放置於天平兩邊,今天左邊加點砝碼,明天右邊也增加的重量,手下的大臣雖然手握大權,卻保持着一種微妙的平衡,嘉靖仍然能掌控朝政。而說到輔佐嘉靖的大臣,就不得不談及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的嚴嵩,通過戲曲、書籍等文藝作品的傳播,其奸詐狡猾已是深入人心,但仍然沒有逃脫嘉靖的手心,最後被抄家。

明代權臣嚴嵩的悲劇一生,堂堂首輔最後貧苦而死

明憲宗成化十六年(1480),嚴嵩出生於江西袁州府分宜縣介橋村,其父親把考取功名的一切希望都放在嚴嵩身上。嚴嵩從小便受到悉心的教導,五歲時便啓蒙開始學習,九歲入縣學。天資聰穎且刻苦認真的嚴嵩,也不負衆望,年僅十歲便能通過縣試,十九歲便已經中舉,最後在二十五歲時高中乙丑科進士,完成了父親的心願。

嚴嵩高中進士後,被授予編修這一官職,正當仕途起步之際,嚴嵩卻生了一場大病,以至於不得不退官回到家鄉,這一回就是十年。在這十年間,嚴嵩的主要工作就是爲袁州府纂寫府志,最後在機緣巧合之下,嚴嵩得以回順天正式復官。嚴嵩像是要填補這十年的仕途空白,使用各種手段拼命的往上爬,但效果卻不明顯。到了嘉靖年間,嚴嵩拼命討好當時深受嘉靖帝寵信的禮部尚書夏言,他的仕途開始步步高昇。

嘉靖四年(1525),嚴嵩升任國子監祭酒,後歷任南京禮部尚書、南京吏部尚書,但始終徘徊在中央朝堂之外。嘉靖十五年(1536),嚴嵩赴京朝覲考察,他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嘉靖帝面前表現十分亮眼,留在了嘉靖帝的身邊,任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此後嚴嵩與嘉靖的交往越來越密切,甚至有時一天就召見嚴嵩三次,機敏的嚴嵩也越來越得嘉靖帝的寵信。一次嘉靖帝在皇帝廟號問題上與朝中衆大臣起爭執,嚴嵩也是反對者,但狡猾的嚴嵩見嘉靖帝態度堅決,之後轉換立場支持嘉靖,批評其他大臣。

隨着嘉靖曾經的寵臣夏言漸漸失寵,深得嘉靖信賴的嚴嵩不但不幫助曾經自己的幫助者,反而落井下石。升爲太子太傅後,嚴嵩更是明面攻擊夏言,慫恿嘉靖罷黜夏言,果然夏言下臺了。嘉靖二十三年(1544),河套地區被韃靼入侵,夏言向朝廷推舉曾銑領兵出征,嘉靖也認爲甚好,但嚴嵩卻從中作梗說夏、曾二人有異心,嘉靖果然相信,最後二人並未得到嘉獎。嘉靖二十七年(1548),嘉靖帝再次聽信嚴嵩讒言,賜死曾銑,夏言也被迫入獄,嚴嵩再進讒言,最後夏言也被斬首。從此朝中再無大臣能與嚴嵩相競爭,嚴嵩出任內閣首輔,從此權傾朝野。

手握大權的嚴嵩並未停下腳步,剷除異己成爲了他重要的工作。仇鸞不甘心被嚴嵩制約,上書揭發嚴嵩所做的事,引起了世宗的重視,嚴嵩受到冷落。但嚴嵩的運氣可謂是不錯,不久後仇鸞病重而死,嚴嵩還掌握了仇鸞的不利信息,嘉靖帝與嚴嵩間的芥蒂就這樣消除了。

雖然朝中無人能敵,但嘉靖帝生性猜疑,所以嚴嵩密切關注着自己的反對者,對上奏彈劾他的人都能通過各種詭計迅速地將其剷除。沈鍊、楊繼盛等大臣都曾上書,將嚴嵩的罪名羅列得清清楚楚,嘉靖帝也曾多次懷疑嚴嵩。可惜的是嚴嵩勾結奸臣、矇騙的手段十分高超,嘉靖帝被各種消息搞混了頭腦,最後還是相信了嚴嵩這一勢力的消息。

明代權臣嚴嵩的悲劇一生,堂堂首輔最後貧苦而死 第2張

嚴嵩不但把控着朝堂的權力,甚至還把手伸到了皇室。嘉靖在沒有設立太子的情況下,安排了裕王朱載垕、景王朱載圳婚事,並且在各府中舉行婚禮。嚴嵩對此不同意,與嘉靖多次談此事的不妥,未設立太子的情況下,各皇子不應該在外居住,一年後嚴嵩又說現在立太子是首要事務。嘉靖儘管對嚴嵩這等插手皇室之事非常不滿,但卻也沒有對嚴嵩有何懲罰。

嚴嵩在權傾朝野的這數十年間的惡行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一直小心的侍奉着嘉靖帝,生怕嘉靖帝冷落自己。嚴嵩一夥人收買了嘉靖身邊的宦官,瞭解嘉靖的一舉一動,想要杜絕一切不利於自己的事情。嚴嵩爲嘉靖辦事也還算上心,嘉靖追求長生,嚴嵩就盡全力討好嘉靖,不管耗費多大人力物力,勞民傷財,搞得國庫入不敷出。但對於日益惡化的政局,嚴嵩卻沒有任何改善的舉措,任其變糟變亂,甚至還推波助瀾。在這混亂的局面下,嚴嵩一夥可以說是賺得盆滿鉢滿,其兒子嚴世蕃更是狂妄地說“朝廷無我富!”

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嚴嵩的各種舉措經常觸動嘉靖帝敏感的神經,嘉靖對嚴嵩父子日久生厭,嚴嵩父子卻變得越來越高調。最終嘉靖帝決定剷除嚴嵩父子,嘉靖四十四年(1565)嚴世蕃被判斬首,嚴嵩被沒收家產,被迫削官回鄉卻已是無家可歸。一年後,嚴嵩在貧病交加中去世,既無棺木下葬,更沒有前去弔唁的人,頗爲悲慘。

隱忍數十載,終在中年權傾朝野,爲達目的坑害同僚,剷除異己。掌權的數十年不管政局,只顧貪污與討好帝王。嚴嵩看似已無後顧之憂,可以頤養天年,怎奈何嘉靖一道聖旨,將其妄想破滅,最終只能悲慘的死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