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盛世達到巔峯的漢景帝,他真的是個明君嗎?

本文已影響2.51W人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漢景帝。

“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後世鮮能及之”。

這是《資治通鑑》裏對於西漢初年“文景之治”的評語。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盛世。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代帝王共同努力下漢朝出現國家安穩,穩定發展的局面。其中在漢景帝劉啓統治期間更是將盛世推向高潮。

而今天我們就順着盛世的脈絡,聊聊漢景帝的“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還原明君的另一面。

推動盛世達到巔峯的漢景帝,他真的是個明君嗎?

打死吳國世子,盡顯輕浮之態

順便說說漢景帝的太子之位,不比雍正的“九龍奪嫡”和朱棣的20多個親兄弟。父親漢文帝總共就4個兒子,漢景帝作爲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自然而然就是嫡長子。所以說皇位來得實在太容易,以至於養成驕縱輕浮的性格。

拿漢景帝打死吳王世子來說。史記裏記載了這樣一段:

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史記》

翻譯過來就是吳國世子這個人驕橫,和太子下棋的時候讓太子不滿意了,兩人起了爭執,結果太子就以下棋的名義將其殺害。

要知道,吳國作爲當時漢朝的一個下屬國,承擔着保境安民的作用。因爲一次娛樂的下棋,就將人打死,這未免太不可思議。作爲吳王的世子,將來是要繼承王位的,現在太子因爲下棋的事就把人殺了。這豈是仁君的典範?下棋爭吵在所難免,大不了直接走人,但是因爲這件事發生命案確實千古罕見。而後來列入漢景帝功勞簿裏的“七國之亂”也是由於吳國世子枉死引起的。

僭越“帝門”,忠臣寒心

在古代,但凡進入皇宮裏,都有嚴格的禮儀制度。比如有些地方,只有皇帝可以走,這樣既顯示皇帝該有的威儀,又彰顯封建王朝的等級制度。

推動盛世達到巔峯的漢景帝,他真的是個明君嗎? 第2張

話說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和自己的弟弟樑王從一個叫“司馬門”的地方過來,結果被當值的守門官張釋之攔下。理由是“司馬門”只有皇帝可以走,其他人走了就是犯法,必須稟報皇帝。但是時爲太子的漢景帝偏偏要從“司馬門”進入!事情一度鬧得非常大,薄太后知道,下令特赦這才化解此事。

還記得《三國演義》的曹植嗎?因爲僭越走天子的白馬門,而曹操大怒,殺了守門將軍。

臨菑侯植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操大怒,公車令坐死-《資治通鑑》

只不過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從這件事中我們就可以從一定程度看出漢景帝實際上是驕橫跋扈的,只不過在漢文帝的管教下,才稍顯沒有那麼誇張。

可是,在漢景帝榮登帝位以後,這個張釋之卻害怕得稱病請辭!且看司馬遷如何記載的!

後文帝崩,景帝立,釋之恐,稱病。欲免去,懼大誅至;欲見謝,則未知何如。-《史記》

按道理說,一個忠義的大臣,敢攔下當時的太子,身上所具備的大公無私之精神令人敬佩,也是治國的好材料!但是他居然在漢景帝登基後害怕了。新帝登基,害怕他,於是稱病想離開,害怕引來殺身之禍。這是爲何?明顯是說漢景帝可能會秋後算賬,追究他當初“司馬門”的舊賬,纔想離開。

這兩個小細節,我們就可以看到,漢景帝遠遠沒有歷史上說的那麼聖明,氣量不夠,讓忠臣心寒是他無法根除的毛病。

推動盛世達到巔峯的漢景帝,他真的是個明君嗎? 第3張

不尊重賢臣,面對危機:慫!

接着第一個話題,晁錯爲了鞏固漢朝統治,向漢景帝提出了削藩的建議。漢景帝採納了,最終導致“七國之亂”爆發。眼看諸侯王起兵造反,漢景帝這時候卻有點慫了。將過錯全部推到晁錯身上!他是怎麼做的呢?

《漢書》有這樣一段記載:

錯當腰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皆棄市,可-《漢書》

這是啥意思,晁錯的妻子都拉到菜市口斬首可以嗎?漢景帝用了一個字回覆:可!晁錯作爲有功之臣,說他因爲削藩導致七國之亂吧,要是沒皇帝許可能有用?意見你採用了,這會出事了把背黑鍋全甩給一個晁錯,還把人妻兒父母都拉到菜市口斬首,實在有些過了。

推動盛世達到巔峯的漢景帝,他真的是個明君嗎? 第4張

再有,《史記裏》說過:上令錯衣朝衣斬於東市。看着好像給晁錯一個面子,死的很光榮穿着朝服,實際上呢,是晁錯在不知情情況下被拉走了,當天還依舊上朝。對於晁錯的家人拉去斬首,漢景帝就簡單回覆一個字:可!那還會給晁錯一個體面死法?(字數越少,內容越值得深究,事情越大)。

至於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晁錯被殺,七國之亂依舊沒平息。還是要靠武力解決,只是可惜了一代忠臣枉死。

千古盛世雖然稱爲“文景之治”,看似兩位明君的努力,作爲推動盛世達到巔峯的漢景帝卻並不完美。

他不完美,但人無完人,皇帝也是人,也會犯錯!我想,他在皇帝人堆裏,也許算不上英雄蓋世,然而,他讓天下富庶,爲民着想,這一層面看,漢景帝又是明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