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是什麼人?往古來今第一人,唯一名列將相的女將

本文已影響2.34W人 

每當一提起秦良玉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大明末年,內憂外患接連不斷,天災人禍繼踵而至,少年天子崇禎有心救國卻無力迴天。江河日下的大明朝在滿清鐵騎面前望風而遁、在李闖逆軍陣前節節敗退,國事家事,事事不可爲;忠臣逆臣,臣臣不可靠。

而就在這種萬事莫能有爲的環境之下,一代巾幗秦良玉橫空出世,易荊釵而披甲冑,持戟奮戈、縱橫疆惕之上,爲國爲民爲君王,拋頭顱灑熱血,曾所無懼且無所疑,風采奕奕,彪炳當世,不知愧煞多少鬚眉男兒。

一:桃花馬上請長纓,何必將軍是丈夫?

秦良玉,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後嫁於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爲妻,伉儷情深足爲一時楷模。

秦良玉是什麼人?往古來今第一人,唯一名列將相的女將

話說當時大明天下,已然痼疾在身難以剔除,饒有智略的秦良玉出嫁後,爲了更好的保衛地方,預防土匪草寇之流,於是開始籌備武裝力量。赫赫有名的“白杆軍”自此登上歷史舞臺,一介女流的秦良玉也因此開啓了其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軍事生涯。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後金努爾哈赤入侵明朝,朝廷詔令天下兵馬匯聚京師,共同抗金。秦良玉於是派遣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3000“白杆”隨軍北上,爲國前驅,此役,秦邦屏戰死疆場,秦邦民潰圍而出,秦良玉有鑑於此,乃親率軍馬直抵榆關(今河北山海關)以爲接應,所過地方秋毫無所犯。“渾河之戰”後,天啓帝論功行賞、撫卹戰亡,秦良玉之子馬祥麟得以世襲指揮使。秦良玉亦受封二品官員服飾、誥命夫人。自此退居二線。

就此階段而言,秦良玉可謂初露頭角即技驚四座,從最初建議丈夫組建軍隊到統帥地方平定叛亂,再到丈夫含冤而死自己親任其事,一方面治理軍政、統率百姓部落;另一方面撫育兒子祥麟,協調利害權衡地方。樁樁件件都處理的乾乾淨淨,清爽漂亮,之後又秉承忠君報國之心,不畏死難受命北征。其傑出的行政能力和軍事才華漸爲朝廷所知。

二: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自天啓皇帝繼位一來,國事日益艱難,黨爭日益劇烈,多少有識之士、骨鯁之臣或死或傷,在備受摧折心灰意冷之後,紛紛選擇避禍存身,遠離廟堂。當此之際,朝廷之上無可用之臣,疆惕之間無可遣之將。而在遼東之地又有滿清軍隊虎視眈眈,國勢之艱難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所謂“疾風知勁草國亂顯忠臣”就在將帥怠惰,勇於內鬥而怯於公戰之際,秦良玉及其所部“白桿兵”卻公忠體國,不僅迅速擊潰永寧奢崇明的叛軍,穩定全川,而且又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掃滅“鬆藩叛亂”,保證了大明朝在西南地區的統治權。

秦良玉是什麼人?往古來今第一人,唯一名列將相的女將 第2張

在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滿清繞道入關,一路勢如破竹,一舉貢獻永平四鎮,畿輔震動,崇禎皇帝急召天下勤王,當此國家危殆,君父生死一線之際,天下多少將軍畏敵如虎,遲疑不進,唯秦良玉以一介女流,慷慨誓師,不顧老邁殘軀,親率侄兒翼明捐資濟餉、裹糧率師的晝夜兼程馳援京師。在永定門外與清軍大戰,在孫承宗等老將的配合之下,充分發揮“白桿兵”驍勇善戰、悍不畏死的特點。終於成功收復永平四鎮。

崇禎皇帝感激良將難得、忠貞可佩,加封秦良玉爲少保,掛鎮東將軍印,並親自賦詩四首以爲褒美。榮寵之至實在罕見。

嗣後,秦良玉的“白桿兵”一直追隨朝廷將帥南征北戰、東進西吐,數破強敵而屢建戰功。爲國爲民爲江山社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反賊張獻忠攻陷夔州(今重慶奉節),所謂家國有難,職守有責,已過花甲之年的秦良玉再度披掛上陣,以滿頭銀絲皓髮馳騁疆場之上,成功擊潰張獻忠所部,護得地方,再之後,秦良玉長期盤桓地方,抗擊流寇盜匪,守護家邦安寧。

三:一領錦袍殷戰血,念及國恨尚鎖眉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巍然佇立的大明朝終於到了日落西山的時刻,北方闖賊李自成攻破山西大同,兵鋒直抵京師重地。南方張獻忠則貢獻武昌,再次兵犯四川,已經古稀之年的秦良玉不顧衰疲垂暮,建議四川巡撫陳士奇派兵扼守十三關,無奈孤忠難明,忠言難進,唯一抗禦敵寇的機會被陳士奇斷然拒絕 。

第二年,李自成攻陷紫禁城,崇禎皇帝自殺煤山,痛感國家淪落、社稷爲虛的秦良玉意圖再次舉兵北上勤王。無奈恰逢張獻忠再犯夔州,秦良玉只得中途易轍前往馳援夔州,但終因寡不敵衆敗下陣來。

之後,張獻忠攻下成都,登基稱帝建立“大西政權”命人前往石柱,試圖說降秦良玉,老而彌堅的秦良玉竟以“我兄弟二人都戰死沙場,我一個婦人,受國恩二十年。到現在這種地步,也敢與賊勢不兩立!”回覆,然後派兵分守石柱全境。張獻忠受其威勢震懾,終身不敢染指石柱。

秦良玉是什麼人?往古來今第一人,唯一名列將相的女將 第3張

公元1645年,命隆武帝和永曆帝繼位,紛紛以詔示秦良玉,封官進爵,許以重利,但都被秦良玉嚴詞拒絕。雖然如此,但這並不代表秦良玉就此放棄反清復明的志願。

公元1648年,一生戎馬,橫戈疆場的秦良玉在復國無望的遺憾之中溘然長逝,終年75歲。

四:凌煙閣上美人圖,往古來今獨一人!

明末正是天下大亂,四海沸騰的大亂之世,所謂“國之不靖,百難叢生”。當此之時,關外有滿清鐵騎虎視眈眈,關內有李闖逆賊洪流滾滾,朝堂之上一黨獨大的東林士子揮斥方遒,坐論風生卻無補時勢。市井之間饑饉相薦的黎民百姓倒懸水火。而在廟堂之上,少年壯志,雄心勃勃,一心想着力挽狂瀾的崇禎皇帝卻空有救國弭亂之心,竟無慨然踐行之力。天下大勢已經到了糜爛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就是這樣一個曠代難遇的亂世,成就了同樣舉世罕見的秦良玉。“亂世顯諍臣”就在大明朝的堂堂男子漢爲名爲利爭的頭破血流的時候,生於西南偏僻荒蠻之地的秦良玉卻已易荊釵而着戰甲,橫戈躍馬以其實際行動踏上了保家衛國的道路。

世人皆言明朝昏君迭出,縱有能臣名將亦無可奈何,大勢所趨天命難回。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在爲那羣尸位素餐、首鼠兩端,文不能治國安邦、武不能提槍握劍的士大夫僞君子開脫罷了。細觀明末清楚這段歷史,期間面目可憎、可殺可剮的哪個不是道德文章風流天下的文人士大夫?

秦良玉是什麼人?往古來今第一人,唯一名列將相的女將 第4張

說什麼“君憂臣辱,君辱臣死”,在崇禎手持白綾自縊煤山之時,我們的士大夫在哪裏?在秦良玉不顧殘軀,馳騁拼殺之際,我們的武曲星在哪裏?看看皓首殘軀卻孤忠難明的秦良玉,再看看出身煙花地卻矢志殉國柳如是;看看手握重兵卻趁勢挾主的左良玉,再看看文章錦繡卻痛呼湖水太涼的錢謙益。可悲啊,可嘆,堂堂大明,王朝覆沒之際的殿軍人物竟然些纖柔弱質的女流之輩。

許是蒼天有眼不使英雄喊冤吧,在清王朝所修撰的《明史》中,這些矢志報國的巾幗豪傑被一一記錄在冊,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壽。而英豪蓋世的秦良玉更是被記錄在將相列傳之中,成了古往今來惟一一個名列將相的女子。至於那些叛國投敵、賣國背君的漢奸叛徒,則在乾隆皇帝的大筆一揮之下,被永久的打落在“二臣錄”裏,永世不得翻身,同樣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壽。世事如此,也算是天道輪迴,報應不爽了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