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他的詞作的中心的思想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1.85W人 

辛棄疾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人的傑出代表,也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愛國詞人。辛詞的出現,是宋詞發展到最高峯的標誌。辛棄疾和他那一派作家的創作使豪放派發展成爲一個聲勢浩大的震驚詞壇的重要流派。辛棄疾的《稼軒長短句》現存詞作620餘首,是兩宋詞人中作品數量最多的1人。

辛棄疾的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他的詞作的中心的思想是什麼?

辛詞中描寫愛國思想之作佔有極爲重要的地位,可以說,這是貫穿其全部詞作的中心內容。清人玉士禎的《倚聲集序》稱辛棄疾所作是“英雄之詞”,這一論斷是很切合實際的。辛棄疾少有恢復之志,併力求把愛國壯志化爲戰鬥行動,在統一祖國的鬥爭中貢獻自己的才能抱負,因此,他的一些詞作充滿以英雄自許或以英雄許人,經常以肩起恢復祖國河山的重任相勉勵。如《水龍吟·爲韓南澗尚書壽》雖然只是祝壽應酬之作,但它充分反映出作者對民族國家運前途的積極關心,表達了一種要毅然擔當起平我萬里的功業的壯志豪情。其它如《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等,都是最能代表他報國雄心的詞作。

然而,由於南宋統治階級的腐敗,使辛棄疾的愛國壯志一生未得施展,這就使辛詞中充溢着深沉的壯志難酬的憂憤之情。如《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一詞,痛惜山河殘破、國勢飄搖,悲憫人民苦難,也痛恨統治者的腐爲無能,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悲壯感人,代表了那個歷史時代的呼聲。這方面的代表作還有《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永遇樂·千古江山》等。他的一些詞作對南宋統治者屈膝投降,偏安江左的醜惡行徑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如《摸漁兒·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爲賦》、《賀新郎·邑中園亭,僕皆爲賦此詞….…)等。辛棄疾也同愛國詩人陸游一樣,愛國熱情始終不衰。

辛棄疾的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他的詞作的中心的思想是什麼? 第2張

1205年,他65歲了,在鎮江任知府時寫了一首《南鄉子·何處望神州》,垂暮之年仍然嚮往孫權那樣的英雄人物,並希望有這樣的人物出來戰勝強大的敵軍。他在這一年寫的《永遇樂·千古江山》同樣顯得悲壯激越、壯心未已。詩人懷念着“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戰鬥豪情,更加爲當前的處境憂憤:“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結句以廉頗自比,表示了不服老的戰鬥意志。以上可見,辛棄疾抒寫愛國思想的詞作,熱情洋溢,氣概縱橫,沉鬱悲壯,筆力渾厚,充分顯示出豪放派的特色。

辛棄疾的一些作品反映了他被罷官後的閒居生活。他於1181年被劾落職,退居江西上饒,鉛山等地20餘年,始終充滿着沉鬱和倔強的心情。他對着一丘一壑,雖也感覺悠閒自適,但究非功成身退者可比。因此,常常有不滿現實的心緒,轉化爲孤介兀傲的情懷。如他在家居上饒時寫的一首《鶴鴣天》(枕筆溪堂冷欲秋:上片寫新秋景象,暑去炎消,斷雲初收,紅蓬白鳥,好象優樂心情不同,下片寫自己雖在這美麗的景色中,還是感到愁悶。這裏,他不是一般地嘆老,而是把自己的精力作爲國家力量來珍惜的。正是由於迫切希望爲國盡力,纔對自己的健康非常敏感,閒談中有無限感慨。

辛棄疾的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他的詞作的中心的思想是什麼? 第3張

再如《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幹樹)一詞,通過描寫熱鬧的元宵節放燈場面,反襯出一個冷落孤高的女性。這裏,作者用美人自比,表現自己不隨波逐流,不趨炎附勢的孤高性格,寫得別具一格,很有特色。在長期的閒居生活中,辛棄疾有時要去找當地的老農作知心朋友(《鵬鵡天》“石壁虛雲積漸高”),有時他獨坐在“停雲亭”,面對水聲山色,娛賞之餘,觸景懷人(《賀新郎》“甚矣吾襄矣”),有時他飲酒讀書來散愁消悶(《西江月》“醉裏且貪歡笑”)…….總之,他的退居生活表面上是很閒適的,而內心卻是沉鬱的。他的恢復大志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又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曲折隱晦的筆調,形象生動的語言特點。

辛棄疾還有一些描寫農村自然景色和農民淳樸生活的作品。辛詞裏有十多首寫農村的詞,它是宋詞裏相當突出的一部分作品。宋代詞人在辛棄疾之前,只有蘇軾的《東坡樂府》裏有五首《浣溪沙》是寫農村的。辛棄疾在帶湖、泉居住的時候,因爲厭惡當時官場的黑暗,所以對農村生活尤其好感,就把美好的願望寄託在農村裏。如《鶴鴣天·戲題材舍》,寫農村生活的樸素和穩定,《鵲橋仙·已酉山行所見》、《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鄉村豐盛的生產,《臨江仙·戲爲期思詹老壽》寫老農民的家庭樂趣,《清平樂》(大兒鋤豆溪東)寫農村勞動生亮的情況,《玉樓春》(三三兩兩誰家婦)寫農村婦女的行動和語言等。

辛棄疾的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他的詞作的中心的思想是什麼? 第4張

這些作品,形象鮮明,文辭清麗,富有生活氣息。當然,這類詞對農村生活有一定的美化,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作者對農村的瞭解不夠深入之外,也還有當時相對來講江西本是南方富蔗的地區及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與作者當時那種厭惡官場而寄情於相對平靜的農村生活的思想感情等諸多因素。這裏,有一點應當明確:即辛棄疾這種熱誠地讚美農村的思想感情是與他的愛國思想與恢復大志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辛棄疾在遭受長期的打擊和壓抑之後,雖然性格豪邁,意志堅強,但畢竟孤軍奮鬥,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又看不到人民羣衆的力量,思想上也曾流露出一些消極的不健康的情緒,如《洞仙歌》中所謂“人生行樂耳,身後虛名,何似生前一杯酒”,就是這種情緒的明顯表現。但就他的整個詞作來說,總的傾向是充滿愛國熱情和積極向上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