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呂布手下大將,張遼和高順的結局爲何大不同?

本文已影響1.71W人 

張遼和高順都曾是呂布手下大將,僅從在呂布軍中的表現來說,高順軍事才能的表現似乎還要高於張遼。但當曹操攻破下邳城後,張遼投降爲曹操所接受,而高順卻和呂布一道被曹操所殺。都是呂布手下將領,曹操爲什麼接受張遼投降而殺了高順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都是呂布手下大將,張遼和高順的結局爲何大不同?

(張遼 圖片來源於網絡)

張遼原來是丁原的部下,因爲武藝好力氣大被丁原招致麾下,何進召軍隊進京,丁原帶着張遼。丁原敗亡後,張遼歸屬了董卓,董卓敗亡後,張遼及其手下的兵歸屬了呂布。呂布被李傕打敗後,張遼跟着呂布來到了徐州,成爲代理魯國相。高順這個人早期經歷不太清楚,只是說他跟隨呂布征戰四方,手下有一隻部隊很厲害,稱之爲“陷陣營”。爲什麼叫“陷陣營”呢?因爲這支部隊“每所攻擊無不破”,是三國早期幾支最能打的部隊之一,和曹操的虎豹騎齊名。高順這個人太耿直,經常給呂布提意見,呂布不喜歡他,因而也就不重用他。但這個人又太能打,所以,平常就讓他閒着,有仗打了就讓他帶兵。尤其是建安三年那次,高順單獨帶兵打敗了劉備,曹操派夏侯惇支援劉備,也被高順打敗。另外,呂布想出城斷曹軍糧道,打算留下守城的人就是陳宮和高順。還有,呂布被俘,最後和他一起被殺的提到了陳宮和高順,都說明高順是呂布手下的大將。

都說曹操愛才,帶兵的武將更是當時的急需人才,像高順這種當時已經很拔尖的將領,曹操爲什麼不能將其留下來呢?

投降和受降這件事,應該是雙方都願意接受彼此,只是一方面的意願,肯定形不成一致。當時呂布是想投降的,曹操也曾經一時猶豫,有了劉備“添油加醋”那麼一說,曹操就不願意接受呂布,呂布就被處決了。陳宮正好相反,曹操有意想留下他,但陳宮去意已決不願再投降,曹操就將他殺了。高順之事,既沒有看到他像呂布一樣的求饒投降,也沒有看到曹操特別想留下他的意思,這不僅不是雙方願意接受彼此的問題,而是雙方都沒有這樣的意願。

那麼,曹操爲什麼不能像對待陳宮一樣“挽留”一下高順呢?這就來了另外一個問題,一個人的實力。對於一個“文官”來說,他的實力可能是文才方面的影響力,可能是治理一方的政績口碑,也可能是有一個大家族的背景,等等等等。只要在一個方面突出,就有可能被新的君主留下任用。比如劉備奪取成都時的那個許靖,劉備想棄之不用,法正說這個人在天下有虛名,用他可以得一個“愛賢才”好名聲,劉備就給了他一個高官。還有袁紹手下的那個崔琰,曹操奪取冀州後看到有三十萬人口,很高興就說了出來,崔琰卻馬上指責他不知道安民行仁義。一個剛投降過來的人憑什麼牛哄哄的?就因爲人家是大族。

那武將依仗的是什麼呢?那就是手裏有兵。很多人可能不太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張遼投降是“將其衆降”,也就是帶着隊伍投降了。打仗就會有傷亡,若想繼續再戰就要補充兵員,如果打完一仗有將軍帶着隊伍來降,這個仗打得肯定是非常合算的。曹操手下有個將領叫朱靈,不太有名,《三國志》當中連個單獨的傳記都不稱,但這個人卻是曹操四大將之一的後將軍,是曹操在世時能封的最高軍銜。什麼原因呢?就是當年曹操徵陶謙,袁紹出援軍幫着打仗,打完仗其他人都回去了,朱靈帶着屬於自己的那部分人馬歸了曹操。所以曹操儘管很討厭這個人,但想想當年人家雪中送炭那份情,還是給了他一個很高的官職。曹操手下降將很多,但一進門就被重用的無非是兩種情況,一種是關鍵時候來歸,像許攸(不是單純武將)、張郃、高覽,徐晃等,二是帶着隊伍來歸,像朱靈、張繡、張燕以及張魯等。這些人有的成爲了三國名將,有的不久幾乎是銷聲匿跡,這是以後各自的發展結果,也可以說是各自才能的展現吧。

可以說,高順是既沒有意願,也沒有兵,兩個方面都沒有了。既然是自己沒有意願,手裏又沒有了兵,曹操也就不需要再勸一番了。高順爲什麼沒有兵了呢?這就要說到呂布了。一般人的印象當中,呂布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純粹的武將,其實在徐州,呂布首先是一個有地盤有兵馬的獨立諸侯,其次纔是一個“轅門射戟”的武將。但呂布這個人不識人,更不會用人。高順這個人清白、有威嚴,因爲呂布說話隨便,多失誤,高順就毫不客氣地給他指出來。呂布知道高順這是忠心,但可能是太愛面子,總是不能採納高順的意見。再加上,呂布反覆小人,投靠了太多太多的主子,以己度人,不免對誰都會疑心。尤其是屬下大將郝萌反叛後,呂布的這個疑心就更重,高順也就更被疏遠。魏續和呂布有親戚關係,呂布就將高順的兵奪過來交給他。豈不知這個魏續是個草包,忠心也大成問題,呂布後來被擒就是他們幾個人把呂布綁起來交給曹操的。但當時的呂布就是相信他是自己人,平時這些兵屬於魏續,等到要打仗了,就讓高順帶着魏續的兵去衝殺。這樣一看,高順就是一個衝鋒陷陣的人,手裏已經沒有了一兵一卒。

說到這兒也可以大致清楚了,張遼有意願有兵,而曹操對高順連一句挽留的話也沒有,是因爲他既沒有意願也沒有了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