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曾困守長安十年,這十年間他過着怎樣的生活?

本文已影響1.08W人 

長安城一直是唐朝詩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他們實現理想和釋放熱情的沃土。天寶五年(746年),杜甫爲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也來到了長安,這一年他35歲。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懷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政治抱負來到了長安城。但和李白在長安的風流榮耀相比,杜甫在長安的經歷卻要艱難困苦得多了。

天寶六年(747年),杜甫參加了當年的科舉考試,這本就是他來到長安的目的,但不幸的是,他再次落榜了。

這一年,唐玄宗下詔,全國有一藝之長的人都可以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這次考試由宰相李林甫主持,李林甫生平最忌恨文人,他認爲這些人不識朝廷“禮度”,不會老老實實聽從自己的指揮,怕他們隨意批評朝政,對自己不利,就玩弄手段,下令不錄取一人,然後上表向皇帝祝賀,說是“野無遺賢”。

杜甫參加了這次沒有錄取一個人的欺騙性考試,結果自然是大失所望,悲憤難平,但李林甫把持朝政,大權獨攬,他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

隨之,杜甫的父親去世了,他斷了經濟來源,連吃飯都成了大問題。爲了生活,杜甫常常去野外採來一些草藥,然後回到長安城裏擺攤賣藥。有時候賣不下一天的飯錢,就只能到熟人和朋友家去蹭飯吃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賣藥都市,寄食友朋”。

杜甫曾困守長安十年,這十年間他過着怎樣的生活?

當然,在此期間,杜甫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奔走朱門,干謁權貴。既爲了維持生計,也爲了可以得到權貴的推薦實現,他不得不低下了詩人高貴的頭顱,向權貴們卑躬屈膝。

他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一詩裏對自己的這段窮困生活作了生動的描述:“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所以後人稱他的這段經歷是“落第高才苦長安”。

在長安城,杜甫先後以詩干謁過諸如京兆尹鮮于仲通、來京朝謁的哥舒翰、左丞相韋見素等權要,但並沒有得到他們援引。

當然,境遇雖然艱難,但杜甫的理想抱負並沒有改變,輔佐天子使天下太平是他不變的信念。

在京城漂泊了幾年之後,40歲的詩人終於等來一個機會。天寶十年(751年)正月,唐玄宗接連舉行了三次重大的祭典,分別是祭天地、太廟和玄元皇帝。

抓住這個機會,杜甫進獻了自己寫的《三大禮賦》,同時上表請求予以任用。唐玄宗讀了這三篇賦文後,大爲驚訝也大爲讚賞,立刻下令讓杜甫待制集賢院,並讓宰相考校他的文章。

“待制”相當於獲得了當官的資格,所以在集賢院考試之後,杜甫一直在等候朝廷的任用,但過了很久依然沒有結果。

從中作梗的還是李林甫,李林甫嫉賢妒能,生怕杜甫鋒芒顯露,削弱了皇帝對他寵幸,就故意把杜甫的文章壓爲中等,並聯合其他官員一起上奏,說杜甫的文才不過如此。

滿以爲可以“立登要路津”(《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詩人再次等來了失望和苦寂。

在這段時間裏,杜甫曾對集賢院的兩個學士說,做官怕是無望了,只能努力不把祖父詩人的名聲丟掉。

是的,潦倒的詩人幸好還有詩歌的支撐,苦難的歲月幸好還有詩歌的點綴。

在此前後,杜甫定居在曲江、杜陵一帶,並開始自稱“少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

政治的失意和生活的窮困,杜甫對黑暗現實的認識更加深刻了,他的視野從個人轉向了全社會,他的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更加接近人民,詩風也隨着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杜甫曾困守長安十年,這十年間他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2張

有一次,杜甫看到百姓被徵調從軍的悽苦場面,看到統治集團的“開邊”政策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的災難,痛心地寫下了這首《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這首詩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全詩沉重悲憤。

杜甫曾困守長安十年,這十年間他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3張

唐玄宗每年都會臨行華清宮,楊貴妃和他姐妹也會隨往。他們還時不時地去曲江遊宴,出行時,隊伍龐大,車馬衆多,車隊過處,往往遺落釵鈿環佩無數,芳香的氣息瀰漫整個道路。

看到這種情景,加之聯想到唐玄宗和楊氏姐妹以及楊國忠荒淫無度的生活的傳聞,痛心疾首,寫下了著名的《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脣。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峯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曾困守長安十年,這十年間他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4張

這首詩諷刺了楊國忠兄妹驕奢淫逸的醜行,從側面曲折地反映了唐玄宗的昏庸和時政的腐敗。清朝學者浦起龍在《讀杜心解》裏說:“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概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

天寶十三年(754年),杜甫又寫了兩篇賦文獻給玄宗皇帝,再次表達了對仕途的渴望。同時,他再次奔走在權貴之間,渴望得到一些機會。

或許是這些努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年,也就是杜甫在長安整整呆了九年之後,朝廷終於授予他一個河西縣尉的小官。杜甫拒絕了這次任命,沒有去赴任。他寫了一首《官定後戲贈》的詩自嘲,其中有一句說:“不作河西尉,淒涼爲折腰。”

隨後,朝廷又下發了一道命令,任命杜甫爲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依然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但爲了生活,爲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杜甫還是勉強接受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官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