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孫權最想攻佔的地方除了荊州還有哪裏?

本文已影響1.51W人 

三國時期,坐擁江南地區的孫權也是一代雄主 ,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衆多兵家之地,促使各個諸侯反覆爭奪。比如東漢末年的徐州,就被劉備、呂布、曹操等諸侯所爭奪。圍繞着徐州這一兵家必爭之地,呂布最終付出了性命的代價。在此之後,曹操和劉備曾圍繞着漢中之地,爆發了漢中之戰。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

三國時期孫權最想攻佔的地方除了荊州還有哪裏?

交戰雙方主帥分別爲劉備、曹操。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對於劉備來說,通過數年的努力,終於擊敗了曹操,奪得了夢寐以求的漢中,這成爲蜀漢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礎。而就本文所要說的孫權,也有兩塊非常想要攻佔的地方。圍繞着這兩個地方,孫權多次出動大軍,派出了衆多名將,最終的結果則是一個如願以償,一個屢戰屢敗。

首先,孫權最想攻佔的兩個地方,分別是荊州和合肥。一方面,就荊州來說。東漢末年,荊州原本屬於劉表的地盤。公元208年,荊州牧劉表去世後,荊州一度被曹操所佔據。不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爲了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劉備便向孫權兩次索要荊州的南郡,東吳魯肅勸說孫權將南郡“借”給了劉備,於是劉備便有了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幫助劉璋抵禦張魯,劉備、諸葛亮等人相繼入蜀。關羽鎮守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孫權將南郡借給了劉備,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孫權放棄了荊州。反之,這只是爲了對抗曹操的權宜之策。在三足鼎立的格局日趨穩定之後,孫權奪取荊州的願望可謂越來越強烈。公元215年,孫權派出大軍和關羽爭奪荊州,雖然這場戰役主要是雙方對峙。但是,孫權一方給出的壓力,還是迫使劉備在荊州劃分問題上做出了讓步,這就是“湘水劃界”。湘水劃界的主要內容爲:劉備和孫權平分荊州,即以湘水爲界,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

三國時期孫權最想攻佔的地方除了荊州還有哪裏? 第2張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湘水劃界後,關羽只擁有南郡、零陵郡、武陵郡這三郡之地了,而東吳在荊州佔有的郡縣得到進一步擴大。當然,對於孫權來說,依然沒有滿足,而是希望徹底將劉備勢力趕出荊州,從而消除關羽在長江中游一帶給下游江東帶來的威脅。公元219年,鎮守荊州三郡的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趁着這一機會,孫權命呂蒙爲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爲後援。鎮守後方的麋芳和傅士仁,因爲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

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繫,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十二月(公曆的220年1月中下旬和2月上旬),關羽率十餘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因此,對於孫權來說,終於在公元220年斬殺了關羽,並奪取了關羽鎮守的荊州三郡,實現了佔據了荊州的夙願。

另一方面,雖然在荊州問題上,孫權終於如願以償。但是,在合肥這座城池上,孫權則是屢戰屢敗。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權一方與曹操一方以合肥爲目標的爭奪戰。合肥位於中國華東地區、長江三角洲西端,江淮之間,安徽省中部,西接六安市,北連淮南市,東北靠滁州市,東南靠馬鞍山市、蕪湖市,西南鄰安慶市、銅陵市。對於合肥來說,靠近長江,而在漢末三國時期,長江無疑是東吳防守的重要基礎。所以,合肥由於被曹操長期佔據,這導致東吳的長江防線被嵌入了一顆釘子,甚至有可能撕裂東吳的長江防線。

當然,更爲關鍵的是,合肥的存在,限制了東吳北伐中原的作戰,也即只有奪取合肥,才能進一步進攻曹魏的淮南等地。於是,和荊州一樣,合肥也是孫權夢寐以求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孫權進攻合肥,得到魏將蔣濟的信函。蔣濟在信中謊稱大批援軍將至,孫權信以爲真,便撤兵。彼時,曹操剛剛經歷赤壁之戰的失利,實際上難以支援到蔣濟。但是,從結果上來看,孫權顯然被蔣濟忽悠了,從而錯過了攻佔合肥的最佳時機。

三國時期孫權最想攻佔的地方除了荊州還有哪裏? 第3張

最後,到了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魏將張遼、樂進、李典 等守合肥。孫權攻之,被張遼突擊,孫權人馬皆披靡。孫權撤退時,又被張遼突擊,再次兵敗。俗稱逍遙津之戰。在逍遙津之戰中,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又率領追兵,大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 “張遼止啼”成爲流傳千古的典故。太和四年(230年),在滿寵的建議下,曹魏遣兗州、豫州的軍隊共守淮南。孫權攻合肥,不克而還。

青龍二年(234年),魏將張穎等守合肥新城。孫權攻之,被張穎屢屢擊退,一些攻城器具也被燒燬。後來,魏明帝曹睿親自率領大軍來救,孫權大驚,不敢再戰,便退走。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孫權生前多次進攻合肥,不僅沒有實現攻佔城池的目標,反而損兵折將,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一定程度上,這也是三國時期,東吳北伐難以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即相對於蜀漢北伐,東吳北伐的戰績實在不值一提了。總的來說,在漢末三國時期,荊州、合肥是孫權最想攻佔的兩個地方。雖然孫權基本上佔據了荊州,卻在合肥這座城池上屢戰屢敗。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