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昭宗愛猷識理答臘:北元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本文已影響2.06W人 

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即元昭宗,北元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國第16代大汗,汗號“必裏克圖汗“。他是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的長子,生母是奇皇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早年接受儒學教育,至正十三年(1353年)被冊封爲皇太子。當時惠宗荒淫縱慾,太子聯合擴廓帖木兒(王保保)欲奪帝位,惠宗則以孛羅帖木兒爲支柱。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惠宗與太子兩方爆發內戰,太子聯合擴廓帖木兒驅除孛羅帖木兒一派,獲得勝利,與惠宗也實現和解。後來他又攻打擴廓帖木兒,使元朝內亂不斷。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將領徐達、常遇春進攻大都,他隨惠宗出逃上都,旋又至應昌。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惠宗死,愛猷識理達臘繼位。不久後明軍破應昌,他逃奔和林,改元“宣光”。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去世,廟號“昭宗”,汗號爲“必裏克圖汗”,由脫古思帖木兒嗣位。

人物生平

儒學教育

愛猷識理答臘生於元惠宗(順帝)至元五年(1339年)十一月二十四。生母奇氏因爲生育皇子,母憑子貴,於至元六年(1340年)四月被元惠宗封爲第二皇后(即奇皇后)。同年六月,惠宗除掉了原定的皇儲、元文宗之子(惠宗堂弟)燕帖古思與其母文宗皇后卜答失裏,又因惠宗正宮皇后伯顏忽都所出之嫡子真金生二歲而夭折 ,所以愛猷識理達臘才能成爲大元的儲君。

依元朝皇室慣例,愛猷識理達臘幼年被寄養於大臣脫脫家中,呼脫脫爲“奶公”。他的童年玩伴是脫脫的兒子哈剌章。脫脫家庭深受漢文化影響,愛猷識理達臘也啓蒙於脫脫的家庭教師、南人學者鄭深,學習《孝經》等儒家經典。他在六歲時回宮,惠宗繼續精心培養愛猷識理達臘,至正八年(1348年)二月,命愛猷識理達臘學習畏兀兒體蒙古文;次年七月,又命愛猷識理達臘學習漢文。 至正九年(1349年)十月,愛猷識理達臘入學端本堂,開始接受系統的儒學教育,由漢人大臣李好文以太子諭德的身份負責教導。李好文輯錄儒家經典及歷代史籍,編纂了《端本堂經訓要義》11卷、《歷代帝王故事》106篇、《大寶錄》及《大寶龜鑑》等教材,用來教育愛猷識理達臘。此外愛猷識理達臘還學習了琴瑟的彈奏。

元昭宗愛猷識理答臘:北元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關於愛猷識理達臘的讀書生活,當時的元朝官員張昱有詩曰:“端本堂深繡榻高,滿前學士盡風騷。星河騎士知唯馬,慣識金箋玉兔毫。” 愛猷識理達臘在端本堂上課時,他的近侍故意帶獵鷹在廊廡間喧呼馳逐,引誘愛猷識理達臘出去玩耍,愛猷識理達臘不爲所動,下課後責備近侍說:“此讀書之所,先生長者在前,汝輩安取褻狎如此?急引去,毋召責也!”

愛猷識理達臘在端本堂的學習一直持續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好文上書已是皇太子的愛猷識理達臘說:“臣之所言,即前日所進經典之大意也,殿下宜以所進諸書,參以《貞觀政要》、《大學衍義》等篇,果能一一推而行之,則萬幾之政、太平之治,不難致矣。”愛猷識理達臘深敬禮而嘉納之。

冊封太子

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愛猷識理答臘被元惠宗立爲皇太子,並詔告天下。詔文如下:

“朕荷天地之洪禧,纘祖宗之正統,若稽古訓,惟懷永圖。皇子愛猷識理達臘,溫文日茂,仁孝夙成,朕爲之開端本堂以親學,立宮傅府以觀政,選任老成以躬輔導,使之寅贊時雍,在朕左右十五年矣。講藝迪德,善譽益聞。邇者宗王大臣合辭懇請,至於再三,元良之位,國本所崇,以長以賢,中外屬望。宜遵世皇之盛典,以爲億載之貽謀。是用俯徇輿情,聿隆丕祚,已於今年六月初二日授以金寶,立爲皇太子、中書令、樞密院使,悉如舊制。其諸冊禮,具儀舉行,屬慶典之肆成,宜普天之均惠,可大赦天下。”

愛猷識理達臘成爲皇太子以後,便捲入了元廷內部鬥爭之中。當時,惠宗倦怠朝政,沉湎享樂,於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一月命中書省、御史臺、樞密院凡奏事先啓皇太子,實際上就是把朝政交給愛猷識理達臘。 此時他與“奶公”脫脫的關係發生微妙變化,原本脫脫對愛猷識理達臘的呵護照顧無微不至,在愛猷識理達臘出生後就以正宮皇子的待遇對待他 ,並曾在雲州遇山洪時抱着愛猷識理達臘單騎奔向山上,救了他一命,還花私財十二萬二千錠在大都健德門外修大壽元忠國寺,爲愛猷識理達臘祈福,後來愛猷識理達臘入學端本堂的事也是脫脫在管。但在冊封愛猷識理達臘爲皇太子的問題上,脫脫卻以正宮皇后伯顏忽都可能會有生育爲由,表示反對,因此愛猷識理達臘雖被立爲皇太子,卻遲遲未能受冊與謁廟。 惠宗寵臣康里人哈麻趁脫脫出師高郵之機,向愛猷識理達臘與奇皇后進讒言。 不久脫脫被黜,後又被哈麻害死於流放途中。一般認爲,愛猷識理達臘在罷黜脫脫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專權朝政

除掉脫脫以後,愛猷識理達臘便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三月獲冊寶,並穿上九旒冕服,拜謁太廟,完成了成爲皇太子的最後一道程序。此後愛猷識理達臘更加有恃無恐,野心愈發膨脹。在元末農民起義的亂局下,他在宮內與惠宗一道沉溺密宗,荒淫無度;在朝中則安插親信,與其母奇皇后及資政使樸不花、右丞相搠思監等沆瀣一氣,驕恣不法,使朝政愈加昏暗。愛猷識理達臘一黨企圖盡逐惠宗近臣,以篡奪皇位,他們的“內禪”計劃得不到左丞相漢人賀惟一(太平)的支持,愛猷識理達臘一黨多次利誘,賀惟一不爲所動,因此愛猷識理達臘欲除之而後快。至正十九年(1359年)十二月,愛猷識理達臘授意監察御史買住、桑哥失裏誣陷賀惟一的親信中書右丞成遵、參政趙中等人,將他們下獄處死。賀惟一明哲保身,上疏辭相,但愛猷識理達臘一心要置其於死地,正好遇上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在北方發動叛亂,逼近上都,愛猷識理達臘又把賀惟一調到上都,欲借叛軍之手除掉賀惟一,不料叛亂很快平定,賀惟一得勝還朝。其後賀惟一辭官回鄉,但愛猷識理達臘一黨仍不罷休,最後還是逼死了賀惟一。

元昭宗愛猷識理答臘:北元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第2張

愛猷識理達臘一黨的胡作非爲引起正直大臣的不滿,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監察御史傅公讓上疏彈劾樸不花、搠思監弄權,結果被愛猷識理達臘貶到吐蕃。 其他上疏勸諫的御史也通通被外放。治書侍御史陳祖仁兩度冒死上疏,勸諫愛猷識理達臘不要專權,愛猷識理達臘將他貶到甘肅。而後愛猷識理達臘繼續清洗惠宗近臣,在同年嗾使搠思監掀起大獄,以謀反罪逮捕惠宗母舅老的沙、賀惟一之子也先忽都、也先忽都部將脫歡等人,“鍛鍊其獄,連逮不已”。惠宗知道他們是無辜的,於是頒詔大赦,但搠思監卻篡改詔書,獨不赦老的沙之獄。 最後除了老的沙出奔當時靠鎮壓農民起義起家的軍閥孛羅帖木兒以外,其他牽連的人都被愛猷識理達臘一黨害死。隨後又陷害十八功臣家子孫。至此,愛猷識理達臘將惠宗在朝中的羽翼全部剪除,離“內禪”只有一步之遙了。

當時,奇皇后的家族被高麗恭愍王誅殺,於是奇皇后要愛猷識理達臘爲其報仇。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一萬元軍在崔濡率領下護送德興君渡過鴨綠江,起初取得勝利,但很快被高麗名將崔瑩擊潰,只剩十七騎返回大都。同年秋,元朝內部發生反對奇皇后的變亂,孛羅帖木兒入元大都,奇皇后失勢,元廷恢復了恭愍王的王位,並將崔濡移交高麗,恭愍王將崔濡處死。

父子內戰

愛猷識理達臘篡位的最後一道障礙就是在朝外的軍閥孛羅帖木兒。原來當時元廷依靠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等私人武裝鎮壓農民起義,而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又在華北平原互相攻殺,愛猷識理達臘對兩軍衝突原本持中立態度,視他們行賄多少而定。而惠宗則偏愛孛羅帖木兒。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由於察罕帖木兒派其養子擴廓帖木兒(王保保)貢糧至大都時,向愛猷識理達臘表忠,締結盟約,愛猷識理達臘遂支持察罕帖木兒一方。後來察罕帖木兒在鎮壓農民起義過程中遇刺身亡,擴廓帖木兒承襲其位,於是愛猷識理達臘繼續支持擴廓帖木兒,並伺機除掉惠宗的後盾孛羅帖木兒。

老的沙投奔孛羅帖木兒以後,愛猷識理達臘多次派人索要老的沙等人,孛羅帖木兒拒絕交出;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愛猷識理達臘以孛羅帖木兒握兵跋扈以及藏匿老的沙等“逆臣”爲由,削去其兵權。孛羅帖木兒亦以“清君側”爲名發兵大都,愛猷識理達臘遂命擴廓帖木兒征討孛羅帖木兒。惠宗爲緩和矛盾,下詔逐斥樸不花、搠思監,但實際上二人仍留在大都。於是孛羅帖木兒派禿堅帖木兒進攻大都,愛猷識理達臘見戰況不利,偷偷從光熙門溜出了古北口;惠宗則派蒙古國師進行調解,恢復孛羅帖木兒、老的沙等人的官爵,並將樸不花、搠思監交到孛羅帖木兒營中,二人均被殺死。孛羅帖木兒遂撤軍,愛猷識理達臘也被召回宮中。 但愛猷識理達臘仍不解氣,繼續召擴廓帖木兒討伐孛羅帖木兒,因此孛羅帖木兒第二次興兵,“謀易太子” ,愛猷識理達臘領兵戰敗,於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從順承門連夜逃往冀寧(今山西太原)的擴廓帖木兒營中。孛羅帖木兒因而帶兵入京,被惠宗任命爲右丞相,軟禁奇皇后,並試圖追擊愛猷識理達臘,被老的沙勸止。

愛猷識理達臘本欲效唐肅宗即位靈武故事,在冀寧稱帝,但被擴廓帖木兒勸阻。但他在冀寧的一年間發號施令,設立機構,儼然一個獨立的朝廷,並號召李思齊等各省軍閥反攻孛羅帖木兒,與大都形成對峙。孛羅帖木兒出兵討伐愛猷識理達臘與擴廓帖木兒,皆失利,惠宗也逐漸對孛羅帖木兒的專權產生不滿,於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派人暗殺孛羅帖木兒,將其人頭送到冀寧,並且處死了老的沙等人。同年九月,擴廓帖木兒扈從愛猷識理達臘還京,奇皇后趁機要求擴廓帖木兒擁兵威脅惠宗讓位於皇太子,擴廓帖木兒知道後,行至大都三十里外時就將他的軍隊遣散回營,因此愛猷識理達臘與擴廓帖木兒也反目了。

失國北逃

愛猷識理達臘回京後,多次請求南下督師,剿滅江淮一帶的朱元璋、張士誠等勢力,元惠宗不信任他,因而在兩個月後改由擴廓帖木兒代皇太子南征,封其爲河南王,統領天下兵馬。 但擴廓帖木兒卻在彰德按兵不動,所以惠宗懷疑擴廓帖木兒有異志,並遷怒於奇皇后與愛猷識理達臘,說:“曏者孛羅舉兵犯闕,今日擴廓總兵,天下不太平,爾母子誤我天下!今天下土疆分裂,坐受危困,皆汝母子所爲也!”愛猷識理達臘捱了打。然而胳膊肘終究是向裏拐的,在各路軍閥混戰、不聽調遣的情況下,愛猷識理達臘接受伯元臣、李國鳳等人的建議而向惠宗請纓,惠宗也於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八月命愛猷識理達臘總天下兵馬,設大撫軍院,坐鎮指揮。愛猷識理達臘領兵後,又調諸軍攻打擴廓帖木兒。就在元朝內亂之際,在元末農民起義中崛起的朱元璋自稱皇帝,改國號爲大明,出兵北伐元朝。眼看江山丟失在即,惠宗又歸罪於愛猷識理達臘,殺了當初提出太子統兵建議的伯元臣、李國鳳等人,於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閏七月撤銷大撫軍院,恢復了擴廓帖木兒河南王、太傅、中書左丞相等官爵,令其出兵勤王,不過爲時已晚。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閏七月二十八日,明軍逼近大都,惠宗與奇皇后、愛猷識理達臘等人及百官從大都健德門倉皇逃往上都,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北元開始。

元昭宗愛猷識理答臘:北元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第3張

面臨大敵當前,惠宗與愛猷識理達臘重歸於好,一致對外。在逃往上都的路上,奇皇后再次要求愛猷識理達臘派兵問罪高麗,爲她的家族報仇,但愛猷識理達臘沒有聽從。十一月二十四日,愛猷識理達臘領兵屯於紅羅山,伺機收復大都。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洪武二年)三月二日,愛猷識理達臘請率精騎直搏大都,惠宗不許。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洪武二年)六月十三日,明軍逼近上都,惠宗與愛猷識理達臘等人連夜出奔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四天後,上都失守。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正月初二,惠宗病重,詔皇太子總軍國諸事。同年四月二十八日,元惠宗駕崩,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在應昌繼承了皇位,是爲元昭宗。五月十六日,明將李文忠奇襲應昌,元宮后妃以及昭宗的兒子買的裏八剌被明軍俘虜,只有昭宗率十餘騎突圍,出奔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

矢志中興

昭宗北奔後,痛定思痛,力圖恢復中原,中興元朝。他改年號爲“宣光”,取杜甫《北征》詩中“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之意,希望成爲周宣王、漢光武帝那樣中興國家的君主。昭宗“延攬四方忠義,以爲恢復之計”,特別是不計前嫌,重用在定西沈兒峪新敗的擴廓帖木兒,拜他爲都總兵、河南王、中書右丞相,並起用哈剌章、蠻子等人,大有振作之勢。其時北元的領土除了漠北以外,還保有河西走廊、遼東、雲南等地,勢力還是相當強大的,於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宣光二年(1372年,洪武五年)正月派徐達、李文忠、馮勝三道出師,討伐北元,欲“永清沙漠”。擴廓帖木兒先是佯敗,誘敵深入,大破明軍,中路徐達部陣亡萬餘人(一說數萬人),東路李文忠部在漠北雖未像徐達那樣完敗,但也損失慘重,撤兵而還,只有西路馮勝、傅友德部連戰連捷,佔領北元的甘肅全境。這次戰爭挫敗了明軍進攻的銳氣,保住了元王朝的一線命脈,是昭宗領導下的一個重大成就。

此後數年間,明朝對北元改爲守勢,元昭宗整合雲南、遼東各方勢力,以求進軍中原,高麗的新王辛禑也棄明投元,並派謝恩使李子鬆入漠北朝賀,上表稱頌昭宗“敷虞文德,兩階之舞雍容;復漢官儀,十行之詔密勿”。昭宗君臣看見穿着朝服行禮的高麗使臣後老淚縱橫,說:“自我播遷,困於行間,不圖今日復見禮儀!” 當時,元昭宗過着“流離無寧、衣食艱辛” [38] 的日子,他徙帳金山(今阿爾泰山,一說在納哈出屯兵的內蒙古東部地區)之北,繼續籌劃反攻中原事宜,但仍然不能越雷池一步。擴廓帖木兒、納哈出多次騷擾明朝,均被擊退。北元與明之間也不總是衝突,明太祖曾在宣光四年(1374年,洪武七年)九月放回了在應昌被俘虜的昭宗之子買的裏八剌,以示善意。明朝與北元南北對峙,當時的高麗詩人李穡的詩句“宣光洪武二龍飛,外國孤臣雙淚揮”,就反映了這種局面。

宣光五年(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元昭宗的股肱之臣——擴廓帖木兒死於金山之哈剌那海衙庭(一說死於1376年),匡復大元的希望愈發渺茫。此後昭宗任用闊闊帖木兒爲中書省太師。宣光八年(1378年,洪武十一年)四月,愛猷識理達臘去世,廟號昭宗 (一說哲宗),汗號必裏克圖汗(Biligtü,蒙古語意爲“聰明的”)。元昭宗死後由其弟益王脫古思帖木兒(一說爲其子)繼位,年號爲“天元”,又稱天元帝。十年後,明軍大破北元於捕魚兒海,北元徹底崩潰。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