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一生都是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在投機,他有哪些事蹟?

本文已影響2.72W人 

李斯,秦朝名相、著名政治家,不論是秦滅六國統一天下,還是統一後的制度建設,他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帶來的李斯的故事。

李斯從一個郡小吏做到了統一的大秦帝國的丞相,是古代的勵志典型,但最終卻落得個“腰斬於市,夷三族”的結局,這和他一生信奉的投機思想是分不開的。

讀《史記·李斯列傳》會發現,李斯的投機思想在少年時就已經形成。

李斯是楚國人,少年時候曾在家鄉上蔡擔任過郡小吏。在此期間,一件平常的小事,給年輕的李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決定了他一生的人生追求。他在做郡吏時,看見廁所裏的老鼠吃着髒東西,每當聽到人或狗經過時,就得急急忙忙逃走;而那些住在糧倉裏的老鼠,吃着囤積的糧米,也不用擔心人和狗的驚擾。李斯恍然大悟,感嘆說:“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意思是說,一個人有出息或是沒出息,和老鼠是一樣的,是由他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所以,李斯從此認定,人生的最高目標就是做一個“糧倉老鼠”。這一觀念伴隨了他一生,成了他每一次面對抉擇時所奉行的最高準則。

李斯後來做了荀子的學生,向荀子學習“帝王之術”。荀子是一個大學問家,是戰國晚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李斯拜他爲師,並不是爲了學問,而是爲了學到出人頭地的手段。所謂的“帝王之術”,就是幫助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李斯在爲成爲“糧倉老鼠”做知識和理論的儲備。

所以,他覺得自己已經學成之後,就向老師告辭,他說:“詬莫大於卑賤,悲莫勝於貧困。”他認爲,人活着,最恥辱和可悲的事情就是卑微和貧困,他要出人頭地,他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糧倉”。在當時,六國的國勢都已衰微,只有秦國最爲強盛,於是,李斯就西行入秦去尋找機會

到了秦國,李斯做了秦相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很賞識他,任命他爲郎官。這使他得到了一個遊說秦王(即後來的秦始皇)的機會,他勸秦王抓住機會統一天下,他建議秦王離間各國的君臣關係,派謀士帶着珍寶收買各國的著名人物,如果不能收買,就派刺客去刺殺,然後在派兵攻打。秦王採用了他的計謀,並任命他爲客卿。

李斯的一生都是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在投機,他有哪些事蹟?

初到秦國的第一次投機行動就大獲成功,但李斯沒能高興太久。韓國人鄭國來秦國作間諜的事情敗露了,秦王發出了“逐客令”,凡是客卿一概驅逐,李斯也在其內。

李斯當然不甘心就此被趕回楚國,他決定賭一把,冒着觸怒秦王的危險,他上了一封《諫逐客書》。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出色,在歷史上也是大大有名,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裏就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這篇文章說理透徹,充分說明了“逐客”對秦國的危害。秦王被說服,廢除了逐客令,恢復了李斯的官職。

豪賭取得了成功,李斯逐步得到了秦王的信任,官至廷尉。

這時,另有一人得到了秦王的關注,就是李斯的同學韓非。韓非是韓國的貴族,他繼承了荀子的學說,是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專制理論。

韓非口吃,不善言辭,但善於著述。他所寫的《孤憤》、《五蠹》、《說難》等文章流傳到了秦國,秦王讀後,讚賞不已,他說:“我要是能見到此人,和他交往,就是死了也沒有遺憾了。”不久後,秦國攻打韓國,韓王派韓非出使秦國求和。秦王很喜歡韓非,但一時還沒有決定是否要留用他。

早在同學期間,李斯就知道韓非的才能遠遠超出自己,這時他想,如果秦王重用韓非,會不會佔了自己的“糧倉”呢?於是他就向秦王說了韓非的壞話,他說:“韓非是韓王的同族,他愛自己的國家,這是人之常情,他最終也不會被秦國所用的。如果大王把他放走,對我們是不利的,不如把他殺掉。”秦王信了李斯的話,就下令把韓非抓了起來。韓非沒有辦法,吃了李斯送來的毒藥,自殺而死。

韓非死後,李斯沒有了對手,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秦王成爲“始皇帝”後,他也成了大秦帝國的丞相。這時,“糧倉老鼠”的夢想已經實現,需要做的就是看好自己的“糧倉”,不要被別的“老鼠”佔了。

爲了鞏固地位,李斯不斷迎合秦始皇,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他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主張焚燒《詩》、《書》,禁止私學,主張中央集權。是非功罪,難以一言以論,總之,他的這些主張均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斯的一生都是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在投機,他有哪些事蹟? 第2張

他在王朝裏的地位也達到了巔峯,長子李由擔任三川守,兒子們都娶的是公主,女兒也全都嫁給了秦王朝的公子。有一次,李由告假回家,李斯在家中置酒,朝中百官都來道賀,門外車馬無數。李斯自己也感嘆:“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稅駕是指歸宿,李斯也清楚物極必反的道理,可惜卻不能急流勇退,讓出那個雖然可以帶來富貴,卻也能招致禍患的“糧倉”。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李斯、宦官趙高以及始皇的少子胡亥隨行。在返回的路上,秦始皇得了重病,不久死在沙丘(今河北鉅鹿縣東南)。《史記》記載,在臨死前,秦始皇讓趙高寫下詔書,讓長子扶蘇回都城繼位。扶蘇因爲多次直言勸諫,當時被派到上郡監督軍隊。

皇帝突然去世,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亂,不敢把消息泄露出去,就每天照常讓人送水送飯,百官也照常奏事,讓宦官在車裏假傳皇帝的命令。知道秦始皇死訊的,只有胡亥、李斯、趙高和幾個親近皇帝的宦官。

趙高做過胡亥的老師,就想讓胡亥繼位,他就可以掌握大權。他扣下了秦始皇給扶蘇的詔書,勸的胡亥動了心。但在這時,能起到決定作用的是丞相李斯,如果李斯不同意,他們的圖謀就無法成功。

趙高成功地說服了李斯,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爲他早已看透了李斯的爲人,知道他沒有什麼原則立場,只想長保自己的榮華富貴。他對李斯說:“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

蒙恬是秦朝的大將,長子扶蘇的親信。李斯自知無論是能力、功勞、謀略,還是在扶蘇的信任上,自己都比不上蒙恬。所以趙高說一旦扶蘇繼位,一定會用蒙恬爲相,李斯的地位就保不住了。

李斯做出了一生當中最重大的一次投機行爲,爲了長保自己的“糧倉”,他和趙高合謀,假傳皇帝的詔書,立胡亥爲太子,並賜書給長子扶蘇,斥責扶蘇“無尺寸之功”、“不孝”,命令他自殺,同時責備蒙恬“不忠”,也命令他自殺。收到信後,扶蘇自殺,蒙恬不肯自殺,被囚禁,最後服毒而死。

這樣,胡亥就順利地登上了皇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