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竇漪房怎麼樣?竇猗房民女到皇后幸運之路

本文已影響1.89W人 

竇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漢景帝之母,名諱未詳,傳說有曰:漪、猗房、漪房,現代影視劇中多稱作“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人,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爲了逃避秦亂,隱居於觀津釣魚,卻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召入宮

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駕崩,呂雉作爲皇太后操縱國政。當時,呂后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

竇氏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裏。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裏了。她於是去了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願,但抵代國後,深得十二歲的代王劉恆喜歡,先與其生長女劉嫖,後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啓和劉武。

家族狀況 民女到皇后幸運之路

代王劉恆原來的代王后生了四個兒子後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爲漢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個兒子也相繼病故。

這樣,文帝即位不久,於前元元年(前180)長子劉啓立爲太子後,三月太后封竇姬爲皇后,,劉嫖封爲館陶長公主,幼子劉武先封爲代王,後封爲樑孝王。

歷史上的竇漪房怎麼樣?竇猗房民女到皇后幸運之路

竇皇后雙親早亡,葬在觀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竇後之父爲安成侯,母親爲安成夫人,並在家鄉清河郡安置陵園,其規格和儀式與薄太后父親的靈文園一樣。漢景帝登基以後,竇太后爲表孝心,填其父所墜淵而築起大墳於觀津城南,人間號爲竇氏青山。(史記索隱引決錄注,北堂書鈔引作決錄)

竇後兄弟二人,兄竇長君,弟竇廣國。廣國字少君,在四五歲時,因家境貧困,被人擄掠販賣到外地,渺無音訊。後又被人輾轉販賣了十幾戶人家,最後到了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在那裏替人家進山挖石炭。一天黃昏,山崖邊有一百多人在睡覺,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邊的人都壓死了,只有少君脫險逃生。沒幾天,他跟隨主人到了長安,在那裏他聽說新封的皇后姓竇,原籍在觀津。竇廣國離家的時候雖然年紀幼小,卻記得自己的籍貫和姓氏,還隱約記得與姊姊一起去採桑葉,從樹上摔下來的情景。他把這些事詳細的寫下來後,託人轉交給了竇後。竇後見到了這些材料後,把廣國召來並詳細問了其它一些情況,果然是她的親弟弟。皇后還要弟弟回憶一些過去的情景,少君回憶道:“姊姊離我西去的時候,我記得在驛站分別時,討來米湯水給我洗頭,臨走時又給我吃了飯才走的。”當竇後聽到此情時,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聲。竇皇后重賞兩個兄弟,都把他們安置在京師居住。後來又爲他倆請了有德行的長者與他們住在一起,對他們進行教育。由於這樣,竇長君、竇少君兄弟倆後來成爲謙讓有禮的君子,不敢以地位顯貴而盛氣凌人。

左右朝政

竇皇后生病,失明。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景帝劉啓即位,皇后竇氏成了皇太后,史稱:竇太后。竇太后過於溺愛幼子劉武,賞賜不可勝數,恨不得讓他登上皇位。最初,景帝對這位深得母親喜愛,且在平叛“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的皇弟,感情頗深,不僅同輦進出,且在一次家宴中誇下海口要將江山付託。

初元三年(前154),當時還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從容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後,把皇位傳給你。”劉武口上辭謝,內心卻很歡喜,竇太后更是喜不勝收,後被竇嬰急阻,才作罷。過後,皇太后又提出欲立樑王爲嗣,再次徵求各大臣意見。袁盎等衆大臣皆一致反對。如此樑王繼位之事也就作罷。但同時也爲日後諸反對大臣血濺京師,兄弟不容埋下了禍患。

其侄大將軍竇嬰,平七國亂,封魏其侯。文帝崩後,封竇氏一族侯:兄竇長君早死,其子竇彭祖封爲南皮侯,其弟竇少君封爲章武侯。

竇太后信奉黃老之學。景帝和竇姓宗族不得不讀《老子》,並推尊其學說,因此她在世時“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史記·儒林傳》)。景帝時她曾召博士轅固生問他《老子》是怎樣的一部書,轅固生不識時務,猝然答道:“這不過是部平常人家讀的書,沒什麼道理。”竇太后大怒道:“難道一定要司空城旦書嗎?”話中譏諷儒教苛刻,比諸司空獄官,城旦刑法。轅固生一聽想轉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豬圈裏去與豬搏鬥。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徹(漢武帝)見轅固生爲一文弱書生,恐不敵豬,就投進一把匕首,才讓轅固生把豬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終未用儒生。劉徹即位後,太皇太后聞他好儒,大爲不然,常出面干預朝政。武帝也不便違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隨時向她請示。當時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迎魯耆儒申公來朝,並建議仿古制,設明堂辟雍,改歷易服,行巡狩封禪等禮儀,還建議今後政事“可不必事事請命東宮”。太皇太后聽罷,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趙綰、王臧官職。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見她在政治上的影響。

皇太后時期

在劉恆未稱帝前,他的結髮妻子病逝,所生的四兒子在劉恆君臨天下後也先後病死。公元前180年,代王劉恆即位爲漢文帝,即位不久,羣臣上書,奏請立皇太子。這時諸子中,只有竇氏之子劉啓年齡大,劉啓便被立爲太子。三月,有司請立皇后。薄太后曰:“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爲皇后。”皇后姓竇氏。《史記·孝文本紀》次子劉武先被封爲代王,兩年後改封爲淮陽王,女兒劉嫖,被封爲“館陶長公主”。

歷史上的竇漪房怎麼樣?竇猗房民女到皇后幸運之路 第2張

由於竇氏出身貧苦,同情百姓的悲苦,與文帝同節儉,減輕百姓的負擔,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漢書·文帝紀》)後來,竇氏的兄弟竇長君,竇廣國到長安認親,漢文帝見到兩位國舅,十分高興,分了不少田地和房屋給他們,並留他們住在長安,宰相灌嬰和周勃認爲兩位國舅出身寒微,沒有很好讀書,應選擇有品德的教師對他倆加強教育,以免重蹈呂氏外戚作亂的覆轍,竇氏兄弟“由些退讓君子,不敢以富貴驕人。”(漢書·外戚傳》)

前177年,竇氏年長色衰,大病後視力下降,遂漸失寵。對此,竇皇后自然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暗自悲傷而已。

前169年樑懷王墮馬身故,劉武便在前168年改封爲樑王,史稱:樑孝王。

前一五七年(漢文帝后元七年),漢文帝駕崩。皇太子劉啓即位,是爲漢景帝,尊竇氏爲皇太后,

景帝三年,爆發“七國之亂”,三月後平定。次年,樑王武入朝,景帝款宴,喝的興起時景帝對皇太后誇下海口說死後將帝位傳於劉武,太后聽了十分高興。因她機寵愛小兒子劉武。但其侄子竇嬰進諫道:“父子相傳,是漢代的祖制,怎可如此。”此言得罪了太后,沒幾天竇太后便下令把竇嬰從皇戚的名冊中除名。

竇太后一心想讓景帝立劉武爲皇位繼承人。但景帝只酒後失言,並非真心,但不如此做又會違背母后的意願,正左右爲難之際,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訓爲由,堅決反對此事。景帝當機立長子劉榮爲皇太子,但不到一年,劉榮含冤被廢,竇太后乘機再次進言,要立劉武爲嗣。

大臣袁盎等上書言此事不妥,景帝乘機立劉徹爲太子,竇太后願望再次落空,而樑王劉武聽說袁盎等從中作梗,派刺客殺戮了袁盎等數十大臣。景帝龍顏大怒,嚴令緝捕真兇,事情敗露,劉武無奈,刺客自殺。幸託得館陶諸向太后說情,在竇太后的干預下,此事不了了之,但從此景帝心已容不下樑王。

公元前144年,樑王劉武病死。竇太后聞訊整日涕泣,不吃不喝,經常大罵:“皇上果然殺了吾兒!”景帝孝順,聞之有些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姐姐館陶長公文給景帝出主意,讓景帝把樑國一分爲五,劉武的五個兒子都封王,五個女兒都賜給湯沐邑,太后方轉悲爲喜。

這時,竇太后已失明,她喜歡黃老之術,景帝及竇氏兄弟也不得不讀《老子》而尊黃老之術。“黃老”是指黃帝和老子,道家也尊黃老爲祖,主張無爲而治,寬政待民,竇氏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史家將文帝、景帝在位的時期稱爲“文景之治”。

對於竇太后推行道家治國理念的前提,主要是西漢經歷過白登山之變之後,發現自己現行國力尚未強大到當時的北方匈奴政權進行對抗甚至滅掉對方的水平,國內剛剛經歷過戰爭,急需恢復國民經濟發展生產,因此,從曹參起,歷經呂后、文、景執政,西漢中央政府普遍在全國推行黃老治國的理念,全面實行輕徭賦墾荒地的國家經濟基本方針,後雖經過七國叛亂的干擾,但國家總體經濟形勢已經不可逆轉的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到了武帝時期,國家經濟實力已經空前強大,已經具備了和北方匈奴政權相抗衡的實力,但是此時,竇太后做出了一個判斷:如果此時開戰,不但無法取得勝利,反而可能將文景以來積累下來的成果毀於一旦。有大臣不解,太后接着進行了分析:國民經濟實力盡管大增,但是發展成果根基尚淺,很容易被大規模戰爭所動搖,而且當時的軍隊建設由於發展經濟爲前提也有所懈怠,軍隊的訓練和將領的選拔有所鬆弛;況且此時匈奴的實力尚未削弱,其軍隊戰鬥力非常強悍,而且如果北擊匈奴,沒有強大的騎兵部隊是無法剿滅的,而且當時西漢的養馬業更是比較鬆弛,馬也比不上匈奴的汗血寶馬,耐久力不行,更爲重要的是,當時西漢尚未和西域取得聯繫,一旦發兵必然是孤軍深入,而且對於匈奴內部的情報掌握也不穩定,綜合這些因素,儘管漢朝已經非常強悍,但是仍舊處於無法剿滅匈奴的階段上。漢武大帝幾次要求出兵均遭否決的原因也在這裏。

歷史上的竇漪房怎麼樣?竇猗房民女到皇后幸運之路 第3張

《衛子夫》中竇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時期

西曆前141年,景帝駕崩,太子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尊竇太后爲太皇太后。

逝世

竇太后死於西曆前135年(漢武帝建元六年)時年約七十一歲。太皇太后去世,與文帝合葬霸陵。

名字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竇太后由歸亞蕾飾演,並給其起名漪。這是民間傳其名爲竇漪之因,但《史記》和《漢書》中並沒有記載她的名字。唐代司馬貞所撰《史記索隱》稱:皇甫謐雲名猗房。

[編輯本段]後世評價

竇太后是中華帝國最後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能繼續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爲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