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此舉爲何被稱作“明朝第一惡政”

本文已影響3.47K人 

爲了彌補軍屯的不足,朱元璋起了臨時政策——鹽引和開鹽納糧給鹽引的制度。但這些都是臨時措施,對於軍事上的軍費等朱元璋主要做的是發行紙幣,但因爲沒有貴金屬作爲依託造成紙幣貶值過快,通貨膨脹嚴重,被後人稱作“明朝第一惡政”。本文就從軍費角度詳細闡述這一問題。

一、朱元璋爲了軍費發行紙幣也是沒有辦法,畢竟避免了搶掠以及兵亂

開鹽不僅僅可以納糧,還可以納馬,軍隊缺馬嘛。也不僅僅是開鹽,還可以是開茶納糧、開茶納馬等等。鹽茶是當時重要的商品,鹽是所有人都必須的,茶在當時的漢族人中也已經普遍引用,更重要的是,茶在蒙古族和藏族等少數民族那裏更是生活必需品。由此,朱元璋既一部分解決了軍需問題,又用茶控制了一些少數民族部落,以開放邊貿爲由使其不對明朝產生威脅。

朱元璋此舉爲何被稱作“明朝第一惡政”

網絡配圖

但如上這些,都是短期難以產生效果的。與少數民族做買賣你得談以及慢慢來,剛開始的時候能弄來多少糧馬?雙方經過幾十年的動亂都屬於敵對狀態,不可能的。

爲此,朱元璋將目光轉到了元朝的紙幣上。但朱元璋沒想到,他的不得不爲之的做法,反而使日後稱之爲“明朝第一惡政”!

後世許多人都批評朱元璋是惡意搜刮民財。然而,發行紙幣是承襲元代乃至宋金遼時期的做法,繼承元朝的紙幣很正常。而且,經過元末農民大起義後的中國,無論是白銀還是銅錢都非常緊俏。因爲人口銳減、商業凋敝,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然而,儘管如此有一點是必須要滿足的,那就是對軍人的賞賜。

軍人是提着腦袋生活的,除了混飽肚子之外,求的就是榮華富貴。你是皇帝,一言九鼎,那沒錯兒沒問題,但要是讓當兵的沒飯吃,你這個皇帝該造你的反照樣造。特別是軍官們,沒有榮華富貴,誰會跟着你朱元璋造反呢?所以,其他的都可以省,對於軍人的賞賜則不能省。但可惜,朱元璋手中缺的就是錢。

二、朱元璋爲軍費發愁

洪武八年(1375年)以前,明朝銅錢的製造能力是大約20萬兩白銀。而當時,全國軍隊人數達百萬,平均到每個人的頭上的白銀一年不足0.2兩,按照米價1兩銀子1石米,每名軍人一年不足0.2石米一個軍人一年怎麼說都不夠呀。同時,白銀量也不夠,再加上長期動亂,有錢人都把錢僅僅地藏起來——地窖藏銀。

解釋說明一下上段兒:

朱元璋此舉爲何被稱作“明朝第一惡政” 第2張

網絡配圖

第一:貨幣與糧價的比價:1貫鈔:1000文錢:1兩銀:1石米,這是洪武十八年以前的紙幣、銅錢、銀兩、米比價,每年均在此上下浮動,浮動波動不大。

第二:兌換成糧食:1石頭等於多少斤數據不一,從120今到190斤都有,所以,我們平均一下按155斤算。0.2石是31斤,平均每月每人不到3斤米。

第三:白銀存量問題:這個問題下文我們再繼續說吧,字數太多了,結論怎麼來的可以看明天的文章。結論是,朱元璋時期,它能夠使用的最大白銀存量是九千萬(大概是財政收入的三倍)。加上銅和白銀按照當兵的一個人基本夠吃了。但是,別忘了軍戶問題。以及各種軍事工業、戰爭準備的花費,軍費仍然不夠用。

由此,朱元璋必須要繼承宋金夏、元朝特別是元朝的大量發行紙幣的政策。

三、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用紙幣維繫大帝國發展的朝代

元代的中國疆域面積爲歷朝歷代之最,其對歐亞非三大洲的影響至今還在。成吉思汗的後代們建立了四大帝國,它們之間必然要進行某種商業聯繫。而忽必烈對海洋貿易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元朝也是中國的海洋帝國朝代。元代的紙鈔風行天下,明代繼續推行,也不必特別驚奇。

但朱元璋時期的紙幣發行,並沒有考慮金銀儲備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等於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紙。然而,在當時的情況下,紙幣是唯一的選擇。軍人們當然不懂紙鈔沒有金銀儲備做後盾是非常危險的這個道理,他們只知道手中有錢,到時候可以換取柴米油鹽醬醋茶就行了。因此,洪武八年以後,明朝政府已無內患之虞,戰爭成爲朱元璋大規模發行紙幣的原因。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竟然發行了大約1525.81萬錠的紙幣,其中的895萬錠用於賞賜平滅東北蒙元納哈殘部、擊退北部蒙元殘餘勢力的傅友德、藍玉、唐勝宗、郭英等的部衆。

朱元璋此舉爲何被稱作“明朝第一惡政” 第3張

網絡配圖

除了軍費之外,賑災是第二大用度。例如洪武二十三年發行的鉅額紙幣中有40%(610萬錠)用於賑災。隨着時間的推移,紙鈔的發行範圍越來越廣。朱元璋在位期間,平均每年發行紙鈔550萬錠左右。紙幣支出中除了軍費大約佔40%,另外一項大的支出是從洪武十七年開始的鹽鈔,一共支了6580萬錠,大約佔45%。其他就是宗室花費170萬錠,給光祿寺1920萬錠。除了這四項大概爲1.4773億錠外,還有其他零碎支出,例如對藩屬國、功臣的不定期賞賜等。

錠是量詞,類似於一塊金、一根金條。按照相關資料推斷,上述資料中1錠紙幣應該折5貫錢,因此,按照官方1貫等於1兩銀子的比價換算的話,大概是7.3865億兩白銀。

四、明朝紙幣最大的問題

由於沒有金銀儲備做基礎,發行量過大,紙幣的貶值速度很快。洪武八年,朱元璋構建的“洪武體制”規定:鈔分一貫、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六等,每鈔一貫準合錢千文、銀一兩。此時鈔錢銀米兌換比價處於1貫鈔:1000文錢:1兩銀:1石米的平衡狀態。但到了洪武十八年,比價則變爲1石米: 5貫鈔: 0.5兩白銀。紙幣對白銀貶值900%。

到了成化年間則貶值了250000%~260000%。然而,國家賦稅仍然是徵收紙幣,而且隨意變動紙幣與白銀的比率。例如,嘉靖六年鈔銀規定比率爲250:1,而市面上爲850:1。但嘉靖七年,官方卻突然將其提升爲80:1,但民間仍然按市面價格兌換。

朱元璋此舉爲何被稱作“明朝第一惡政” 第4張

網絡配圖

1.4億紙幣其中不到5000萬的紙幣在24年間進行了貨幣回籠,剩餘的八九千萬紙幣相當於四億多兩白銀。數額如此龐大的資金沒有回籠,必然造成通貨膨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