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天安門城樓登基大典簡介 登基大典有何程序

本文已影響7.09K人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皇帝的登基大典越來越隆重。明仁宗朱高熾是第一位在天安門城樓(時稱奉天門)舉行登基大典的皇帝。在他父親朱棣去世後,會有一個由公侯、官員、德高望重的人組成的請願團,來請求皇儲登基,叫做“上表勸進”。皇儲答應後,禮部就開始籌備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典禮。

禮部有四個機構來負責典禮的籌備工作:司設監相當於後勤部門,下設總理、管理、僉書、典簿、掌司、寫字、監工等人員,掌管儀仗、帷幕等;欽天監負責觀察天象,選擇吉日良時;尚寶司負責安置設備,掌管符牌、印章;教坊司主管樂舞和戲曲,負責典禮上的文藝演出。

登基大典主要在奉天殿(今太和殿)舉行,華蓋殿(今中和殿)爲新皇帝準備場所。在大典前,相關機構要佈置現場,在奉天殿安置寶座、雲盤(高聳入雲的承露盤,古人迷信,認爲服用仙露可以延年益壽,所以造盤承接)、雲蓋,殿外硃紅色的臺階上還要設表案。教坊司在臺階上擺好樂隊,但因爲國家還在爲先帝服喪,所以樂隊只是一個禮節性的象徵,而不能真正奏樂。承天門外還要設宣讀案和雲蓋,午門外安排好雲輿(皇帝乘坐的車子)。

登基當天,一大早,朱高熾先派禮部的官員祭告天地宗廟。他還要穿着孝服,在先帝和神靈的牌位前禱告。到了吉時,鐘鼓齊鳴,皇帝穿上黃色袞服,登上奉天門(即天安門)開始禱告。

朱棣天安門城樓登基大典簡介 登基大典有何程序

據《明史·禮志》記載,皇帝戴的冕有十二旒玉藻,長度及肩。所謂玉藻,指的是用五彩絲條作爲垂繩,每條垂繩要貫串玉珠。袞服上要刺繡十二種圖案,有日、月、星、龍、山、火等。除了內外衣,還有蔽膝、裳、大帶等配件。一套傳統的帝王禮服極爲繁瑣,也顯示出了皇帝的尊貴地位。

皇帝禱告時,官員們身着禮服,由鴻臚寺的官員引導,走過金水橋進入皇宮,站在午門外的廣場上。然後,他們分成文武兩列,文官跪在御道東邊,武官跪在御道西邊,靜靜等待着皇帝禱告完畢。

皇帝結束了禱告,走進奉天殿就座後,文武百官才按照官職的高低依次進入。錦衣衛鳴鞭,將軍捲簾後,鴻臚寺官員高喊行禮,官員們便開始行五拜三叩頭的大禮。行完禮後,百官來到承天門外,等翰林官員在詔書上蓋上大印。然後,鴻臚寺官員要奏請頒詔,得到允許後,翰林官員將詔書給鴻臚寺官員。鴻臚寺官員捧着詔書一路經過奉天門、金水橋,到達午門,放入早已準備好的雲輿內,然後由雲蓋導引,送到承天門,宣讀詔書。詔書讀完後,整個登基大典才宣告結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