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利口張儀爲什麼會辱罵儒學宗師孟子

本文已影響1.21W人 

一代儒學宗師孟子滿腹經綸,有着“大才雄辯,天下無對”之美譽,而戰國秦相張儀則因生就一條三寸不爛之舌而被稱爲“天下第一利口”。彷彿冥冥之中自有註定,在兩位名家在學術及政治領域多有爭論,脣槍舌劍之激烈程度,不亞於現代名流微博過招的濃烈硝煙氣息。  

天下第一利口張儀爲什麼會辱罵儒學宗師孟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兩人的多次言語交鋒中,尤以張儀的一句“儒家大僞”最爲犀利,這一番千古絕罵,竟使得一向自命清高看不起縱橫謀士的孟子也無地自容,至此再不敢有“妾婦之道縱橫家”這等充滿諷刺意味的言論。

儒學文化,堪稱中華文化之正統,孔孟門生遍天下,大凡讀書之人,無不對這兩位宗師肅然起敬。可在百家爭鳴,各種思想言論大放異彩的春秋戰國時期,偏偏就有張儀這樣堪比現代叛逆青年的縱橫家對錶面假斯文的酸腐文人不屑一顧,竟在殿堂之上,衆目睽睽之下直指孟子“爾何其厚顏也”,更振振有詞地指責儒學文人迂腐愚昧、張揚刻薄,鄙視天下衆生,事事維護周禮、貶斥法制,說到底不過是一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云云。一陣嬉笑怒罵,震懾得大殿中鴉雀無聲,而此刻孟子早已被這番“有辱斯文”的當衆嘲諷氣得無力反駁,羞憤之下一口鮮血噴出兩丈多遠……

在齊宣王的接風宴上,將孟子罵得體無完膚的,張儀恐怕是空前絕後的第一人。掩卷沉思,私以爲戰國時期若有保險這一行業的話,張儀必定會爲他那條賴以生存的巧舌一擲千金投下重保。然而這等巧舌如簧的政客卻偏偏入不了秦武王的法眼,最終還是落得個辭職返鄉,魂斷病榻的下場。

 秦國外交家張儀生平簡介

提到戰國時期著名的外交官與謀略家,秦國宰相張儀絕對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傳奇人物。張儀其人,原本只是魏國的一位沒落貴族後裔,因與大名鼎鼎的縱橫家蘇秦一起拜在鬼谷子門下研習遊說之術,而練就一張巧舌如簧的嘴,連蘇秦都不得不承認,張儀天生是外交官的材料,論才學,蘇秦自愧不如。  

天下第一利口張儀爲什麼會辱罵儒學宗師孟子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於他天資聰慧又肯下苦功,才學謀略方面確有過人之處,因而心懷抱負。若干年後,進入仕途的張儀決意在諸侯爭霸的亂世中闖出一番事業,於是欣然前往趙國,拜會當時已負盛名的蘇秦,本以爲相識一場,蘇秦會幫自己出人頭地,誰知蘇秦顯然沒有將這位窮困潦倒的舊時同窗放在眼裏,將張儀當衆羞辱一通後逐出門戶。

眼見世態炎涼,無處容身的張儀不得不投靠趙國的強敵秦國,由此開始了他人生截然不同的嶄新機遇。

求賢若渴的秦惠王十分看重張儀的才學,當即任命他爲秦國宰相,參與一切軍政要務及重要的外交活動,爲日後秦國國力蒸蒸日上,繼而平定六國、建功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張儀拜相之後,常與秦惠王共商掃平六國之大計,這時,身邊的謀士趁機提醒他道,當初投靠趙國,蘇秦有意羞辱他,乃是爲了激發他的鬥志,令他在今後的仕途中取得更好的發展前景。甚至在張儀黯然離去後,蘇秦也曾私下資助他前往秦國,併爲他舉薦,可見,蘇秦並非無情無義的勢利小人。每念及此處,張儀便唏噓不已,感慨自己雖學得一身謀略之術,卻始終不及蘇秦高明,遂不敢再生伐趙之念頭。

羋月傳張儀的結局命運如何

在歷史上,張儀是魏國人,但是卻爲秦王效力,即便是回到了魏國做了國相,張儀還是心繫秦國。私下裏張儀還是會暗中安排秦國攻打魏國,而且張儀之後又回到了秦國繼續做國相。根據張儀的種種言行,我們也不難看出,張儀是個有勇有謀而且忠心事主的人。  

天下第一利口張儀爲什麼會辱罵儒學宗師孟子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在電視劇《羋月傳》中,張儀則沒有展現出他的這方面才能。在前面的劇情裏,張儀不過是一個巧舌如簧,而且爲了達到目的還會曲意逢迎別人的人。張儀爲了達到楚魏分割的目的,犧牲了與他毫無干系的魏美人,這一點也被羋月說是非常不“君子”的行爲。所以張儀在劇中的形象,並沒有他在歷史上那麼高大。

而且在劇中張儀的身世有所改變,但是他最後還是跟着秦王回到了秦國,也就是說接下去張儀的劇情在大方向上應該會跟着歷史的方向發展。張儀應該會幫助秦王前往列國遊說,這個是他的老本行。張儀憑藉着一張巧嘴,幫助秦王拿下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但是在秦惠王死了之後,張儀就會被派到魏國去,到了魏國一年之後張儀也就要去世了。

這樣的情節也基本符合歷史的事實,在歷史上張儀在秦國做國相,幫助秦國登上了霸主的地位,就算是後來到了魏國做宰相也是間諜,之後也便回到了魏國。後來張儀背了齊王的憎惡來到了魏國,其實也是爲了保護秦國,就算死在了魏國,也能看出張儀對秦國的拳拳之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