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分封了多少人?

本文已影響2.61W人 

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定都南京、國號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帶來的文章。

明朝開國前後,明太祖朱元璋封賞的開國英烈、勳貴中,有好多兄弟夥的。

朱元璋自己沒有親兄弟幫助打江山,部下中卻有不少親兄弟齊上陣,爲建立明朝拋頭顱、灑熱血,也爲自己和家族爭取富貴榮華。

其中有那麼一部分親兄弟們在明朝開國後,憑藉功勞成爲頂級勳貴,或戰死後得到了相當級別的追封。

一:郢國公馮國用、宋國公馮勝

馮國用和馮勝是親兄弟,馮氏本是兄弟三人,但另一人在歷史上沒有相關記載,應該是早亡或者才幹平平。

馮氏兄弟追隨朱元璋後,都憑藉自己的本事得到了重用。

特別是馮國用,不但文武雙全,能給朱元璋提供戰略上的建議,後來還被朱元璋委任爲親兵統領,成爲朱元璋的心腹之一。

《明史·馮勝(兄國用)傳》中記載:

遂命國用典親兵,委以心腹……宿衛帳中,悉屏舊人,獨留國用侍榻側……累擢親軍都指揮使……

可惜,馮國用很早就病死了,沒能熬到明朝開國。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時,追封馮國用爲郢國公,並“肖像功臣廟,位第八”。

馮勝同樣不差,馮國用死後,因其子年幼,故朱元璋安排馮勝接替馮國用,“遂命襲兄職,典親軍。”

此後,馮勝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洪武三年時,馮勝受封宋國公,位列當時受封的六大國公之一。

馮勝一直活到洪武二十八年,然後被朱元璋賜死,罪名不詳,“諸子皆不得嗣。”

關於他的死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見我寫的文章:明史:宋國公馮勝被朱元璋賜死有何隱情?他的罪名爲何不能公開?

兩百多年後,南明弘光朝時,追封馮勝爲寧陵王。

歷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分封了多少人?

二:鄖國公廖永安、德慶侯廖永忠

廖永安和廖永忠在元末於巢湖結水寨自保,掌握着一定規模的水軍。

他們投奔朱元璋時,正是朱元璋想渡江南下取集慶(南京),卻因爲沒有船隻而頭疼時,《明史·太祖本紀》中記載:

太祖謀渡江,無舟。會巢湖帥廖永安、俞通海以水軍千艘來附,太祖大喜,往撫其衆。

從此,廖永安和廖永忠兄弟成爲朱元璋麾下水師中的重要將領。

後廖永安在跟張士誠的部隊作戰時不幸被俘,因拒絕投降被長期囚禁,後死於張士誠處。

備註:根據相關文獻記載,當時,張士誠的弟弟張士德被徐達俘虜,張士誠希望用廖永安換張士德。

但朱元璋因張士德是張士誠身邊最重要的謀臣,作用太大,拒絕交換,並將其斬殺,廖永安也就只能犧牲了。

廖永安被俘後,在張士誠處被囚禁長達八年之久,他被囚禁的第六年時,還被朱元璋遙封官職,《明史·廖永安傳》中記載:

太祖壯永安不屈,遙授行省平章政事,封楚國公。

但廖永安終究還是死了,明朝建國後,朱元璋多次給廖永安追封,最後追封其爲鄖國公。

廖永安死後,廖永忠上位,“以永忠襲兄職,爲樞密僉院,總其軍。”並屢立戰功。

特別是在朱元璋跟陳友諒的生死決戰“鄱陽湖大戰”後,廖永忠以功獲得了朱元璋親自書寫的“功超羣將,智邁雄師”的評價。、

廖永忠最爲人熟知的故事,莫過於跟小明王韓林兒的死因勾連在了一起,《明史·韓林兒傳》中記載了一段猜測:

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兒歸應天,至瓜步,覆舟沉於江雲。

有人說這是朱元璋授意的行爲,也有說是廖永忠私下猜測朱元璋的心意。

至於真相究竟如何?大家自行判斷,反正朱元璋是說廖永忠擅自揣測。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功臣時,因小明王之死,故意降低了廖永忠的封爵,只給他封了德慶侯,《明史·廖永忠傳》中記載:

及大封功臣,諭諸將曰:“永忠戰鄱陽時,忘軀拒敵,可謂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廖永忠被賜死,“八年三月坐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賜死,年五十三。”

至南明弘光朝時,廖永忠被追封爲慶國公,顯然,後人認爲廖永忠的罪名不實,可以平反。

三:江陰侯吳良、靖海侯吳禎

吳良和吳禎都名列朱元璋起家時的嫡系“淮西二十四將”中。

洪武三年時,吳良受封江陰侯,吳禎受封靖海侯,一門雙侯,吳氏眼看着就要大興。

兄弟二人都得以善終,但他們死後,吳家卻因各種原因,爵位陸續被廢除。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吳禎病死,被追封爲海國公,其子吳忠襲爵靖海侯。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吳禎被認定成胡惟庸黨羽,靖海侯的爵位被廢除。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吳良病死,被追封爲江國公,其子吳高襲爵江陰侯。

吳良這一支吳家勳貴安然度過了洪武朝,沒有被牽連進任何大案中,吳禎被追認是胡惟庸黨羽時,吳良的子女也沒有被牽連。

但到永樂朝時,吳高因罪被彈劾,江陰侯的爵位被除,成爲平民。

四:虢國公俞通海、南安侯俞通源、越巂侯俞通淵

俞家這一門三兄弟上面還有個父親俞廷玉,他們家是父子、兄弟齊上陣。

俞家父子也是朱元璋準備渡江攻打集慶時,跟廖永安兄弟一起來投奔的。

俞廷玉在明朝開國前就戰死了,朱元璋稱吳王時,就追封其爲河間郡公。

兄弟三人中的老大俞通海也是在明朝開國前戰死,被追封爲豫國公。

洪武三年,朱元璋又將俞通海改封爲虢國公。

俞通源在洪武三年被封爲南安侯,至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時善終,他的兒子當時因身患重病,暫時沒能襲爵。

但僅僅過了一年,俞通源就被追認成胡惟庸餘黨,朱元璋沒有牽連他的家人,但爵位被廢除。

父子四人死了三個,還剩下個老幺俞通淵。

俞通淵不是明朝開國功臣,沒有戰功,本來沒有爵位。

歷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分封了多少人? 第2張

但等到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源都不在了後,朱元璋想起俞家功勞不小,不能就怎麼沒落了。

因此,朱元璋於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給俞通淵封了爵,“太祖念廷玉、通海功,二十五年封淵越巂侯。”

俞通淵的爵位在他獲得後的第二年就因罪被廢,到建文朝恢復,後俞通淵於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在“靖難之役”中戰死。

不幸的是,俞通淵的幾個兒子,在不長的時間內全部陸續病死,他的二哥俞通源的兒子是個病秧子,他的大哥俞通海本就無後,俞通淵的爵位竟然一時無人能夠繼承。

因此,明成祖朱棣登基後,俞通淵的越巂侯爵位也不廢而廢。

俞通淵的侄孫,俞通源的孫子們長大後,從宣德朝開始,幾次要求襲爵,都被當時的皇帝們拒絕。

畢竟,俞通淵是在反明成祖朱棣的戰爭中戰死的,朱棣的子孫們懶得爲俞家開恩。

所以,俞家的爵位,最終一個都沒有傳承下去。

五:鞏昌侯郭興、武定侯郭英

郭家一門是五個兄弟,老大早亡,老二沒什麼本事,歷史記載不詳,老五郭德成無爵,主要是老三郭興、老四郭英出頭。

郭家屬於外戚家族,跟朱元璋的關係非同一般。

早在朱元璋還沒有發跡時,郭氏兄弟的父親郭山甫就相中了朱元璋,並主動把女兒郭寧蓮送給朱元璋爲妾,並讓幾個兒子都跟隨朱元璋創業。

因此,朱元璋對郭家是相當感恩的,郭家父子、兄弟都因此受益,明朝開國後,郭家全部得到了富貴。

當然,朱元璋跟郭寧蓮之間深厚的感情也起了相當的作用。

明朝開國後,郭寧蓮受封寧妃,爲朱元璋生育有子女,在馬皇后和李淑妃(馬皇后病死後是她掌管後宮)死後,還一度主掌皇宮事務,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郭氏兄弟的父親郭山甫被朱元璋封爲營國公(包括祖父、曾祖父也都被追封爲營國公)。

郭興和郭英均名列“淮西二十四將”名單中。

郭興於洪武三年受封鞏昌侯,這還是他因罪被壓制的結果,“興以不守紀律,止封鞏昌侯”。

郭英崛起的晚一些,到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才因功受封武定侯,當年,郭興病死,這可能也是朱元璋給郭英爵位的一個原因。

郭興死後被追封爲陝國公,但他傳下來的世襲的鞏昌侯爵位於洪武二十三年被廢除,原因是他被牽連進了胡惟庸案。

郭英直到永樂元年才病死,死後被明成祖朱棣追封爲營國公。

郭氏兄弟中,最後挑大樑的就是郭英及其後人,他有十二個兒子和六個女兒。

其中,長子郭鎮娶了朱元璋的女兒永嘉公主,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遼王朱植和郢王朱棟。

歷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分封了多少人? 第3張

次子郭銘的女兒郭氏後來還成爲明仁宗朱高熾的貴妃,從郭寧妃算起,郭氏三代都跟朱家皇族結親。

郭英的後人郭勳在嘉靖朝時,還一度從世襲的武定侯升爲翊國公,權傾朝野,但後來因罪被嘉靖皇帝幹掉了,世襲的爵位也丟了。

六:鄭遇霖、滎陽侯鄭遇春

鄭遇霖和鄭遇春都是以勇猛而聞名,“鄭遇春,濠人。與兄遇霖俱以勇力聞。”

他們兄弟二人只有一個有爵位,但因他們都名列“淮西二十四將”,所以也將他們寫入本文的盤點中。

鄭遇霖早早戰死,無爵,鄭遇春於洪武三年因功受封滎陽侯。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鄭遇春因罪被除爵,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又給他復了爵位。

洪武二十三年,鄭遇春被追認成胡惟庸黨,人被殺,爵位被廢除。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